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酒德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①,日月为扃牖,八荒②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③,唯酒是务,焉知其馀;有贵介公子④,搢绅处士⑤,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⑥,衔杯漱醪⑦,奋髯踑踞⑧,枕麴藉糟⑨,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⑩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⑪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⑫,焉如蜾蠃之与螟蛉⑬。 刘伶也是“竹林七贤”之一,《晋书》本传说他“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可见他与嵇、阮的政治见解、人生态度是相同的。本传又说他“尝为建威参军,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之化。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竟以寿终”。泰始是晋武帝的年号,可见得他比嵇、阮都活得长。在对策里他没有阿谀世主,而是坚守老庄“无为”的基本哲学,以“无用”作自己的防身手段,躲过了凶残的司马氏的魔掌。他的文章传世不多,史学家范文澜说“刘伶一生只作一篇《酒德颂》”,这话似乎并不过分。 在曹魏之际,思想界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拥护礼法,以司马家族为首,加上他的重臣何曾、王祥;另一部分则是深疾礼法之士,提倡老庄虚无之学,放浪形骸,“竹林七贤”则是这派人的代表。 《酒德颂》假定以“大人先生”为一方,这种人胸襟阔大,以为从开天辟地到如今只不过是一个早上的事,一万年只不过是一刹那间;日月为门窗,八荒为庭院街道。他行路不用驾车,居住无需房屋,以青天为幕,大地作席,逍遥自在,也就能“唯酒是务,焉知其馀”。这种人无疑是刘伶心目中的达人雅士,按照他的见解,这种人人品最高、最超脱,是刘伶等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而另一方则为“贵介公子”、“搢绅处士”,他们坚持自己维护礼法的政治标准,一听到“大人先生”在“唯酒是务,焉知其馀”,便要暴跳如雷,奋袂攘襟,怒目切齿,一种“卫道士”的姿态令人讨厌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文章用两种截然相反的政治观与人生观的对比引入,真是开门见山,一语破的,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气息。 接着笔锋一转,写“大人先生”答复“贵介公子”、“搢绅处士”的攻击。他是以一种什么态度对待这些怒目切齿、奋袂攘襟的俗物呢?是以“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的态度来回答他们的攻击的,这和阮籍以大醉六十日拒绝司马昭为其子司马炎求婚于籍的策略是一样的。史载伶“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可见他应用阮籍“软对抗”的方式甚精,在十分黑暗残酷的暴政之下,他用这种方法保全了自己。颜延之咏刘伶诗“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正说破了这个道理。 作品随后叙述大醉后的物我两忘,“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正与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是一样的,在刘伶叙述物我两忘的境界面前,贵介公子、搢绅处士也受了感化。 “竹林七贤”的作品,除阮籍、嵇康有反抗的精神,气象峥嵘,敢于与统治者犯难,有些值得称道的外,其他作品多颓唐厌世,能为后人借鉴的不多。刘伶是中国文人好酒的代表,因此他以后的诗人莫不盛谈饮酒,好像没有酒就没有诗,在这方面他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字数:1955 龙晦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①为须臾,日月为扃牖②,八荒为庭衢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④,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⑤,动则挈榼提壶⑥,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⑦公子,搢绅⑧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⑨,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⑩,衔杯漱醪⑾,奋髯踑踞,枕麴藉糟⑿,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⒀而醉,怳尔⒁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肤,利欲之感情⒂。俯视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⒃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⒄。 (《全晋文》) 注释①万期——万年之期。②扃牖(jiongyou)——门窗。③“八荒”句——八荒,八方荒远之地。庭衢,庭院与街道。④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⑤操卮执觚——操、执,同义;卮(zhi)、觚(gu),均为酒器。⑥挈榼提壶——挈(qie)、提,同义;榼(ke)、壶,均为盛酒器具。⑦贵介——犹言显贵。介,大。⑧绅——官宦的代称。⑨奋袂攘襟——举起袖子,撩起衣襟。袂(mei),衣袖。⑩捧罂承槽——罂,陶制容器,小口大腹。槽,酒槽。⑾衔杯漱醪——即饮酒。衔杯,嘴接杯而饮。醪,浊酒。⑿枕麴藉糟——麴,制酒时用的发酵剂或酶制剂。藉(jie),垫,坐卧在某物上。糟,酒渣。⒀兀然——浑然无知的样子。⒁怳尔——猛然领悟的样子。⒂感情——撼动情思。感,同“撼”,动摇。⒃二豪——指上文的“贵介公子”与“绅处士”。⒄“如蜾蠃”句——蜾蠃(guoluo),蜂的一种,体青黑,细腰,常用泥土在墙上或树枝上做窝。螟蛉(mingling),螟蛾的幼虫,是一种食稻心的害虫。蜾蠃常捕螟蛉的幼虫为食,捕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窠,以为蜾蠃卵孵出的幼虫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蠃无子,取螟蛉为子。 赏析魏晋文人留给后人的,多是其对于人的主体价值的思考。他们以玄远的言谈和乖戾的行为,替自己选择了独特的生存方式。本文以喷薄涌泄的狂气、淋漓挥洒的笔意所勾勒出来的这位超逸优游的“大人先生”,正是魏晋文人(包括作者在内)的真实写照。“大人先生”视无限的时空为一瞬,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为累世经学所羁,行走动止,提壶执觚,莫不痛饮。 如果这种生活方式真能使“大人先生”们解脱,其主体价值也就实现了。然而“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为维护“名教”,援礼据法,议论是非,以至“奋袂攘襟,怒目切齿”。刘伶所处的魏晋易代之际,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大人先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却要“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在醉乡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说穿了,这不过是以饮酒佯狂、寄情老庄来维护自己极端不平衡的心理。不难想见,“大人先生”们选择的行为和这种行为不为现实所容的矛盾,将会如何变本加厉地折磨着他们那本来就痛苦不堪的灵魂!于是,“大人先生”——刘伶本人只能选择一条我行我素的道路了:“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肤,利欲之感情。”这显然是作者在洞达世事的基础上,对庄子所谓“真人”、“神人”境界的刻意追求。 酒可以醉人,却不能醉心。在醉乡中才能求得的陶然之趣、超脱之德,不正包裹着一颗热辣辣的匡时济世之心吗?在醉乡中寻找寄托是不幸的。这不幸的制造者就是“贵介公子,搢绅处士”。因此,对他们深恶痛绝。结尾二句正寄寓着这种忿懑之情:世上万物不过如江汉之浮萍,尔等又何能长久,又何得久行威暴。在醉者身边,尔等终将“如蜾蠃之与螟蛉”,化为异物。 这篇短文,从文思到文章,颇类《庄子》。作者始终以超然狂放的气势贯注而下,成功地塑造了“大人先生”的独特性格。作品首先从天地日月写到四野八荒,从时间感受写到空间感受,又写到饮酒,在无限广阔的“背景”上映现出一位超然、豪放、嗜酒的“大人先生”——也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像。接着鞭挞正人君子、达官显贵,全用四字句,写动作、写表情,有比喻、有议论,把他们的嘴脸予以充分暴露。他们对于“大人先生”是个很好的反衬。最后写“大人先生”对公子、处士的回答,却不是言论,而是行动,活画出“大人先生”蔑视礼教而倨傲不恭的情态。 阮籍有一篇《大人先生传》,对礼法之士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本文则借“大人先生”饮酒,表示了对礼法之士的藐视。二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本文所歌颂的“酒德”,绝非一己之德,而是时代之德;绝非鼓吹大饮其酒,而是赞美以“狂”傲世、以“狂”远害的反抗行为。 《酒德颂》《酒德颂》
散文篇名。西晋刘伶作。《晋书·刘伶传》说:“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九说:“刘伯伦《酒德颂》,摄庄生之旨,为有韵之文,仍不失潇洒自得之趣。真逸才也。”此文宣扬老庄思想,描写纵酒放荡的生活,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反抗意义。全文不足二百字,却写得气势宏放,意境开阔,并且注意将深奥的思想寄寓在生动的形象之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