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钴鉧潭西小丘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② 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 “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③,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这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开头几句,照应前两篇,点出西山、钴鉧潭和小丘的发现经过及其位置,并为后面“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预留伏线。接下去,即抓住小丘的“异”处,描绘满布丘上的嶙嶙奇石。在一般人看来,那些毫无生命的石头本来就暴露在那里;但在作者眼中,却是“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这是说: 那埋于泥土之中,不见天日的石头,不甘埋没,愤然突破地面,顶土而出,争作奇状,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构思何等新颖!这一句二十来个字,既写出了石数之多、石态之奇,又化静为动,传达了奇石的感情。石头无所谓感情,自然是作者移入的。而一经移入,那形象就立刻栩栩欲活。清王夫之说过: “烟云泉石,寓意则灵。”(《薑斋诗话》卷下)一点也不假。但“意”绝不能生硬地“寓”。在这里,作者即景会心,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契合无间,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境界,既寓了“意”,又妙合自然。 作者于总写众石之后,又分写其中的两类: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若牛马”、“若熊罴”的比喻本来很寻常,但和“相累而下”、“角列而上”及“饮于溪”、“登于山”结合起来,就显得生气勃勃。而“饮于溪”又带出丘下景物,与前面“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相应。 一个“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的小丘似乎没有什么好写,作者却写得这样生动,这样诱人。 当然,作者不是为写小丘而写小丘。他着力写小丘的特异,甚至给丘上的“奇”石注入理想,这都是为了反跌下文。小丘有众石“争为奇状”,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 ‘止四百。’”这就是它的遭遇! “余怜而售之”中的“怜”,乃是“同病相怜”的“怜”,怜小丘正所以怜自己。但仍不肯泄露主题,却用同游者的“大喜”作为反衬(“大喜”者,喜小丘之贱,出乎意料也),与前一篇《钴鉧潭记》用“乐”字异中有同。作者“怜”,同游者“喜”,虽然心情各别,却同样是“人弃我取”。不但取,而且在取得之后,刮垢磨光,让那被人遗弃的小丘变得更美好。“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等句,很有点“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的意味。稍不同者,杜诗所表现的是长新松、斩恶竹的愿望,而这里则已经付诸行动。像新松一样,嘉木、美竹自然越高越好;但不能揠苗助长。铲去秽草,伐掉恶木,则原来被淹没的嘉木、美竹就自然会显露出来,拂日凌云的前景是不难预卜的。 何况,秽草、恶木既除,不仅“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而且整个天地都为之开朗。“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这个小丘,不是也可以使作者“乐居夷而忘故土”吗?但他并不蹈袭前篇,却用一组排句,实写“枕席而卧”于小丘之上的时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几乎达到了“与万化冥合”的境界。而“清泠之状”与“之声”,又分明指的是丘下二十五步以外的钴鉧潭。于是回顾首段,遥应前篇,绾合潭、丘,作一小结: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之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看来他是十分得意的。 这得意,其实是失意的特殊表现形式,读者已不难领会;但如果就此收束,仍嫌意有未足。因而又以抒情的、跌宕多姿的文笔略作发挥: 先对小丘的未能致身于繁华的京城郊区而远弃荒凉的永州表示痛惜,反转来又对小丘得到他与同游者的赏识表示庆贺。尽管始终没有讲他自己,但“今弃是州也”的小丘的遭遇,不正是他自己的遭遇吗?被人遗弃的小丘还会得到他与同游者的赏识,而他自己呢?“贺兹丘之遭”,不过是自伤不遇罢了。故清人储欣评曰: “寓意至远,令人殊难为怀。”(《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 字数:2376 霍松林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①。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③,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④。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⑤。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 “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⑥,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⑦,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⑧,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 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 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⑨。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⑩,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 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11),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①西山:在湖南省零陵县西。钴鉧(gumu)潭:潭名。钴鉧,熨斗。因潭 形像熨斗,故名。②鱼梁: 拦截水流的坝,中开缺口,以放置捕鱼的工具,以便捕鱼。③偃蹇(yanjian): 山石起伏高耸的姿态。④嵚(qin) 然: 高峻。相累: 相互重叠。冲然:向上,向前的样子。角列: 像兽角一样排列。熊罴(pi): 熊和罴是两种野兽。罴属于熊类。⑤笼: 装进笼子。⑥李深源、元克己: 作者的友人。⑦刈 (yi):割。秽草: 乱草。⑧熙熙然: 快乐的样子。回巧: 呈现出各种美好的姿态。献技: 献出各自的特色。⑨清泠:景色清凉。(yingying): 水回流的声音。渊然: 静默的样子。 ⑩匝 (za): 满。(11)沣(feng): 水名。镐 (hao): 地名,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周武王的都城。鄠(hu): 地名,在陕西少户县北。杜: 地名,在陕西省长安县东南。唐朝时豪门贵族聚居在沣、镐、鄠、杜附近。贵游之士: 爱游玩的贵族豪门子弟。 【译文】 我发现西山以后的第八天,便沿着山口向西北方向走了二百余步,又发现了钴鉧潭。潭的西边二十五步处,在急流深水的地方有一道水坝。坝上有一个小丘,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有的突出高耸,有的起伏直立,都顶着泥土钻出来,争着做出各种奇怪的样子,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高耸的,互相重叠而向下倾斜的石头,好像一群牛马在溪边喝水; 那些突起的像兽角排列向上的石头,就像熊和罴在攀登山岭。 山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用一个笼子把它全部装下。问起小丘的主人时,有人回答说: “这是唐家废弃了的土地,要卖却卖不出去。” 问起它的价钱,回答说: “只要四百文钱。” 我爱这个地方就买了它。李深源、元克己当时和我一同来游玩,也都很高兴,感到这是出于意料之外的好事情。我们就轮流拿着工具,铲割掉乱草,砍掉不好的树,燃起了大火烧毁它们。于是美的树木挺立,秀美的竹子露出来了,奇特的山石显露出来了。从小山丘中间向外望去,就看见山峰高峻,云彩飘浮,溪水飞流,飞鸟走兽在遨游走动,它们全部都快乐地呈现出各种美好的姿态。尽力献出各自的特色,在这小山丘的上下表演着。在这里,铺开席子放上枕头躺在上面,于是清凉的景色就会和眼睛接触,潺潺的流水声就传入耳中,幽远空阔的境界就会和神思融入,静默的境界就会沁入心灵。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发现奇异的地方两处,即使是古时爱好山水的人,也许也没遇到这种情况吧。 唉! 小山丘这样秀美的风景,如果把它搬移到沣、镐、鄠、杜等处,那些爱游玩的贵族豪门子弟会争着要买,即或每天价钱增加到千金,也越发不能买到。现在却被抛弃在永州,连农民渔夫从它旁边路过都瞧不起它,价钱仅仅四百文,竟连年卖不掉。而我和深源、克己惟独很高兴地买下它,难道这小山丘果然有运气吗? 在这岩石上写下这些话,用以祝贺这个小山丘碰上了好运气。 【鉴赏】 柳宗元政治上失意,贬谪到永州,写下八篇著名的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其第三篇。作者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对小土丘作了逼真的描写。把奇石非常形象地比作 “若牛马之饮于溪”、“若熊罴之登于山”,就把呆石写活了。勾描小土丘的自然形态而又传神的写法,把景色写得像一幅精美的浮雕,令人有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写小土丘因乱草、恶木的包围遮掩,成为弃地,借以自喻受到排挤,贬谪远方,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沉重心情。 本文写景和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多用拟人手法,静物动写,栩栩如生,情景交融。 字数:1866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82-384页.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1)山口西北道(2)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5)。其嵚然相累而下者(6),若牛马之饮于溪;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7),若熊罴之登于山(8)。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9)。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10)。”问其价,曰: “止四百。”余怜而售之(11)。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12),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13),铲刈秽草,伐去恶木(14),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15),举熙熙然回巧献技(16),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17),则清泠之状与目谋(18),之声与耳谋(19),悠然而虚者与神谋(20),渊然而静者与心谋(21)。不匝(22)旬而得异地者二(23),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 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24),则贵游之士争买者(25),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26)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27),贾四百(28),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29)!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1)寻: 沿。道: 这里用作动词,行走。(2)当: 面对。湍(tuan): 急流。浚(jun): 深。(3)鱼梁: 用以截流捕鱼的石堰。中留孔,竹笱放在里边,用以捕鱼。(4)偃蹇(yan jian): 骄傲的样子。(5)殆: 几乎。数: 这里用作动词。(6)嵚(qin)然: 倾斜。相累:相互推挤。(7)冲然: 突出向上的样子。角列: 争取到前面的行列。(8)罴(pi): 熊的一种,人熊。(9)笼: 这里用作动词,包笼。(10)货:卖。不售: 卖不掉。(11)售: 这里是买的意思。(12)李深源、元克己: 作者的友人。(13)更: 交互。器用: 器物,工具。刈(yi): 割。秽草:杂草、乱草。(14)恶木: 质地差的树木。(15)遨游:游玩。(16)举:都。熙熙然: 和乐的样子。(17)枕席: 这里用作动词,指垫枕,铺席。(18)清泠(ling):清凉。谋: 接触到。 (19)(ying):水的回旋声。(20)悠然: 自由自在的样子。(21)渊然: 深邃的样子。(22)匝(za): 一周围。这里是超过的意思。旬: 十日为一旬。(23)异地者二: 指钴鉧潭和潭西小丘两处名胜。(24)致: 转移。沣(feng): 水名,流经长安县。镐(hao): 地名,在长安县西南。鄠(hu): 在长安县西南。杜:杜曲,在长安县南。(25)贵游之士: 爱好游玩的贵族人士。(26)弃: 这里用作被动词,“被抛弃”之意。(27)陋: 看轻。(28)贾: 标价。(29)其: 难道。遭: 遇合。 〔鉴赏〕《钴鉧潭西小丘记》开头几句,照应前两篇,点出西山、钴鉧潭和小丘的发现经过及其位置,并为后面“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埋下伏线。接下去,即抓住小丘的“异”点,描绘满布丘上的嶙嶙奇石。在一般人看来,那些毫无生命的石头本来就暴露在那里; 但在作者眼中,却是另一回事: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这是说:那数不清的石头本来被埋于泥土之中、不见天日; 却不甘埋没,愤然突破地面,负土而出,争为奇状,用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博取人们的赞扬。构思何等新颖! 二十来个字,既写出了石数之多、石态之奇,又化静为动,传达了奇石的情感。石头无所谓情感,这自然是作者赋予的。而一经赋予,那形象就立刻栩栩欲活。王夫之说过: “烟云泉石……寓意则灵。”一点也不假。但“意” 绝不能生硬地“寓” 。在这里,作者即景会心,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契合无间,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境界,既寓了“意” ,又妙合自然。 作者于总写众石之后,又分写其中的两类: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 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若牛马” 、“若熊罴” 的比喻本来很寻常,但和“相累而下” 、“角列而上” 及“饮于溪” 、“登于山”结合起来,就显得生气勃勃。而“饮于溪” ,又带出丘下景物,与前面“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相应。 一个“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的小丘似乎没有什么好写,作者却写得这样生动、这样诱人。 当然,作者不是为写小丘而写小丘,而是大有深意的。他着力写小丘的特异、甚至给丘上的石头注入理想,这都是为了反跌下文。小丘有众石“争为奇状” ,理应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这就是它的遭遇! “余怜而售(买)之” 中的“怜” ,乃是“同病相怜” 的“怜” ,怜小丘正所以怜自己。但仍不肯泄露主题,却用同游者的“大喜” 作为反衬(“大喜”者,喜小丘之贱,出自意外耳)。作者“怜” ,同游者“喜” ,虽然心情各别,却同样是“人弃我取” 。不但“取” ,而且在取得之后,刮垢磨光,让那被人遗弃的小丘变得更美好。“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等句,很有点“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的意味。稍不同者,杜诗所表现的是长新松、斩恶竹的愿望,而这里则已经诉诸行动。象新松一样,嘉木、美竹自然越高越好; 但不能揠苗助长。铲去秽草、伐掉恶木,则原来被淹没的嘉木、美竹就自然会显露出来,拂日凌云的前景是不难预卜的。 何况,秽草、恶木既除,不仅“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而且整个天地都为之开朗。“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这个小丘,不是也可以使作者“乐居夷而忘故土” 吗? 但他却用一组排句,实写“枕席而卧” 于小丘之上的时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几乎达到了“与万化冥合” 的境界。而“清泠之状” 与“之声” ,又分明指的是丘下二十五步以外的钴鉧潭。于是回应首段,绾合潭、丘,作一小结: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看来他是十分得意的。 这得意,其实是失意的特殊表现形式,读者已不难体会; 但如果就此收束,仍嫌意犹未足。因而又以抒情的、跌宕多姿的文笔略作发挥:先对小丘的未能致身于繁华的京城郊区而远弃荒凉的永州表示痛惜,反转来又对小丘得到他与同游者的赏识表示庆贺。尽管始终没有说到他自己,但“今弃是州也” 的小丘的遭遇,不正是他自己的遭遇吗?被人遗弃的小丘还会得到他与同游者的赏识,而他自己呢?贺小丘,不过是自伤不遇罢了。 字数:2731 霍松林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822-825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