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水法
古代道家炼丹专著。又名《三十六水经》、《炼三十六水石法》。一卷。相传为汉代古籍(一说西汉淮南王刘安撰)。
此书记载了古代道家在炼丹中的各种溶解反应。三十六水为:矾石水、雄黄水、雌黄水、丹砂水、曾青水、白青水、矾石水、磁石水、硫黄水、硝石水、白石英水、紫石英水、赤石脂水、玄石脂水、绿石英水、石桂英水、石硫丹水、紫贺石水、华石水、寒水石水、凝水石水、冷石水、滑石水、黄耳石水、九子石水、理石水、石脑水、云母水、黄金水、白银水、铅锡水、玉粉水、漆水、又水、桂水、盐水。第三十四种“又水”即在“漆水”中加入云母粉及白玉屑粉而成。第一种、第七种同名“矾石水”,然药物、作法有所不同。后续增石胆水、铜青水、戎盐水、卤碱水、铁华水、铅水、水七种。末有高起传授盟誓之法,又有作丹忌日之规,皆似六朝人语。
所记石水作法,一般均以该石药及相配药物纳于竹筒中,加入硝石,封固,纳入华池(盛有浓醋的溶解槽),或瓶盛埋地下,经若干日成水。其中有十余种,与《道藏·轩辕黄帝水经药法》名同而法异。英国李约瑟博士以现代化学的观点,把书中这些各种类型的溶解反应概括为:无机酸的应用、硝石、利用铁从铜盐溶液中沉淀金属铜、腐败有机物的作用、石核和强壮剂、漆的稳定乳状液几组,并称它是“中国古代关于水溶液的一种早期炼丹文献”(《李约瑟文集》)。
《宋史·艺文志·神仙》、《通志·艺文略·道家》中曾著录,葛洪的《抱朴子·遐览》和李时珍《本草纲目》“金”条中均有提及。通行本有明《正统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