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宋·王禹偁 黄冈①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②去其节,用代陶瓦③,比屋④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⑤西北隅,雉堞圮毁⑥,蓁莽荒秽⑦,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⑧通。远吞山光⑨,平挹江濑⑩,幽阒(11)辽(12),不可具状(13)。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14)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15)然;宜投壶(16),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17)之暇,披鹤氅(18),戴华阳巾(19),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20)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21)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22)也。 彼齐云、落星(23),高则高矣,井幹、丽谯(24),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25),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26),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 吾以(27)至道乙未(28)岁,自翰林出(29)滁(30)上;丙申(31),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32)。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33)。己亥(34)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35),庶(36)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①黄冈:黄州治所。 ②刳(kū):剖,削。 ③陶瓦:用泥土烧成的瓦。 ④比屋:等于说“挨屋”,意即家家户户。比,连,并。 ⑤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这里当指附筑于城门外的“月城”或“瓮城”,方形或半月形,用来加强城防。 ⑥圮(pǐ)毁:毁坏,坍塌。 ⑦蓁(zhēn)莽荒秽:草木丛生疯长。蓁莽,丛生的草木。蓁,通“榛”。荒秽,荒芜。 ⑧月波楼:黄州的西北角城楼。 ⑨山光:山色。 ⑩平挹(yì)江濑(lài):近处可以看见江上水波。挹,汲取,这里指收入眼底。江濑,指江波。濑,流经沙石上的急水。 (11)幽阒(qù):幽静。阒,静无人声。 (12)(xiòng):远,辽阔。 (13)具状:一一描述。具,完全地。状,描述。 (14)韵:和谐的声音。 (15)丁(zhēng)丁:象声词。 (16)投壶:古人的一种游戏。在宴会间举行,宾主向壶中投矢(箭),以投中多的为胜。 (17)公退:公事完毕回家。 (18)鹤氅(chǎng):用鸟羽编织的外套。氅,外套。 (19)华阳巾:曹魏时,韦节隐居华山,自称华阳子,他所制的头巾样式,称为华阳巾。 (20)第:但,只。 (21)茶烟:指茶炉的烟气。 (22)胜概:美好的境界。概,景象,状况。 (23)齐云、落星:都是楼名。齐云楼,在苏州旧城区,唐朝恭王所建。落星楼,在建业(今江苏南京)东北,吴嘉禾(孙权年号)元年(232)建。 (24)井幹(hán)、丽谯(qiáo):都是楼名。井幹,在长安,汉武帝时所建。丽谯,本指楼观华丽而高耸。魏武帝曾筑一楼,名叫“丽谯”。 (25)妓女: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26)稔(rěn):谷子一熟叫一稔,引申指一年。 (27)以:于。 (28)至道乙未:宋太宗至道元年(995)。 (29)出:指由京城到外地任职,这里指贬为外任。 (30)滁:即滁州(今安徽滁州)。 (31)丙申,移广陵:王禹偁出知滁州,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王禹偁爱其儒雅,为郑褒买一马,有人说他买马亏价,皇帝没有听信,但改派他知扬州。丙申,至道二年(996)。广陵,今扬州。 (32)丁酉,又入西掖:至道三年,宋太宗死,真宗(赵恒)即位,因作者上疏言事,恢复知制诰之职。丁酉,至道三年(997)。西掖,指中书省,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 (33)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咸平元年(998),作者因参加编写《太祖实录》,直书赵匡胤篡夺皇位,被贬知黄州。戊戌,宋真宗咸平元年。岁除日,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齐安,即黄州。 (34)己亥:咸平二年(999)。 (35)嗣而葺之:继续修理它。 (36)庶:或许。 【译文】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这样,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 在月城的西北角,女墙塌毁,野草丛生,我利用那里的空地,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接通。登上小楼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平视江波,幽静辽远,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这里最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最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最适宜下棋,棋声丁丁悦耳;最适于投壶,箭声铮铮动听。——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给予的。 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鸟羽编织的大氅,戴上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杂念。这时,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那齐云楼、落星楼,高确实是高,井幹楼、丽谯楼,华丽确实是华丽,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贮藏妓女,陈列歌舞罢了,这不是诗人应做的事情,我也不屑于去做。 我听竹工说:“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如果铺两层,就可以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乙未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丙申年又转到广陵;丁酉年又调入中书省。戊戌年的除夕,奉命调到齐安。己亥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之间,奔走不停;不知明年又在什么地方!难道还怕竹楼容易朽坏吗?希望后来的人跟我志向相同,能接着修整它,或许这座竹楼永远不会朽坏吧。 咸平二年农历八月十五记。 字数:2396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484-487页.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① 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吟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② ,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 “竹之为瓦仅十稔③ ,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④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题目《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系原题,一般选本皆作《黄冈竹楼记》。宋真宗咸平元年(998)除夕,作者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次年三月二十七日到达任所,不久修建竹楼二间,同年八月二十五日作文以记。 王安石曾谓“《竹楼记》胜《醉翁亭记》”(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被公认为天下妙文,而王氏却以为此文超过《醉翁亭记》,其妙处又何在呢? 首先妙在其对竹楼这一描写对象进行了深入开掘。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平凡的植物,它常常作为一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苏东坡说: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於潜僧绿筠轩》)郑板桥说: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郑板桥集·补遗》)千古以来文人雅士,多乐以竹为对象吟诗为文,作曲绘画,表现狷介之人格,展露隐逸之意趣。王禹偁被贬黄州,而黄州之地多竹,这就自然地使他借竹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叹。作者并没去正面描写竹,赞美竹,而是去描叙以竹所构建的竹楼。古往今来,描写亭台楼阁的文章多矣,而王氏所记却独独钟情于竹构之楼,真是妙出机杼。实际上,他所写的楼就是他的“心灵宅宇”,在这种命意的基础上,本文不厌其烦地写此楼非同寻常的特征: 第一节交待楼由竹构成,故名竹楼。第二节详细地描写在竹楼中可以领略到种种别处所无法领略到的清韵雅趣。第三节写楼的主人由于居此楼而产生的“谪居之胜概”,进而别出心裁地举出历史上的四大名楼来与竹楼作比,衬出竹楼之不俗。和四楼的高华富丽相比,竹楼实在寒伧至极,然而,高华富丽中藏污纳垢,有说不尽的浮华庸俗,为“吾所不取”;小小的竹楼却有千般雅趣,万种风情。这里用了象征的手法,四楼之高华象征着朝廷的腐败;而竹楼却是当下自身地位的写照: 地位虽如竹楼一样卑小,但拥有竹的高洁、狷介、昂然自信和恬然自安。至此,我们似乎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大记特记这竹之楼了。 这篇散文还具有涵泳深沉、烟波不尽之妙。在临文之顷,作者的内心异常复杂,遭遇坎坷的嗟叹、昂奋刚毅的自慰以及乐此不疲的自遣搅杂在一起,深思浅叹,淡然道出。通篇写黄州之竹楼,但无处不在泻自我之心潮,似断若续,似有若无,感情的一个个奇峰都淹没在平淡的语言外表之中。如最后一段关于竹楼存留时间的抒述。首先引用竹工的话: 竹瓦一般只能用十年,重复加盖也不过二十年。紧接着用一个“噫”字植入自己的人生之叹,叙述自己频繁迁徙的经历: “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件件数来,如密云压顶。作者这里的描写,构成了一对情感矛盾。通篇皆谓挚爱竹楼,此处却言”岂惧竹楼之易朽乎”,表露了对世事无凭的哀伤。文章最后以“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峭然绾住,蕴含不尽,正如古人所评“极系念,又极旷达”。作者于此寄托着殷殷厚望,从表面看,他希望后之与我同道者,能够继续修葺竹楼,使其至于不朽;而实际上,是希望后之“同志”理解自己的心志,即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信念,官位名利皆可朽,唯有意志可以不朽也。 王禹偁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论文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答张扶书》),反对雕章琢句、艰深晦涩。这种观点在本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在形式上清新自然,不务雕饰,但又不平淡寡味。作者十分注意语言的锤炼,注意文章的内在节奏韵律和恰如其分的辞藻运用,语辞雅丽而如出天然。如第二节描写竹楼的特点时极富功力,由远及近,由实及虚,由视觉到听觉,多层次的渲染,烘托出竹楼的佳趣来。“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由远及近,展现一个广阔辽远的视觉世界。接下来,连用了六个排比句,表现了一个独特的听觉世界: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吟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犹如一曲绝妙的交响乐。六个“宜”字一气排出,构成文章的内在气势。归结于“皆竹楼之所助也”,总束一句,便觉竹楼无一处不可爱,确是妙笔。 字数:2636 朱良志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黄冈①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②。竹工破之,刳③去其节,用代陶瓦。比④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⑤西北隅,雉堞⑥圮毁⑦,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⑧通。远吞山光,平挹⑨江濑⑩,幽阒(11)辽敻(12),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13),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14)之暇,被(15)鹤氅(16)衣,戴华阳巾(17),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18)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19)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20)、落星(21),高则高矣,井斡(22)、丽谯(23),华则华矣,止于贮 妓女,藏歌舞,非骚人(24)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25)。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 以至道乙未(26)岁,自翰林出(27)滁上(28),丙申(29)移广陵(30),丁酉(31),又入西掖(32),戊戌(33)岁除日(34),有齐安(35)之命,己亥(36)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37)后之人与我同志,嗣(38)而葺(39)之,庶(40)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小畜集》) 注释①黄冈——今湖北黄冈县,宋代又称黄州。②椽(chuan)——房椽。③刳(hu)——剖、削。④比——并、连。⑤子城——大城附属的小城。⑥雉堞——城上矮墙。⑦圯(qi)毁——坍塌。⑧月波楼——黄州西北角城楼。⑨挹(yi)——汲取,收入。⑩江濑——江波。(11)幽阒——寂静。(12)辽敻(xiong)——辽远。(13)投壶——古代一种游戏,向壶中投矢,中者胜。(14)公退——公事完毕。(15)被——通“披”。(16)鹤氅(chang)——鸟羽编织的衣裘。(17)华阳巾——指隐者的帽子。(18)第——但、只。(19)茶烟——烹茶的炉烟。(20)齐云——楼名,在江苏吴县子城上,唐代曹恭王所建。(21)落星——楼名,在南京落星山上起三层楼,吴主孙权所建。(22)井斡(han)——楼名,在长安,汉武帝所建,高五十余丈。(23)丽谯——楼名,三国时曹操所建。(24)骚人——诗人。(25)稔(nian)——指一年,谷一熟为一稔。(26)至道乙未——即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27)出——指贬谪。(28)滁(chu)上——滁州,今安徽滁县。(29)丙申——即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30)广陵——今扬州。(31)丁酉——即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32)西掖——即中书省。(33)戊戌——即宋真宗咸丰元年,公元998年。(34)除日——除夕。(35)齐安——即黄州。(36)己亥——宋真宗咸丰二年,公元999年。(37)幸——希。(38)嗣——继。(39)葺(qi)——修整。(40)庶——希冀。 赏析这篇游记小品是作者被贬湖北黄州时所作,是历来传诵的一篇名文。全文除最后注明作记时间外,前后分为五个层次。从景观说,由远及近;从感受说,由表及里,文路清晰而着墨并不板滞。浓与淡,相得有致;情与景,相融并茂,给人以“咫尺千里”的美感情趣。 文章的首段是说明以竹建楼的原因。这一段纯然说明性的简短文字,是全文的基础,它让读者不仅知晓黄州以竹建楼的原因,且让读者领略到黄州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当地人民的创造智慧,使文章意境平添一种独有的文化氛围。 如果说首段是对黄州地方特色的一种俯瞰,那么,第二段就是对新建小竹楼近景的拍摄和特写。此段以小竹楼为立足点,通过作者的视听感受带领读者亲临小楼,感知竹楼绝妙之所在。这一段又清晰地分作两层,一为楼外,一为楼内。作者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前者采用点染,后者运用渲染。楼外,大处着笔,先写小楼建地,其地“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小楼“与月波楼通”,这就为首段所表现出的文化氛围抹上了古老的历史色彩,使那“远吞山光,平挹江濑”的楼外自然之景,在人的心理上增加了岁月悠悠的历史感受。为此,“幽阒辽敻,不可具状”的赞叹也就不单单是眼前自然景色的感发,其中且深蕴了久远的思古的感怀。楼内,细处落墨,暗中紧扣住“竹”字作文章,并由视觉转为听觉,写尽竹楼妙处。其妙何在?妙在竹楼之生诗情,助雅兴。竹楼中的雨声雪声、琴声诗声、子声矢声,宛如一支优雅古朴的乐曲,不禁令人心醉神往。 在第二段中,如果说我们还只是从作者自身的视听角度去感受作者其人的话,而至第三段,作者则直接步入小竹楼之境中,且成为所绘画面的中心。从他的衣着、书籍、什物、情态以及眼中景物,便可深切感受到作者那恬淡悠然的心境。此段以一句“亦谪居之胜概”作结,不仅写出他此时此刻被贬谪的处境,更反映出作者不悔不馁的人格与放达的胸襟。 四、五两段同为直抒胸臆,角度又自不同。第四段以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直斥往昔的豪华建筑与浮靡生活,揭示出其可鄙可耻的实质,“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一句,看似轻松,实则何等有分量。第五段从竹工所言建房经验,引出沉重的笔触,感叹自身不幸的身世,“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的喟叹,虽不免有些惆怅,但也无异是对命运遭际的一种委婉控诉。最后再从“岂惧竹楼之易朽”的感怀转入“庶斯楼之不朽”的希冀,内蕴颇深,余韵绵长。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1),大者如椽(2)。竹工破之,刳去其节(3),用代陶瓦(4); 比屋皆然(5),以其价廉而工省也(6)。 子城西北隅(7),雉堞圮毁(8),榛莽荒秽(9)。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10)。远吞山光,平挹江濑(11)。幽阒辽夐(12),不可具状(13)。夏宜急雨(14),有瀑布声; 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15); 宜咏诗,诗韵清绝(16); 宜围棋,子声丁丁然(17); 宜投壶(18),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19)。 公退之暇(20),披鹤氅(21),戴华阳巾(22),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23)。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24)。待其酒力醒,茶烟歇(25); 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26) 。 彼齐云、落星(27),高则高矣; 井干、丽谯,华则华矣(28)! 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29)。 吾闻竹工云: “竹之为瓦,仅十稔(30),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 吾以至道乙未岁(31),自翰林出滁上(32),丙申移广陵(33),丁酉又入西掖(34)。戊戌岁除日(35),有齐安之命(36),己亥闰三月到郡(37)。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38),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1)黄冈: 今湖北省黄冈县。(2)椽:椽子。(3)刳(ku): 剖、削。(4)陶瓦: 用泥土烧成的瓦。(5)比: 挨着。(6)工省:省力。(7)子城:大城外所属的小城,亦称“月城” 、“瓮城” 。(8)雉堞: 城上的女墙。圮(pi)毁: 毁坍。(9)榛莽: 丛生的草木。荒秽: 荒凉污秽。(10)月波楼: 黄州的西北角城楼。王禹偁《月波楼咏怀》序: “月波之名,不知得于谁氏,图缀故老,皆无闻焉! ” (11)挹: 舀取。濑: 沙石上流过的水。(12)阒(qu): 静。辽夐: 辽远。夐(xiong): 远。(13)具状: 完全说出情状。(14)宜: 适合。(15)虚畅: 清虚和畅。(16)韵:韵味、韵致。绝: 极。(17)丁丁(zheng)然: 象声词,棋子落在棋盘之声。(18)投壶: 古代的一种游戏,向一种象瓶样的壶中投箭矢,中者胜,负者罚酒。详见《礼记·投壶篇》。(19)助:助成。(20)公退: 办完公事回来。(21)鹤氅: 用鸟羽制成的大氅。(22)华阳巾: 道士所戴的头巾。(23)世虑: 世俗的思虑。(24)第: 只。(25)茶烟: 煮茶的烟火。歇: 止。(26)胜概: 佳胜的景象。(27)齐云: 齐云楼,即古月华楼,在今苏州吴县治后子城,唐朝恭王所建。落星:落星楼,在今南京市东北十里,楼高三层。(28)井干(han): 井干楼,在长安,高五十余丈。丽谯: 楼名,三国时为曹操所建。(29)骚人: 诗人。(30)稔; 谷子一熟叫做一稔,引申为一年。(31)至道: 宋太宗年号。至道乙未: 公元995年。(32)出:贬斥。滁: 今安徽省滁县。(33)丙申: 至道二年(996)。广陵: 今江苏省扬州市。(34)丁酉: 至道三年(997)。西掖: 指中书省。(35)戊戌: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岁除日:除夕。(36)齐安: 黄州。(37)己亥:咸平二年(999)。(38)嗣:继承。葺(qi):修建。 〔鉴赏〕《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写在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公元997年,刚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谪生活。但是,王禹偁依旧直言政事,不畏权贵,跟宰相张齐贤、李沆产生了深刻矛盾。所以时隔一年,正当千家万户送旧迎新、京城内外爆竹声声的大年三十,王禹偁再一次 “拜受” 了贬官的诏令。第二年暮春三月,他怀着无限的怅恨离开了开封。公元999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耳闻那阵阵欢笑,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这篇 “小竹楼记” ,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 黄州虽然是宋代贬富任职的穷乡僻壤,但它南临奔腾的长江,西接起伏的丘陵,从这里入江的滔滔巴水气象万千,境内的名胜赤壁游人如织。王禹偁却无视江山胜景,也不发思古幽情,偏偏着眼于平平常常的竹子。他一开头就从多竹、大竹、破竹写到竹瓦和竹屋,如数家珍地匀勒了一个竹子的世界。这是为什么呢?是出于对异乡客地的好奇吗?不尽然。因为竹子是黄州百姓的生活所需,乡村的竹屋又恰恰跟通都大邑的楼阁形成鲜明的对比,何况它作为“岁寒三友” 之一,纵然是冰天雪地,却依旧亭亭玉立,苍翠挺拔,所以王禹偁对竹子寄托着深厚的感情。他甚至别开生面地盖起小竹楼来了: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这里,作者先向我们介绍了竹楼的建造地点。为什么要把小竹楼造在这里呢? 作者只说了一点:因为这里和月波楼相通(据古书记载,月波楼也在黄冈城上)。实际上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因素: 其一是居高临下,视野广阔,足以阅尽黄州的山光水色。其二是客观环境的破残和荒凉,恰恰适应了作者惆怅和落寞的思想感情。这两点作者没有明说,但细读后文,就能体会出来。 文章接着写道: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这四句是对竹楼景色和作者感受的集中概括。极目远眺,秀丽的山色尽收眼底; 平视左右,湍急的江流似可舀取。这是写景。感受呢,作者只说了 “幽阒辽夐” 四个字,特别地强调了清幽寂静和辽阔广远。可以想见,身临偏僻而又荒芜之处的小竹楼,所见既多,所思尤繁,如果把千姿百态的景物和千头万绪的思想逐一加以描写,就不免流于平庸琐碎;相反,乍露犹藏,却往往可以收到意在言外的效果。所以作者紧接着就用 “不可具状” ,一语打住,从而巧妙地把文思作了新的引发。 接着,作者描写在竹楼之中一年四季的生活情趣。夏天遇上瓢泼大雨,能听到冲击竹瓦所发出的瀑布似的轰鸣; 冬天碰到鹅毛大雪,房顶上必定传来堆积玉屑般的声响。这是写严寒酷暑的自然景色。接着,作者描述了弹琴、下棋、吟诗、宴饮时竹楼上的景况。他说: 这里适宜于抚琴,丝弦的音响清虚舒畅; 适宜于咏诗,吟哦的声韵高雅清幽; 适宜于弈棋,下棋的声响清脆悠远; 适宜于投壶,箭镞触壶的声音如同金石交迸。总之,不管是自然的雨雪声,还是人为的弹琴、吟诗、下棋和投壶声,全都异乎寻常。而这些,无不因为小楼是用竹瓦盖成的缘故。这里,作者借助音响的描写,不仅有力地烘托了小竹楼的旖旎风光,而且反衬了前面总说的 “幽阒辽夐” 的感受。俗话说,若要甜,加把盐。唯其连雪花飘落的声音也能听到,唯其雨声如同瀑布轰鸣,才能格外表现出小竹楼的清幽寂静和辽阔广远。也许人们会问: 作者为什么要追求这种幽阒寂静的境界呢?这是因为,他对坎坷曲折的仕途和污浊喧闹的官场感到失望,力图在旷远和静穆的环境里解除自身的烦恼。那么,王禹偁真的超脱于尘世之外了吗? 没有。他胸中感情的波澜根本没有平息。透过“瀑布” 、“碎玉” 等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比喻和 “虚畅”、“清绝” 、“丁丁” 、“铮铮” 等特殊的造语,人们确乎听到了他的奔腾起伏的心声。如果说,这一节多姿多态的音响描写,重在表明作者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情怀的话,那么下文关于公余默坐的描写,就表白了他遭贬之后的态度和操守: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 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这里,表面上王禹偁是写在政治挫折面前的淡漠态度,实际上是写他守正不阿的傲岸性格。他并不因为贬职而自怨自艾,也不因此而随波逐流。诚然,模仿道士的装束举止,陶醉自然风光和沉溺醇酒名茶,充分显示了封建士大夫的情趣,但跟蝇营狗苟、追名逐利的赃官酷吏相比,能够以景物自娱,并借以消遣世虑,不也是难能可贵的吗? 因此,可以说,竹楼“默坐”的本身,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丑恶官场的否定。自然,这里的话说得比较委婉,下面的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 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作者在这里所揭露的某些封建官僚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与上一节描写的他自己清心默坐的情状,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可见,王禹偁笔下的独具风韵的小竹楼,实际上已成了“屈身”而“不屈道”的贬官的象征,而充满声色玩好的豪华楼观则又成了窃取高位、自甘堕落的权贵佞臣的代称。两相比较,作者十分自信地肯定了前者,又斩钉截铁地否定了后者,从而明确表示了自身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此外,因为齐云观、落星楼等都是封建帝王建造的,所以这段话又自然地包含着对宋代最高统治者的嘲讽,从而更加显示了王禹偁“屈身而不屈其道”的顽强精神。 接下来,由对小竹楼未来命运的关切,油然地引起了作者对自身遭遇的慨叹。“吾闻竹工云: ‘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对此,王禹偁难免惶惑不安。然而,物以人好,人去物非; 小竹楼的前景固然不好,作者的政治命运又何尝畅达呢! 王禹偁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贬任滁州知州; 第二年调任扬州知州; 第三年重新回到中书省; 咸平元年的大年三十,又接受了贬任黄州的诏命; 次年闰三月到达黄州。前后四年中间,马不停蹄、奔走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将在什么地方,哪里用得着去担心小竹楼容易朽坏和倒塌呢! 然而,小竹楼毕竟是他亲手建造的,而且还寄托着自己的理想和情操,纵然自身遭受种种不幸,又怎么能任凭它毁坏和坍倒呢! 所以,在文章的最后,王禹偁希望以后谪居到黄州的官吏,能具备他那样的思想境界,继续不断地修葺小竹楼,果真如此,它或许能永不倒塌,长久留存。然而,能够象他那样屡遭贬黜而政治信念依旧坚贞不渝的人,又有几个? 因此,小竹楼的命运到底如何,还只能是个未知数。这几句,既在字面上写出了作者的热切期望,又于言外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哀伤。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一篇叙写普通名物的游记。这样的游记,要比描述名山胜水的作品难写得多,因为它叙写的对象实在太简陋、太平凡了。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由于作者在小竹楼上寄托了自己的真挚感情和理想,他又善于把文章当作“传道而明心” 的工具,能够将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一座平平常常的小竹楼竟然发出了令人瞩目的光彩,充满了清丽和幽芳的韵味。当然,王禹偁所坚持的“道”,毕竟打上了封建士大夫阶级的烙印。他同情人民而又内心孤独,憎恶官场而又感到前途渺茫,因此《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所描写的景物和开拓的意境,不免过于凄清寂冷、阴沉晦暗。这又是我们阅读时必须注意的。 字数:4349 谈凤梁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872-877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