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雝》

 有来雝雝,来这儿,安安静静,


至止肃肃。到这儿,恭恭敬敬。


相维辟公,诸侯们助祭在庙堂,


天子穆穆。天子的仪态美好、端庄。


於荐广牡,献上肥大的牛羊,


相予肆祀。助我把祭馔来陈上。


假哉皇考! 伟大啊,我的父皇!


绥予孝子。安抚我,叫我莫彷徨。


宣哲维人,聪明智慧的伟人,


文武维后。能文能武的君王。


燕及皇天,安定了皇家的天下,


克昌厥后。能使子孙皆兴旺。


绥我眉寿(11),保佑我的寿命长,


介以繁祉(12)。赐的福禄有多样。


既右烈考(13),既拜劝我父周文王,


亦右文母(14)。也拜劝我的太姒娘。



[注释] ①雝雝:和睦的样子。②肃肃:肃敬的样子。③相:助祭的人。辟公:指诸侯。④广牡:大牲。⑤相:助。予:我,武王自称肆祀:陈列祭品。⑥假:嘉。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这里指文王。⑦人:臣。⑧后:君。⑨燕:安。⑩昌:昌大。厥后,其后世子孙。(11)绥:赐给。眉寿:长寿。(12)介:佐助。繁祉:多福。(13)右:通“侑”,劝侑。烈考:光明显赫的先父。(14)文母:有文德之母,指太姒。



[赏析] 这是一首周王朝祭祀时的颂歌。它的歌颂对象与主祭者,历来说法不一,朱熹称“此武王祭文王之诗”,这是比较切合诗中原意的。周代天子十分重视祭祀先王的活动,在《诗经·周颂》的三十一首中,有分别歌颂其先王文、武、成、康的诗作多篇。其目的是在位者借以宣扬祖宗弘德,壮大声威,并祈神降福,维护统治。而《雝》这首诗,正充分体现了这一主旨。


诗用赋体,一章十六句,可分四层。它一开始就拉开帷幕,展示人物,渲染气氛。“有来雝雝,至止肃肃。”你看,这些前来参加祭祀的人,走在路上就那样雍和忠厚,到达之后,更是敬肃谦恭,无比虔诚。这二句泛指来者。由“来”到“至”,显示祭祀规模的盛大,来者络绎不绝:“雝雝”、“肃肃”,透过外在的仪容,展现参加祭祀者的心理状态。“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这两句转入分述,正面点出人物身份,也暗示了场面:在那宽敞肃静的庙堂上,众诸侯在旁边助祭,而主祭的周天子,他的仪容是如此端庄美好。这样就分清了主次,在众多人物活动中突出了主祭者武王的高大形象,也为下面内容的展开提供了条件。这几句连用三对叠字,描摹人物情态,加浓庙堂的特定气氛,极为传神。


“於荐广牡,相予肆祀”,祭祀先王的仪式开始了,敬献上来的是“广牡”,诸侯们在忙着陈设祭品。这说明礼节的隆重,祭物的盛多。在一切安排停当之后,主祭者开始颂扬先王的伟绩,并祈求赐福:“假哉皇考,绥予孝子。”这二句是颂词中的开端,主祭者显得特别激动,因而发出了内心最热烈的礼赞和最真挚的乞求。当充满激情的闸门一旦打开,随之而来的就必然是滔滔不绝的大片言辞。于是在第三个层次中,进入了全面的歌颂:“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这四句从用贤臣、做明君、安天下、昌后世等标志王朝兴旺发达的几个最重要主面,为先王唱赞歌。最后四句以祈神赐福与祭奠父母作结,申明诗旨。“绥我眉寿,介以繁祉”,这二句紧承“克昌厥后”,颂先王之神威,求自身之寿福,将颂扬与呼告融为 一体,也是对颂词开端中的“绥予孝子”的具体申述。结尾二句,点明了祭祀对象与主祭者,把活动内容落到实处,于是“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诸句,就出现了具体可感的形象,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这首诗,选取了“武王祭文王”这一特定事件,依次展开。其中,有生动的人物情态,有盛大的祭祀场面,有强烈的主观抒情,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是《周颂》祭祀先王乐章中的一篇成功之作。

诗经《雝》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雝》


武王祭文王之乐章。
有来雝雝,(一) 来这儿,安安静静,
至止肃肃。到这儿,恭恭敬敬。
相维辟公,(二) 诸侯们助祭在庙堂,
天子穆穆。(三) 天子的仪态美好、端庄。
於荐广牡,(四) 献上肥大的牛羊,
相予肆祀。(五) 助我把祭馔来陈上。
假哉皇考! (六) 伟大啊,我的父皇,
绥予孝子。(七) 安抚我,叫我莫彷徨。
宣哲维人,(八) 聪明智慧的伟人,
文武维后。(九) 能文能武的君王。
燕及皇天,(十) 安定了皇家的天下,
克昌厥后。能使子孙皆兴旺。
绥我眉寿,保佑我的寿命长,
介以繁祉。(十一) 赐的福禄有多样。
既右烈考,(十二) 既拜劝我父周文王,
亦右文母。也拜劝我的太姒娘。


注 释
(一)郑玄:“雝雝,和也。肃肃,敬也。有是来时雝雝然,既至止而肃肃然者。”
(二)朱熹:“相,助祭也。辟公,诸侯也。”
(三)严粲:“王氏曰:穆穆,敬和也。……是时天子之容,穆穆然敬而和。”
(四)陈奂:“於,读如字。”
毛亨:“广,大也。”
朱熹:“广牡,大牲也。”
(五)朱熹:“肆,陈。”
郑玄:“又助我陈祭祀之馔。”
(六)朱熹:“假,大。皇考,文王也。”
(七)陈奂:“绥,读以绥后禄之绥。绥,安也。”
(八)马瑞辰:“按宣哲与文武对举。二字平列。朱子《集传》训宣为通,哲为知,是也。宣之言显。显,明也。宣哲,犹言明哲也。”
(九)朱熹:“此美文王之德,宣哲则尽人之道,文武则备君之德。”
(十)毛亨:“燕,安也。”
朱熹:“故能安人以及于天。而克昌其后嗣也。”
(十一)郑玄:“繁,多也。……又能昌大其子孙,安助之以考寿,与多福禄。”
(十二)马瑞辰:“按《周礼·大祝》:‘以享右祭祀。’郑注:右读为侑。侑劝尸食而拜。此诗右亦当读为侑劝之侑。……且诗以烈考与文母对举,文母为大姒,则烈考为文王无疑。”
郑玄:“烈,光也。……光明之考与文德之母。”

注 音
雝yong雍 辟bi璧 於wu乌 假ge格 繁fan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