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水量、水质及地域分布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水量、水质及地域分布 一、水量、水质及地域分布四川的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资源,包括各种水体:江河、湖泊、塘库、冰川等。境内江河众多,是地表水资源的主体;水利工程蓄水在地表水资源中的比重仅次于江河。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资源。 表1-3-1 四川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表
省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 417条(表1-3-2)。除上游位于高山高原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有融雪水供给外,其余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间有地下水补给。长江横贯全省,干流在宜宾以上的上游段称金沙江,其左岸大支流有雅砻江;宜宾以下至三峡段,又称川江,其左岸大支流自西向东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右岸大支流有乌江。岷江的较大支流有大渡河,嘉陵江较大支流有涪江、渠江。大渡河的支流有青衣江等。这些江河源远流长,为四川的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基本条件。 表1-3-2 四川省主要江河
省内的天然湖泊主要分布于西部高山高原,水面大于400平方米的湖泊有1 043个,其中水面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9个,较大的有泸沽湖、马湖等。 省内冰川主要分布于西部高山高原,约有200余条,以贡嘎山冰川、雀儿山冰川的覆盖面和储水量为最大。全省冰川总覆盖面积约510平方公里,总储水量约为210亿立方米。据推算,全省冰川夏季融水量约为0.36亿—0.51亿立方米。 四川地表渗漏大,河网较密,因而地下水量较为丰富。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成都平原、盆地边缘、川西南山地的地下水资源最富;盆地底部与川西高原相对贫乏;盆地内部则西多于东。成都平原是全省地下水最富集的地区,地下水静储量达150亿立方米,含水层厚度大,流量稳定。 四川主要河流水质良好,大部分属于理想级和良好级,个别属于安全级。但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农村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其残质汇入江河,加剧了江河水质污染。盆地区不少江河(河段)不同程度地受到有机物和有毒物质的污染。沱江受氨氮严重污染,长江上游干流区、涪江、渠江局部受汞的严重污染,岷江彭山段受酚的轻度污染,大渡河福禄镇段受氰的轻度污染,成都市的沙河、府河受有机物的污染。总的趋势是,有毒物质比有机物污染范围大。污染严重的河流(段)有:沱江及其支流釜溪河;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大渡口及长寿段;青衣江夹江段;渠江罗渡溪段;涪江平武响岩至涪江桥段。这些河段的水质标准仅为四级。此外,重庆、自贡、攀枝花、成都等城市,河流水质污染也较严重。 四川的水量在全国属于较多的省份,全省人均拥有水量和每亩耕地拥有水量都高于全国水平。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衡。在时程分配上,70%的水量集中在6—9月,且多以暴雨洪涝出现;3—5月份仅占15%—25%;其它月份更少。因而极易出现局部性的洪涝或大面积的干旱灾害。河川径流量在年际间分布也不均衡。沱江、涪江、嘉陵江年际之间的径流深差距可达4—8倍。在地域分配上,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量分布不均。全省河流和径流深年平均为523.4毫米,其中最低为西部金沙江上游,年均仅100毫米;最高为东部盆地西缘鹿头山青衣江暴雨区,年均径流深为1 000毫米以上,最深可达2 000毫米。山区和高原地区,地表径流总量占全省的75.1%,而耕地面积和总人口仅占全省的29%和32%;盆地区耕地和人口占全省的71%和68%,地表径流仅占全省的24.9%。水量在时空上的不均衡分布,对四川省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第三节 水资源及其分布 二、水力资源及地域分布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