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有七星圖形的儀仗旗。古代旌旗縿幅綴斿,用以表示身份等級。有天子十二斿、方伯七斿、侯伯七斿、子男五斿、大夫三斿之别。斿數亦可用星數表示。公元1935年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的戰國水陸攻戰圖紋銅鑒旗上即繪五星。《周禮·考工記·輈人》:“龍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鳥旟七斿,以象鶉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龜蛇四斿,以象營室也。”鄭玄注:“大火,蒼龍宿之,心;其屬有尾,尾九星;鶉火,朱雀宿之,柳;其屬有星,星七星;伐屬白虎宿,與參連體而六星;營室,玄武宿,與東壁連體而四星。”賈公彦疏:“大火,蒼龍宿之心也。云其屬有尾,尾九星者,是九斿所象也。言九斿若此,正謂天子龍旂,其上公亦九斿,若侯伯則七斿,子男則五斿。”參見本類“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