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驷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驷驖

驷驖

《诗经·秦风》篇名。《毛诗序》云:“《驷驖》,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诸家无异说。此为记述秦襄公田猎的诗。据《史记·秦本纪》,秦为西周之附庸,平王避犬戎之难东迁洛邑时,襄公以兵护送,有功,始封为诸侯。“始命”,即指此。诗三章,章四句。用烘云托月的映衬手法,铺叙出猎时车马随从之盛、禽鹿猎获之丰,以显示秦君的英武威势;第二章围猎的剧烈紧张与第三章游憩北园的舒缓悠闲,描叙张弛有节,使诗歌于平铺中生发波澜、显出情致。唐诗人王维名作《观猎》,于结构叙事等艺术手法上,对本诗有所借鉴。

☚ 车邻   小戎 ☛

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在猃歇骄。


 【注释】 ①驷驖(tie铁):四匹铁青色的马。驷,四马曰驷,若“驷”字后为马名,则“驷”当作“四”,这里的“驷”显然作“四”讲。驖,毛色似铁的马。孔:甚,十分,非常。阜:肥大。六辔(pei佩):每马有二辔,四马应当有八辔,说六辔,是因为骖马内辔套在觖内,两匹骖马就有两辔套在觖内,所以在手中的只有六辔。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这里指马缰绳。这两句是赞美马很优良。②公:秦襄公。媚子:所亲爱宠信的人。于狩:去打猎。冬天打猎叫狩。③奉:捧,敬献之意。时:是。辰牡:应时的牡兽。四季所需的兽不同,古制,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鹿豕群兽,所以掌苑囿的官亦驱时节之兽来待射。牡,雄性的,跟牝相对。古时祭祀之牲不用牝,皆以牡为贵,故奉待射的时节兽都为牡。孔硕:十分肥大。④公:秦襄公。左之:命令御者把车绕到野兽左边,从左侧射它。古代射猎,多从左入。舍:通“捨”。拔:矢末,引申为全矢。这句是赞美御者、射者技艺之高超。⑤闲:习,熟练,在此指马走得轻巧熟练。⑥輶(you由)车:轻车。鸾:指马所佩戴的小铃铛,缀饰于镳上,以其音清脆悦耳,如鸾鸟和鸣,故曰鸾。镳(biao标):马衔,俗称马嚼子。猃(xian险)歇骄:都是猎犬的名字,长喙叫猃,短喙叫歇骄。
 
 【译文】 四匹铁青马,肥硕又高大,六道马缰绳,紧握手中把车驾。襄公所宠爱的人儿,跟从襄公去把野物打。按时令驱逐野物来敬献,应时的野兽儿,肥又大。公说左转把兽射,引弓放箭不虚发。猎毕驾车游北园,四马拉车真熟练。大车徐徐行,马衔旁铃铛叮当如鸾鸣,见车上,还载着猃和歇骄。
 
 【集评】 《毛诗序》:“《驷驖》,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汉)郑玄笺:“始命,命为诸侯也,秦始附庸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六)
 唐·孔颖达:“作《驷驖》诗者,美襄公也。秦自非子以来,世为附庸,未得王命。今襄公始受王命为诸侯,有游田狩猎之事,园囿之乐焉,故美之也。诸侯之君乃得顺时游田冶兵习武取禽祭庙,附庸未成诸侯,其礼则阙,故今襄公始命为诸侯,乃得有此田狩之事。”(《毛诗正义》卷六)
 宋·王质:“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犹之可也。西人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盖其常俗,不必始命方有。”(《诗总闻》卷六)
 清·姚际恒:“《小序》谓‘美襄公’,然未知为何公。其曰‘媚子从狩’,恐亦未必为美也。”(《诗经通论》卷七)
 清·方玉润:“美田猎之盛也。”(《诗经原始》卷七)
 近·吴闿生:“作文最忌平实,此篇‘公之媚子’、‘公曰左之’、‘载猃歇骄’等句,于无情致中写出情致。”(《诗义会通》卷一,中华书局,1959年版)
 今·陈介白:“这是写统治阶级田猎的盛况。诗以田猎为主,首言往猎,次言方猎,终言毕猎,描绘得有声有色。从这里可以看到统治阶级掌握统治权,占有了大量的财富,具有享乐的条件,因而过着亨乐腐朽的生活。”(《诗经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今·蓝菊荪:“本篇《诗序》以为系‘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这恐怕决非诗旨。这明明是一篇叙述秦襄公打猎的纪事诗。叙述他车马之多,从侍之众,意在言外。我看不是美,倒十足有点近乎刺,刺什么?刺他奢侈铺张。”(《诗经国风今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总案】 此为歌吟襄王田猎之诗。通过对田猎的反复铺叙排张,歌颂了襄王的丰功业绩,言语间透露出作者对有这样的君王的得意骄傲之态。秦本为附庸,后来,幽王被犬戎所杀,平王东迁,襄公出兵护送他。平王封襄公为诸侯,领有岐丰之地,才开始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故贵族士大夫们便大加赞美其君王。这首短小的叙事诗,以田猎为主,集中地描述车马狩猎之盛况,层次分明。一章言将狩之时,车马之盛,使令之多;二章言正狩之时,待狩之礼数,狩技之高超;三章言狩毕之时,劳逸结合,游玩北园,人禽皆有所休。

《诗经》篇文之《驷驖》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
 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
 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车鸾镳,载猃歇骄(11)


 

 【注释】①驷驖 (tiě):四匹黑色如铁的马。孔:很。阜:肥大。②辔:马缰绳。③媚子:宠爱的臣子。④奉:供给,驱赶。时:是,此。辰:通“麎(chén)”:母鹿。牡:公鹿。⑤孔硕:很肥大。⑥左之:车向左。⑦舍:放。拔:箭末,此代指箭。获:射中。⑧北园:秦园囿名。⑨闲:轻松貌。⑩(yóu)车:轻车。鸾:车铃。镳(biāo):马嚼子。(11)猃(xiǎn):长嘴猎犬。歇骄:短嘴猎犬。
 【鉴赏】这是赞美秦襄公狩猎之诗。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国自襄公始才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因为只有成为诸侯,才能有苑囿狩猎那样大的排场。
 全诗三章。首章写狩猎阵势之盛。驾车的四匹马,毛色铁色,肥壮剽悍。车把式手握六根缰绳,得心应手,熟悉自如。陪同前往狩猎的是襄公的宠爱之臣。这四句,将襄公狩猎阵势之盛简明地勾勒了出来。次章写狩猎的场面。襄公一行来到苑囿,虞人便将藏在草木丛中的母鹿、公鹿驱赶出来,以便襄公射获。这些野兽一匹匹长得膘肥体壮。这时,襄公命令车把式将车朝左一拐,他射出去的箭,就射中了野兽的躯体。一场紧张的、扣人心弦的狩猎场面就这样展开了。末章写猎后游园。狩猎完毕之后,襄公一行在“北园”游览了一阵。此时,四匹马显得悠闲而轻松。系在马嚼子上的铃铛随着马的行进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那名叫“猃”与“歇骄”的猎犬也载在轻车之上。此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首章写猎队进发,次章写入园射获,末章写猎后游园,头绪清楚,环环相扣。
 对此诗主题虽无异议,但对诗中“媚子”一词却说解不一。《正义》说是“贤人”,严粲《诗缉》说是“男宠”,朱熹《诗集传》说是“所亲爱之人”,闻一多《风诗类抄》说是“公车之御”,高亨《诗经今注》说是秦君的“儿子”。对此,可不必深究。但据诗意,“媚子”是指襄公“所宠爱的臣子”为宜。

《驷驖》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驷驖》

 驷驖孔阜, 四匹黑马长得肥大而漂亮,


六辔在手。手里拿六根缰绳得意洋洋。


公之媚子,正是咱王爷最宠爱的儿郎,


从公于狩。冬天跟随王爷打猎的时光。



奉时辰牡,那时虞人驱出来一群公鹿,


辰牡孔硕。这公鹿真肥大而且又健壮。


公曰左之,王爷下令左边的猎车赶上,


舍拔则获。群群公鹿都应箭立刻死亡。



游于北园,王爷打完猎就在北园游逛,


四马既闲。四匹肥马那么安闲的来往。


輶车鸾镳, 只听见飞车里响铃声𪡀𪡀,


载猃歇骄。车上猎狗叫唤震动了四方。


(采用蓝菊荪译诗,有改动)



[注释] ①驖(tie):赤黑色的马。②辰:麎的假借。麎,牝鹿。③輶(you)车:轻便车。镳(biao):马口旁的勒具。④载猃歇骄:猃(xian),长嘴巴的猎狗;歇骄,亦作猲,短嘴巴的猎狗。



[赏析] 在描写射猎场面的古代诗歌中,王维的《观猎》可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把《观猎》与这首《驷驖》稍加比较就可以发现,无论是结构方式还是叙事手法,尤其是那种“逆起得势”的开头和从容舒缓的结尾,都受《驷驖》的启发,是对《驷驖》艺术手法的借鉴和创新。


《驷驖》所描绘的是秦国国君的 一次狩猎经过。短短的12句48字,写出了从出发、射猎到归来的全过程。诗中的秦君大概是秦襄公。春秋时代诸侯狩猎,不只是一种爱好,更主要是作为训练部队的一种方式,对内掀起尚武风尚,对外则炫耀武力。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叙述和赞颂秦君的狩猎,实则在赞颂秦君的英武和部下的善战,意在宣扬一种尚武的民族精神。


全诗结构很整齐,按照出发、射猎、归来的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四句是写出发。歌者意在赞颂秦君的英武,但却先写他的车马,这叫烘托映衬之法。“驷驖孔阜”是描绘驾车的马,这四匹马都是铁黑色的,而且很肥壮。“六辔在手”是写驾车的御者,辔是马缰绳。周代的车,独辕在中,内两马称“服”,外两马称“骖”;服马各一辔(另一辔固定在车上),骖马各两辔,共六辔握在御者手中,“六辔在手”是形容驭者态度从容、驾车娴熟之状。在写了车马和御者之后,再写秦君,作者仍然没有正面描述秦君的英武和出狩的威风,只是说“公之媚子,从公于狩”。媚子,指秦君的亲信,即车上从者。这又似 一闲笔,实际上仍是在渲染烘托秦君。你想,马是如此肥壮矫健,御者是如此从容娴熟,公的左右又簇拥着亲信射手,狩猎的场面是何等壮观,收获将会何等丰富,当在不言中了。


第二章是写狩猎,虽只有四句,但猎获前后却写得具体而生动。“奉时辰牡”是写山林之官往外驱赶野兽。当时有个专门管理山林,提供猎兽的官,叫“虞人”。虞人根据季节提供不同的供围猎的野兽:“冬献狼,夏献麋,春献鹿豕”(《诗集传》),这叫“奉时”。“辰”是“麎”的假借,麎是公鹿。虞人驱赶的应时兽是鹿,可见狩猎的季节是春季。春季是狩猎的大好季节。“辰牡孔硕”是形容赶出的公鹿、母鹿都很肥大,这也暗示着这次狩猎的收获甚丰。“公曰左之”是写秦君指挥御者将车转到兽的左方以便放箭,因为箭从兽的左体射入才能命中心脏。也有人说古时祭祀多半用兽的右半体,射左方能保住右体的完整。“舍拔则获”是描述野兽应弦而倒,赞颂秦君箭法的高超。“拔”是箭的尾部,“舍拔”即放开箭尾,箭被弦弹出。四句之中,写出了从虞人赶兽、御者回车追赶到秦君放箭获猎这个围场射猎的过程,写得既集中又生动。整个狩猎画面中只突出秦君一人一车,这种写生式的静态处理稍嫌单调了一点。后来的苏轼在《江城子》中着意渲染“千骑卷平岗”的浩大声势,王维在《观猎》中增加了“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的奔驰流动感,可以说是有意对此的补救和创新。


如果说第二章是通过紧张的射猎场面来表现秦君的英武,那么第三章则故作舒缓之笔,以射猎后的游憩来显示秦君风范的另一面——举止舒闲、气度雍容。在一番紧张的弛骋之后,秦君带着随从在北园游憩。四马此时显得如此悠闲,车儿也显得如此轻快,猎狗歇息在车上,大概还在回味当时那番激烈的追逐吧! 诗人在此一方面通过车、马、猎狗的悠闲轻快来暗示其主人秦君的从容举止和雍容风范,另一方面也与上章剧烈紧张的节奏形成一种反差,使诗意显出波澜,结尾留有余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