下坠浮肿
下坠浮肿 由灰色浮肿陈旧发展而成的水肿疾病的中期阶段。是黄水散布于肌肤,逐渐成熟后形成的,犹如开渠引池水般,何处位置低下黄水便下坠于该处,引起严重肿胀的一种浮肿病。藏医名“吾日郎”。
病因 见培根病条,主要是饮食未消化,精华与糟粕混合窜入肝脏。肝脏未能生化成正精,形成坏血,坏血变成黄水,黄水泛滥扩散于肌肤终成下坠浮肿。按病程而论,是上述灰色浮肿迁延不治陈旧后转成下坠浮肿的。外因是隆病、培根病、黄水病等治疗失当或体内隆、赤巴、培根、黄水功能紊乱而引发。
症状 分一般症状和分证症状。
一般症状 脉管灼烧闪痛、神情倦怠懒惰、体温低下、不消化、无食欲、全身浮肿。特别是面容、足背、胸口、腹部及阴部等处浮肿尤甚,肌肤之间黄水充斥肿势随身体位置变化而变化,如侧卧时肿势下坠于一侧。
分证症状 有以下几方面:
(1) 隆下坠浮肿:因体内隆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身体战栗,酸麻如有虫行感,肿胀、皮肤糙而虚肿,白天病情严重,夜晚减轻。
(2) 赤巴下坠浮肿:由赤巴功能紊乱而引发,表现为多汗、大渴、泄泻、肿势蔓延快,眼睛、尿液及皮肤皆呈黄色,遇热则黄水增加更快。
(3) 血下坠浮肿:由血液的功能紊乱引起浮肿,表现为脉管闪痛、尿色发红。
(4)培根下坠浮肿:由培根功能紊乱而引发,体温低下,遇冷不适,浮肿白天严重,夜晚减轻。
(5)外伤下坠浮肿:外伤引起黄水增加,引起浮肿,创伤部位黄水瘀积、发烧、炎肿。
(6) 毒下坠浮肿:由于接触毒物和误食毒物引起浮肿,症状与中毒症相同。
治疗 有以下几种方法:
通治 发病初起要节制饮食,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饮食,以培助胃火。内服五味甘青草乌汤,寒性下坠浮肿内服五味石榴散加干姜;热性下坠浮肿服五味石榴散加藏红花,用以养护胃火,然后饮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汤,继而服五味兔耳草丸(于铁器中熬制)加乳香和蜂蜜,进行下泻。之后,服五味乳香汤进行收敛,服五味宽筋藤软膏消除下坠浮肿。另外,也可按灰色浮肿进行治疗,特别是以酒、酥油、余甘子汤为引,内服大、中、小“得西曲觉”剂,最为关键。对于寒性下坠浮肿,饮用《后续部》中的黄牛奶制的酥油调和五种药物的药油剂,并全身涂搽此药油剂,然后用缓泻法下泻。对于热性下坠浮肿,交替内服六良药加石榴、贝齿灰、岩精、黄葵子共研的散剂和七味红花散有效。余病遗留者可按水肿病下泻之,并涂搽药油按摩。
分证治疗 有以下几种治法;
(1) 隆下坠浮肿:按上述寒性下坠浮肿进行治疗,并用紫硇砂、熔酥油、干姜调和的药油涂搽全身。
(2) 赤巴下坠浮肿:用十六味巴豆丸下泻,之后以白糖为引,内服十三味石灰华散以干燥黄水。
(3)血下坠浮肿:按上述法下泻后,以西藏猫乳汤冲服二十五味冰片散加蒺藜、冬葵子、螃蟹、宽筋藤、小檗内皮研末,并在疾病所发脏腑的本脉上面少许放血。
(4) 培根下坠浮肿:去上述十六味巴豆散中的三赤巴药,再加荜茇进行下泻。之后服《后续部》中的猛烈灰药剂以干燥黄水。
(5)毒下坠浮肿:按通治法加中毒症条中所述的方剂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