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岳阳楼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兴(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6)

予观夫巴陵胜状(7),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8; 朝晖夕阴9,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前人之述备矣(11)。然则北通巫峡(12),南极潇湘(13),迁客(14)骚人(15),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6)?

若夫(17)霪雨(18)霏霏(19),连月不开(20),阴风怒号,浊浪排空(21); 日星隐耀(22),山岳潜形(23);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4); 薄暮冥冥(25),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6),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27),波澜不惊(28),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9); 沙鸥翔集(30),锦鳞游泳(31);岸芷汀兰(32),郁郁青青(33)。而或长烟一空(34),皓月千里,浮光跃金(35),静影沉璧(36),渔歌互答,此乐何极(37)!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38),把酒临风(39),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40)古仁人(41)之心,或异二者之为(42)。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3); 居庙堂之高(44),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45),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4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47)?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1)庆历四年: 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年号。(2)滕子京:名宗谅,河南洛阳人。与范仲淹是同年进士,曾知泾州,后被诬贬至岳州。谪: 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州郡的长官。汉代“守某郡” ,就是做某郡的太守; 在宋代,应说“知某州” 。这里沿用古称,就用“守” 。“守巴陵郡”就是“知岳州” 。(3)越明年: 到了第二年。(4)政通人和: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5)具: 同“俱” ,全,皆。欧阳修《与滕待制子京书》称其政绩: “去宿弊以便人,兴无穷之长利。”(6)属:同“嘱”。予: 人称代词,我。(7)胜状: 胜景,好景色。(8)汤汤(shang shang):水势浩大的样子。《尚书·尧典》: “汤汤洪水方割。”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涯:边。(9)朝晖夕阴: 早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 日光。(10)大观: 雄伟景象。(11)备: 详尽。(12)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省巫山县东;位于洞庭湖的西北方。(13)潇:潇水,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极: 尽,直通。(14)迁客: 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15)骚人:诗人。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16)得无: 怎能。(17)若夫: 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象那”。(18)霪:雨不止。(19)霏霏:雨雪繁密的样子。(20)开: 放晴。(21)排空: 冲向天空。(22)耀: 光辉。(23)潜形:隐没形迹。(24)樯倾楫(ji)摧:桅倒,桨折。(25)冥冥:天色昏暗。薄:迫近。(2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27)景: 日光。(28)惊: 这里有“起” 、“动” 的意思。(29)上下天光: 天色湖光相接。万顷: 极言其广。(30)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 栖止,鸟停息在树上。(31)锦鳞: 美丽的鱼。(32)岸芷汀兰: 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33)郁郁: 形容香气浓郁。(34)长烟: 大片烟雾。一: 全。空: 消散。(35)浮光跃金:浮动的光闪着金色。(36)影:月影。璧: 圆形的玉。(37)何极: 哪有穷尽。(38)宠: 荣耀。偕: 一起。(39)把: 持、执。临: 面对。(40)求: 探求。(41)古仁人: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42)或: 近于“或许” 、“也许” 的意思。为: 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4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44)庙: 宗庙。堂: 殿堂。庙堂: 这里指朝廷。(45)处江湖之远: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46)先: 在……之前;后:在……之后。(47)微:无,没有。谁与归: 就是“与谁归”。归: 归依。

〔鉴赏〕《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离京出任地方官的第三年(庆历六年)写的。岳阳楼在现在湖南省岳阳市,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其楼高三层,可鸟瞰洞庭湖,建于唐初。

首段从“庆历四年”谈起,点出人物:滕子京; 交代地点: 巴陵郡: 述说遭遇:谪守,指的是滕被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贬官岳州事。“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极赞滕子京的政绩。这虽不免为过誉之词,但据《巴陵县志》所记,滕在岳州任上,也着实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是个颇有点才干的封建官吏。“乃”承领上文,启转下句,这样,就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为“重修岳阳楼”作了社会背景的勾画,其楼修饰一新,乃百废俱兴中之一项。如此,重修的业绩、意义也因之得到揭示。重修后的岳阳楼定然是彩壁辉煌,飞阁流丹,但这不是作者记叙重点,所以皆阙而不提,只用“增其旧制”一句,表明起废回新,增设规模,依然扣住“百废具兴”行笔,增刻诗赋,是说明重修后其楼的骚趣雅致,赞叹主持修建者的美学眼光。从文章的结构上看,也为下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埋下伏笔。最后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密合题意,循题目的“记”字,交代作文的缘起,指的是滕子京绘了一幅《洞庭晚秋图》,派人带信和图去请范仲淹写“记”事。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既是说明洞庭湖集岳州诸景之大成,又是说作者的笔墨是以它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便行云流水般地过渡到洞庭壮景的描绘上。

先写气势阔大。“衔远山,吞长江” ,洞庭之于远山是“衔” ,于长江是“吞” ,两个动词超神入化,赋予洞庭以宏阔的气象。凝练形象的语言既交代了湖与山、湖与江之间的关系,又描摹了洞庭巨嘴般的形象,将静止的景物注进了生命,点静态为动态。次写水势浩大。“浩浩汤汤” ,重叠式的用语写出烟波浩淼、浪涛汹涌的景象。尔后,把笔推开去,“横无际涯” ,极目而不见边际,盛夸范围寥廓。这种大处落笔,浓墨渲染的写法和杜甫的《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写景象变幻。“朝晖夕阴” ,晨昏不同,晴阴相异,自有说不尽的万千气象。最后,以总体性的描述和概括性的评论总括一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用 “大观” 同 “胜状” 呼应,文章肌理绵密。作者拎起来后,再一笔宕开去: “前人之述备矣” ,以示非作者笔墨中心,最后又用 “然则”一词转过来,直入本文主旨——随物赋感,因景生情的不同变化。这一段文词简约,文意多变,不断转折回旋,提笔换势,逐入题旨。“得无异乎?”以设问追寻下文,拓开思路。

接下来的一大段,境界多变,作者笔墨亦多变。细心揣摩,具有这样几种描写特点:

有层次感。两种环境和两种不同的心境划出结构上的两大层次: 先描景后写情,划出每一部分景与情之间的层次; 先写白天再写夜晚,划出写景部分的景物层次。有着眼点。其一是天色,天雨霏霏和碧空万里; 其二是湖光,浊浪、水鸟、舟船、游鱼、芷兰; 其三是人情,“商旅不行”和“渔歌互答” 。有对比度。有景物上的明暗对比。其一是色调上的对比,于乱雨纷纷之日,阴风狂吼之时,“日星隐耀”消蚀光芒,笼罩着一片昏暗的景象,尤在薄暮时分,天空和湖面迷茫冥冥。但是,暮春三月,春光明媚,水天一色,游鱼闪光,尤在晚月临空之时,整个湖光浸染在月水之中。色调明丽、舒美、妩媚。其二是气氛上的对比,前者狂风大作,令人战栗不止;虎啸猿啼,使人毛发倒立。后者是沙鸥自由飞翔,鱼儿悠然沉浮,渔歌此唱彼和,欣然怡然的气氛氤氲其中。其三是状态上的对比,环境恶劣时,一切都处在激烈变化的动态之中,风为号,浪为排,樯为倾,楫为摧。浪借风势,风催浪激,打翻了舟船,遏止了航行,把洞庭上下搅得天地翻覆。而到境况平静时,一切都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波澜不惊” ,湖光涟漪,鸟能飞翔栖息,鱼可游泳湖中,以动衬静。“长烟一空” ,烟雾消散,玉轮东挂,能照千里大地,倍显静谧,而“静影沉璧” ,月光似白璧,投入水中,则更从静态上下笔。有情感上的悲喜对比。见“风急天高猿啸哀” ,则触景伤怀。有别离国都的忧伤,有怀念故土的思情,有凄凉满目的慨叹,有担心谗毁、害怕讥笑的恐惧。“感极而悲者矣” ,提挈悲的程度。见春光万里气象新,则即景抒怀,宠辱得失一切都抛到九霄云外,临春风而欢愉,斟美酒而酣饮,自是另一番心情。“其喜洋洋者矣” ,显出喜的情怀。

上两节文字,墨蕴彩色,恣肆淋漓,并举两种瞩景睹物的不同感情和态度,形成判然不同的艺术画面,迥然有别的心理境界(内在实为一致)。这一段看来泼墨如注,似为全文重心,但都是为下文的议论作准备。

“嗟夫! ”一声长叹,撇开上文,转入感慨。“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继喟叹之后,进入对作者奉为楷范的“古仁人之心”的解说。“何哉” 的设问,引起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示了与上两类人不同的处世方略,不因环境的变化而更易心志,不以个人的得失而喜怒哀乐。入朝作宦,则关心黎民百姓,一朝下野,就关心至尊君王,“身处江湖,心存魏阙”。得志与否,都更变不了素志。一席话中连续四处出现“忧” ,可见他的忧患之深。“然则何时而乐耶?”再用“然则” 转折,提出自己的忧乐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末尾,用排斥性的条件复句,表示一定引此类人为同道,在诘问中表达其志向的坚定不移,语意丰富,语气恳切。这段文字多次出现语气词: “嗟夫”、“耶”、“噫”等,于一唱三叹之中,显示出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和对信念的执著追求。

《岳阳楼记》的民主性和封建性互见,从中反映出来的范仲淹的思想,带有很浓的忠君色彩,这是他阶级的局限,是其消极面; 但他又有忧民之情,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即使在今天也值得称道。不仅如此,他本人还躬身实践。据《宋史》记载,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一生中也着实为老百姓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以至“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这些都应该肯定。

这篇散文有如下的艺术特点值得我们加以总结:

剪裁的繁简得宜。作者胸有全局,布施统一。他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带过,惜墨如金。用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词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为了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 ,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情景的相互交融。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阐述景中生情、摄情入景的形象思维规律,《岳阳楼记》正是如此。喜时则万物俱明,悲时则诸景皆黯,触景生情,缘物抒情。不仅因景生情,而且寓情于景,字字皆景而声声有情。写悲则用特征性的形象,虎啸令人战栗,猿啼催人泪下,使不说悲而悲怆欲绝。写喜则择取轻捷的水鸟,闲适的游鱼,使不言喜而喜不自禁。

结构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湖景的彩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 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沈德潜: 《说诗晬语》)。情中潜理,理中蕴情,逐层披露,迭进深入,如深山探宝,渐入胜境,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

文字的整饬对称。本文大量入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日星隐耀,山岳潜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工于对仗,协和音律。“明” 、“惊”、“顷”、“青”、“金”等,合辙叶韵,增强了文章的音乐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字数:4883
古林士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877-882页.

《岳阳楼记》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11),横(12)无际崖(13);朝晖(14)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15)也,前人之述(16)备矣。然则北通巫峡(17),南极潇湘(18),迁客骚人(19),多会于此,览物之情(20),得无异乎(21)?

若夫霪雨霏霏(22),连月不开(2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24),日星隐耀(25),山岳潜形(26),商旅不行,樯倾楫摧(27),薄暮(28)冥冥(29),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30)怀乡,忧谗(31)畏讥,满目萧然,感极(32)而悲者矣!

至若(33)春和景明(34),波澜不惊(35),上下天光(36),一碧万顷(37),沙鸥翔集(38),锦鳞(39)游泳,岸芷(40)汀兰(41),郁郁(42)青青;而或长烟一空(43),皓(44)月千里,浮光(45)跃金(46),静影(47)沉璧(48),渔歌互答(49),此乐何极(5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51),宠辱(52)偕忘,把酒(53)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54)! 予尝求(55)古仁人(56)之心(57),或异二者之为(58)。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9)。居庙堂之高(60),则忧其民(61);处江湖之远(62),则忧其君(63):是(64)(65)亦忧,退(66)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6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68)!微(69)斯人(70),吾谁与归(71)?

时六年(72)九月十五日。

【注释】①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②〔庆历四年〕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③〔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名宗谅,范仲淹的朋友,两人同于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他原任环庆路都部署并兼知庆州(今甘肃庆阳),在防御西夏方面曾有所贡献,因被人诬告“枉费公用钱”而调任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谪守巴陵郡,降级调守巴陵郡。巴陵郡,岳阳(宋时岳州)的古称。

④〔百废具兴〕一切已荒废的事情都办起来了。具,通“俱”。

⑤〔乃〕于是。

⑥〔旧制〕旧时的规模(岳阳楼最早建于唐朝初年)。

⑦〔唐贤〕唐代一些有名望的人士。

⑧〔属〕通“嘱”。嘱托。

⑨〔夫(fú)〕语助词。

⑩〔衔〕包含。

(11)〔浩浩汤汤(shāngshāng)〕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12)〔横〕宽广。

(13)〔际涯(yá)〕边际。

(14)〔朝晖(zhāohuī〕早晨的阳光。晖,阳光。

(15)〔大观〕气概壮阔的景象。

(16)〔述〕描写,指上述“唐贤、今人诗赋”。

(17)〔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巴东西面,与四川巫山相接,长一百六十里。

(18)〔南极潇湘〕向南一直通到潇水和湘水。极,尽。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人洞庭湖。

(19)〔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调往边远地区做官的人。骚人,屈原曾作《离骚》,后世因此往往称诗人为“骚人”。

(20)〔览物之情〕(迁客骚人)看了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情绪。

(21)〔得无异乎〕难道会没有什么不同吗?得无,能不。

(22)〔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助词,用在一句一段的开头以引起下文。霪雨,连绵不止的雨。霏霏,形容雨雪纷纷下落。

(23)〔开〕开朗,晴朗。

(24)〔浊浪排空〕混浊的浪头翻腾到了天上。

(25)〔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都黯然失色。隐耀,光亮隐没不见。

(26)〔山岳潜形〕连高山都望不见了。潜形,隐没形迹。

(27)〔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歪斜,船桨断折。

(28)〔薄(bó)暮〕傍晚。薄,迫近,靠近。

(29)〔冥冥(míngmíng)〕天色昏暗。

(30)〔去国〕离开国都。去,离开。

(31)〔忧谗(chán)〕担心别人的诽谤。

(32)〔感极〕感慨到极点。

(33)〔至若〕至于。

(34)〔春和景明〕春光晴和,景物鲜明。

(35)〔波澜(lán)不惊〕波平浪静。澜,大波浪。

(36)〔上下天光〕上面的天空和倒映在水里的天色。

(37)〔一碧万顷〕连成一大片青绿色。万顷,极言其广大。顷,一百亩。

(38)〔沙鸥翔集〕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在一起。沙鸥,一种水鸟。集,栖止,停下来。

(39)〔锦鳞〕指水中美丽的游鱼。因鱼鳞光彩鲜明,故名。

(40)〔岸芷(zhǐ)〕岸上的香草。芷,香草名,即白芷。

(41)〔汀(tīng)兰〕小洲上的兰花。汀,水边平地。

(42)〔郁郁〕香气浓郁。

(43)〔而或长烟一空〕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

(44)〔皓(hào)〕洁白。

(45)〔浮光〕照耀在水波上的月光。

(46)〔跃金〕金色的波光在闪烁。

(47)〔静影〕映在水中的平静月影。

(48)〔沉璧〕沉在水中的玉璧似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49)〔互答〕彼此唱和。

(50)〔何极〕无穷尽。

(51)〔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52)〔宠辱〕得失。

(53)〔把酒〕端着酒杯,指饮酒。把,用手握住。

(54)〔嗟(jiē)夫(fú)〕感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唉”。

(55)〔求〕探求,探讨。

(56)〔仁人〕有最高道德修养的人。

(57)〔心〕这里指思想感情。

(58)〔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和上述两种思想感情(“感极而悲”和“其喜洋洋”)不同。为,作为,表现。

(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悲和喜,不决定于环境的好坏或个人的得失。物,外物,客观环境。

(60)〔居庙堂之高〕高高地坐在朝廷上,指做大官。庙堂,指朝廷。

(61)〔忧其民〕为老百姓操心。

(62)〔处江湖之远〕寄身在偏远的江湖上,指在野不做官或贬谪在外做闲官。

(63)〔忧其君〕为国君担忧(即不失去忠君为国的思想)。

(64)〔是〕这也就是。

(65)〔进〕做官,取得地位。

(66)〔退〕失去官职。

(67)〔其必日〕大概一定是说。

(68)〔噫(yī)〕感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唉”。

(69)〔微〕非,没有。

(70)〔斯人〕这样的人,指古之仁人。

(71)〔吾谁与归〕我向谁去看齐呢?谁与归,即归向谁呢?与,助词。归,归依,向往。

(72)〔时六年〕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庆历六年,即1046年。

【译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调到巴陵郡作太守。到第二年,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岳阳楼,扩充它旧时规模,把唐代名人和现代人的诗赋镌刻在上边。他还嘱托我作文章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据我观察,巴陵的胜景都集中在洞庭湖上:它含着远山,吞进长江,浩浩荡荡,宽广得无边无际;早晨晴朗,傍晚昏暗,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前人描述得很详尽了。那么,我想说的是,它向北通巫峡,向南一直到了潇水和湘江,那些被降职调到远方做官的人和诗人们,很多在这里相会,看到自然景象,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

假若遇到阴雨连绵的日子,一连几个月也不放晴,整天刮着阴森森的风,激起很高的污浊的浪头,太阳和星星都隐蔽了光耀,高耸的山峰也隐藏住它们的形体,这时商人旅客无法成行,桅杆会被浪头打断,连桨也会被折断,特别是一到黄昏,更是阴晦异常,再加上虎的长啸,猿的哀鸣,那种凄惨的声音和景色,如果是在这样的时光,迁客、骚人登楼远眺,触景伤情,更会引起他离开京城、怀想故乡、担心毁谤、畏惧讥笑的种种思想感情。满眼一片萧条冷落,不禁因极度伤感而悲痛起来。

到了那温暖的春天,阳光和煦地照着,一切都给人一种明朗的感觉,平静的湖水不起波浪,水天相接,一眼望去,真是无边无际的一片碧绿色;一群一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下来,美丽的鱼在水中穿来穿去;岸边的芷草,小洲上的兰花,青青的,散发着一阵阵的清香。夜里,浓雾消散了,皎洁的月光照着大地,水波微微地荡漾着,金光闪闪,月亮的倒影像沉在水底的一块白玉,快乐的渔人互相唱答着,这是多么愉快的境界呢! 这时候登楼的游客不由得陶醉在这恬静、幽美的景色里,甚至于忘记了个人的得失、荣辱,端着酒杯迎风痛饮,充满着欢乐的情绪了。

哎!我曾经探求古代道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上述两种思想感情不一样。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不因为所处的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的不幸而悲哀。在朝廷做官,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就为国君担忧:这就是当了官也忧愁,不当官也忧愁。那么什么时候能高兴呢?他一定会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 唉! 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作。

字数:3811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54-358页.

《岳阳楼记》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 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属 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 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 九月十五日。

〔注〕 ① 庆历四年: 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年号。 ②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名宗谅,河南(今河南洛阳一带)人。与范仲淹同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为泰州军事判官时,曾助范仲淹主持筑捍海堤堰。庆历二年,他以天章阁待制任环庆路都部署、并知庆州,在防御西夏方面曾有贡献。次年被人诬告,牵连甚众,囚系满狱。范仲淹、欧阳修为之辩白,遂贬知凤翔府,后又贬知虢州。庆历四年,王拱辰提出滕子京“盗用公使钱,止削一官,所坐太轻”;因而又贬到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一带)。 ③ 越明年: 到第二年。越, 及,到。 ④ 唐贤今人诗赋: 如李白的《秋登巴陵望洞庭》、杜甫的《登岳阳楼》、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夏侯嘉正的《洞庭赋》等,都是写“岳阳楼之大观”的。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及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联,尤其有名。 ⑤ 属: 同“嘱”。 ⑥ 汤(shāng 商)汤: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⑦ 迁客: 谪迁的人。骚人: 诗人。 ⑧ 霪雨: 连绵的雨。霏霏: 雨飘落的样子。 ⑨ 去国: 离开国都。 ⑩ 锦鳞: 指鱼。 ⑪ 把酒临风: 端起酒杯,面对着风喝酒。 ⑫ 庙堂: 指朝廷。⑬ 处江湖之远: 指不在朝廷做官。 ⑭ 微: 假如没有。 ⑮ 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起呢?与,同“欤”,表示疑问。归,归附,归依。 ⑯ 六年: 指庆历六年。

宋人王辟之曾说: “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𫘫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绝’云。”(《渑水燕谈录》卷六)作为“四绝”之一的《岳阳楼记》,确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

全文共分五段。第一段,叙作记的原因。分三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是第一层。“谪”字是全文的关键。“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是第二层。一个被“谪”的人而能做出这样的成绩,自然值得赞美。作者写这几句,正是赞美滕子京;但也另有用意,后面再谈。“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是第三层。“乃”字承上启下,说明“重修岳阳楼”是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前提下进行的。

第二段共两层。作者在前一段只用两句话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全部工程;并没有描写重修后的岳阳楼如何壮丽,因为这与他所要表现的主题无关。到了第二段,先写岳阳楼上所见的自然形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是第一层,也写得很概括。因为一则“前人之述备矣”(与前段中的“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呼应),用不着重复;二则这不是重点,仅是逐渐向重点过渡的桥梁。是怎样过渡的呢?“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是第二层,以“然则”承上转下: 既然岳阳楼之大观如此,那么,南来北往的“迁客骚人”(“迁客”与前段中的“谪”字呼应)到这里登高四望,触景而生的情感岂不有所不同吗?这一反问引出了第三段和第四段。这两段是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回答。多用偶句,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对称的: 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景不同,情也不同。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照,坐实了上面的“异”字。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重点,即古人所谓“结穴”。“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提出理想化了的“古仁人”用以否定上两段所写的“迁客骚人”,这是第一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具体地写出“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宏大抱负,回答了前面的“何哉”,这是第二层。“噫!微(非)斯人,吾谁与归?”这是第三层。作者含蓄地、但也明确地表示了他的态度: 他是把这样的“古仁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的。虽然没有提“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实际上是把他们否定了,而那种感慨系之的语气,更加强了否定的力量。

全文步步深入,由反而正,章法谨严而又富有变化。

在一篇作品中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倾向有关。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代,北宋王朝因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已复杂而尖锐,民族矛盾(契丹的威胁、西夏的侵略)也日益严重。不少有远见的知识分子要求实行政治改革,并以范仲淹为中心,形成一个较有进步性的政治集团,与代表大地主官僚利益的“邪党”(以夏竦、吕夷简为中心)作斗争。由于大地主官僚的经济力量仍然保持支配地位,在政治上也自然握有实权,因而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中的许多人物,都一再地遭到打击,作了“迁客”。

庆历三年(1043)以后,大地主官僚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夏竦、吕夷简等由于欧阳修、蔡襄、孙沔等交章弹劾而先后被罢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执掌政权,提出许多改革政治的主张: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对内外职官严加考核,非有功绩,不得升迁;严选各路监司,有不称职者,就班簿上一笔勾去。又更定荫子法: 公卿大臣除长子不限年龄外,其他子孙非年过十五、弟侄非年过二十,不得荫官。这些措施,立刻引起许多贵族、旧臣、滥官污吏的不满,攻击范仲淹引用朋党,甚至伪造石介给富弼的信,诬告他们要废除皇帝,终于庆历五年,迫使他们离开朝廷。

《岳阳楼记》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写的。作者于前一年出知邓州。就是说,作记的时候,他已经是“迁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迁客”往往也是“骚人”(诗人)。那些“迁客骚人”,大都因“怀才不遇”而牢骚满腹,多愁善感。作者在几次被贬谪、如今又作“迁客”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却能否定一般“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被个人得失和环境变化所支配的卑微情感,而提出所谓“古仁人”作榜样,这分明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因受“邪党”迫害而作了“迁客”的许多朋友的勉励——首先是对滕子京的勉励。

滕子京有才能,有抱负。然而作为一个“迁客”,他的情感却和记中所赞扬的“古仁人之心”相去甚远。范公偁在《过庭录》里说: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范公偁是范仲淹之后,他的《过庭录》所记的事实,都是从他父亲那里听来的。其中关于范仲淹的部分,相当可信;这条关于滕子京求写《岳阳楼记》的材料,尤为珍贵。此后的有些材料,也可以与此相补充。如南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四)云:

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伤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什,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 “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闵己伤志,固君子所不免,亦岂至是哉!

看了这些材料,再来读《岳阳楼记》,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谪”字,的确是全文的关键,而“先忧后乐”云云,则是全文的结穴。中间否定的“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分明包括滕子京在内;后面提出的“古仁人”,也正是希望滕子京作为榜样,进行学习的。“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说的是“吾”,指的主要是滕子京。那意思是: 我离开了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那么,你呢?

前面说过,“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是赞扬,但也另有用意。用意何在呢?那就是勖勉滕子京应该看得远些,不必“凭栏大恸”,而要进一步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这篇作品的客观意义当然有更大的普遍性;但作者却主要是规劝,或者说是批评“罕受人言”的滕子京的。规劝、批评而不露锋芒,却又很有力量,也显示了作者的构思之妙。

就艺术表现说,《岳阳楼记》有许多特点。骈散结合,排比工整,词采富丽,颇有诗味,这是众所熟知的。结构严密,构思精妙,规劝滕子京不露痕迹,却很有力量,这也在前面谈过了。除此而外,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这篇文章仿佛一向以善写景著名。《后山诗话》中说: “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话说时景,世以为奇。”那些写景部分,的确相当出色。作者以非常精练的诗的语言,描绘了几种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色,形象鲜明突出,极富感染力。

可是这篇作品,却并不是写景文。

古文中的“记”,从前的许多文论家都认为是“记事之文”。而《岳阳楼记》却只有第一段“记事”,中间几段大部分“写景”,最后一段,又分明是“议论”。一种文章体裁,并不是一个死硬的框框。范仲淹把“记事”、“写景”、“议论”冶于一炉,正显示了他的创造性。

不过只说有记事、有写景、有议论,还不足以说明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这篇文章,实质上是议论文——独特的议论文。

写议论文,通常先提论点、再摆论据。而这篇文章的论点却在最后,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论点,是通过对“迁客骚人”的否定树立起来的。全文的第一段突出“谪守巴陵郡”,第二段从“岳阳楼之大观”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若夫”、“至若”两段尽管写景很出色,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而写“迁客骚人”的“情”,又是为了用这种只局限于个人的“情”来反衬“古仁人之心”的“伟大”、“崇高”,实际上起了论据的作用。

有扼要的记事,有生动的写景,有简明的议论;写景与议论,又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而这一切,又都集中于强化“先忧后乐”的论点。正因为这样,随着《岳阳楼记》的广泛传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话便日益深入人心,化为鼓舞人们关心天下、献身民众的精神力量。

字数:4564
霍松林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古代文学作品《岳阳楼记》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宋文篇名。范仲淹作。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 ‘传奇体尔’。《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范公偁《过庭录》云:“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清吴楚材、吴调侯云:“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以圣贤忧国忧民心地,发而为文章,非先生其孰能之。”(《古文观止》)近人高步瀛说中间写景两段“稍近俗艳。故师鲁讥为传奇体也”,“此文坊本多选之,其中二段写情景处,殊失古泽,故或以为徘。然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实为千古名言,故姚选不取,而《杂钞》录入也”(《唐宋文举要》)。今人钱锺书云:“范仲淹《记》末‘春和景明’一大节,艳缛损格,不足比欧苏之简淡;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三《诗话》云(略)。尹洙抗志希古,糠粃六代,唐人舍韩柳外,亦视同桧下,故睹范记而不识本原; ‘传奇体’者,强作解事之轻薄语尔,陈氏亦未辨正也。”(《管锥编·全梁文卷三》)周振甫认为尹师鲁“传奇体”云云,是对《岳阳楼记》“不应有的讥议”(《文章例话》)。吴小如说:作者对洞庭湖的描写并非纯属主观虚构。范仲淹自己并未到过洞庭湖,却到过鄱阳湖,对这一类景物还是具有足够的感性知识的。“传奇”指唐人小说,那是一种带有浓厚骈骊色彩的散文体,“在立志作古文的尹洙看来是不够纯粹的,所以很不以此文为然。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在他编选《古文辞类纂》时才有意不选《岳阳楼记》。后来受桐城派影响的选家,虽把这篇文章收进选本里,却仍旧批评它‘稍近俗艳’”。“其实这是门户之见。从今天的角度看,反而应该说这是文章的优点才对”(《介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载《中国历代文学名篇欣赏》)。王宽行、刘景林认为范公偁《过庭录》中的揣测和记载“都是与作品所写的思想内容和当时的史实不相符合的”。“《岳阳楼记》的写作目的,非但不是规劝滕子京如何去谨言远祸,而且恰好相反,乃是借着为此名胜古迹作记的机会向天下晓喻,同时也正告战胜自己的政敌,他们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是正确的,他们的遭受贬谪是错误的。即使身遭贬谪,也决不屈服,必将把他们正确的政治主张、崇高的政治品格、宏伟的政治理想,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谈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写作目的》,载《河南师大学报》1981年第六期)。袁行霈说:“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他具体的政治内容,他的忠君思想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载《中国古代名文欣赏》)。本文借为岳阳楼作记,抒写自己的怀抱,因此是借题发挥之作。作者并非到过洞庭湖,文中景物描写出于想象。写景是陪衬,为抒发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服务。文章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条理清晰而又波澜起伏。语言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声调铿锵,形象优美。


《岳阳楼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11),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12)!

【注释】 ①岳阳楼: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边。传为唐朝开元年间修建。②庆历四年: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滕子京: 名宗谅,河南 (今河南洛阳市) 人和范仲淹是同年进士,在镇守庆州 (今甘肃庆阳) 时,被人诬告私用官钱,被降职,后又贬为岳州知州。谪(zhe): 古时官员降职调任外官或犯罪流放。巴陵郡: 岳州郡。宋废郡称州,此沿袭宋以前的称呼。③属(zhu): 通 “嘱”,嘱托。④胜状: 胜景,美好的景色。⑤衔: 用嘴含。洞庭湖中小岛甚多,以君山最著名,湖水绕山,故用 “衔”。吞: 洞庭湖北入长江,故用 “吞”。汤汤 (shangshang): 水流急的样子。⑥巫峡: 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巴东县西、巫山县境内。潇湘: 潇水和湘水,二水合流后又向北流入洞庭湖。迁客:降职降官的人。骚人: 诗人。屈原被逐作长诗 《离骚》,后世即称诗人为骚人。⑦樯(qiang): 桅杆。楫 (ji): 船桨。⑧国: 指京城。萧然: 凄凉萧条的样子。⑨锦鳞: 美丽的鱼。芷: 香草名称。汀(ting): 水中小洲或水边平地。⑩沉璧: 沉在水中的璧玉。用璧玉比喻月亮。(11)庙堂: 宗庙、明堂,古时帝王祭祀的地方,借指朝廷。江湖: 意贬谪在外或在野不为官。(12)微: 假如没有。斯人: 这样的人,指仁人。谁与归: 即 “与谁归”。归,同道。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季,滕子京被贬职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畅通,百姓和睦,各种废弛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造岳阳楼,扩大了旧有的规模,把唐朝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楼上,嘱托我写篇文章记叙这件事。

我看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就集中在洞庭湖。它含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湖水浩浩荡荡,宽广得没有边际。早晨的阳光和傍晚的昏沉,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十分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它的北面通向巫峡,往南直达潇水和湘水,那些降职降官的人和吟诗作赋的文人,大多数相会在这里,他们观赏自然景色的感受,能没有不同吗?

当那久雨的季节,细雨绵绵,一连几个月也不放晴,阴冷的风狂叫着,浑浊的浪涛直扑到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没了光辉,山也潜藏起形迹; 桅杆被风刮倒,船桨被折断,商人和旅客都不能通行了; 傍晚时天色昏暗,只听见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在这时登上岳阳楼,便会感到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忧诽谤,怕人讥笑,满眼的凄凉萧条,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

至于和煦的春天,景色明媚,湖上波平如镜,天光和水色相互辉映,一片碧绿的颜色,非常的广阔;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聚止,美丽的鱼儿在水里自由游来游去,岸边的芷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生长茂盛。有时候长空云雾完全消失,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闪动着耀眼的金色光辉,月影映在静静的水中,像沉在水中的璧玉。渔民的歌声互相应答着,这样的乐趣真是没有穷尽的啊! 在这个时候登上岳阳楼,就会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宠和屈辱全都忘掉了,对着清风畅快地饮酒,高兴而得意扬扬的了。

唉!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或许有不同于这两种思想感情,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他们不因景物的优美而喜悦,也不因个人的失意而悲伤。处在朝廷的高官显位,便为百姓忧虑; 处在僻远的江湖村野,便为君主忧虑。这样入朝做官要担忧,不做官也要担忧。那么到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都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假如没有这样的人,我能和谁同道呢!

【鉴赏】 本文作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范文正公集》中本文最后还有这句。时值“庆历新政” 失败,作者被贬职,谪居远州。但作者胸怀宽广,志向远大,因此写作《岳阳楼记》,写景是虚,而着重在通过写景来阐发议论。他对那些“迁客骚人” 只宥于个人狭窄圈子的思想感情作了批评,鲜明地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正确人生态度,这对于当时以及后世的有志之士有很大影响,到现在仍然具有深深的启迪。

文章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事、景、论紧密结合,立意高远,语言简练生动,骈散融合,富有韵味和诗意,是古今传颂的名文。

字数:2191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98-400页.

《岳阳楼记》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岳阳楼记》

[原 文]

庆历(1四)年春,滕子京谪②守③巴陵郡④。越⑤明年⑥,政通人和⑦,百废⑧具兴⑨。乃⑩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11),刻唐贤今人(12)诗赋(13)于其上。属(14)予作文以(15)记之(16)。

予观夫(17)巴陵胜状(18),在洞庭一湖。衔(19)远山(20),吞长江,(21)浩浩汤汤,横(22)无际涯;朝晖夕阴(23),气象(24万千○25)。此则(26)岳阳楼之大观(27)也。前人之述(28)备(29)矣。然则(30)北通巫峡,南极(31)潇湘(32),迁客(33)骚人(34),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5)?

若夫(36)霪雨(37)霏霏(38),连月不开(39),阴风(40)怒号,浊浪排(41)空;日星(42)隐耀(43),山岳潜形(44);商旅不行,樯倾楫摧(45);薄(46)暮冥冥(47),虎啸猿啼(48)。登斯(49)楼也,则有去国怀乡(50),忧谗畏讥(51),满目萧然(52),感极(53)而悲者(54)矣。

至若(55)春和景(56)明,波澜不惊(57),上下天光,一(58)碧万顷(59);沙鸥翔集(60),锦鳞游泳(61);岸芷汀兰(62),郁郁(63)青青。而或(64)长烟(65一)空,皓(66)月千里(67),浮光跃金(68),静影沉璧(69),渔歌互答,此乐何极(7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71)神怡,宠(72)辱偕(73)忘,把酒(74)临(75)风,其(76)喜洋洋者矣。

嗟夫(77)!予尝求(78)古仁人(79)之心,或异二者(80)之为(81),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2);居庙堂之高(83),则忧其民(84);处江湖之远(85),则忧其君。是(86)进(87)亦忧,退(88)亦忧。然则何时而(89)乐耶?其(90)必曰:“先(91)天下(92)之忧而(93)忧,后(94)天下之乐而(95)乐”欤。噫!微(96)斯人(97),吾谁与归(98)?

时(99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 释]

①庆历:宋仁宗的年号,自1041年—1048年。②谪(zhé):官吏被降职或远调。③守:郡守或太守。秦汉时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郡,其行政长官,秦叫郡守,汉叫太守。宋代相当于郡的叫州,其行政长官叫知州,这里是借古称代今称。文中的“守”用如动词,“当……太守(知州)”的意思。④巴陵郡:南朝宋所设,隋时改为岳州,宋朝仍称岳州,这里也是借古称代今称。⑤越;及,到。⑥明年:第二年(1045)。⑦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8百)废:各种被延误、搁置的事务。百,很多,以实代虚。废,舍弃,搁置,动词,这里用如名词,指被搁置的事务。⑨具兴:都兴办起来。具,同“俱”。⑩乃:于是,就。(11)旧制:过去的规模。制,规模。(12)唐贤今人;互文,即“唐今贤人”,唐代和当代的名人。(13)赋:一种文体,讲究文采、节奏、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汉代十分盛行,汉以后赋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一步散文化。(14)属:同“嘱”,托付。(15)以;表目的关系的连词,可译作“来”。(16)之:指重修岳阳楼一事。(17)夫(fú);那。(18)胜状;美好景色。胜,美好。(19)衔:口含着。(20)远山:这里指洞庭湖里君山等岛屿。(21)汤汤(shāng 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22)横:广远。(23)朝晖(huī)夕阴:互文,即“朝夕晖阴”,自早到晚,一天之间,或晴或阴。晖,同“辉”,阳光。(24)气象:景色。(25万千):多种多样,变化无穷。(26)则:就是,表判断的副词。(27)大观:壮丽景色。(28)前人之述;指上文所说的“唐贤今人诗赋”。(29)备:齐全,完备,详尽。(30)然则:表承接的连词。“然”,肯定前一事;“则”引出后文。然,既然如此。则,那么。(31)极:尽,到尽头,这里是“通”的意思。(32)潇(xiāo)湘:潇水、湘江。潇水,湘江上游的支流。(33)迁客:本指调动职务的人,这里借一般代特殊;专指被贬谪到外地做官的人。(34)骚人;原指骚体诗人,这里是借特殊代一般,泛指诗人。骚,诗体的一种,楚辞和后世仿楚辞的作品称为骚体诗,由屈原的《离骚》得名。(35)得无……乎:表揣度的句式,可译为 “该不会……吧”。得,能。异,形容词用如名词,差别。(36)若夫(fú):发语词,放在一段的开头,引出下文,表示议论的开始或承转。(37)霪(yīn)雨:下得过多的雨。(38)霏霏:雨雪很大很密的样子。(39)开;开天,放晴。(40)阴风:冷风,寒风。(41)排:推,挤,这里可译为“冲”。(42)日星:偏义复词,只指“日”,“星”无义。(43)隐耀:隐藏起光芒。(44)潜形;隐藏起形体。(45)樯(qiáng)倾楫(jí)摧:桅倒桨折。樯,船桅。楫,船桨。“樯”、“楫”在这里借指船只。摧:折断。(46)薄:迫近。(47)冥冥:十分昏暗的样子。(48)虎啸猿啼:这句是形容湖水汹涌时发出的声响的。“虎”、“猿”,名词,在这里都作状语,应译作“像老虎一样”、“像猿猴一样”。(49)斯,此。(50)去国怀乡:“去国”与“怀乡”是互文,意思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离开国都和故乡而怀念它们。去国,离开国都,指被贬谪。(51)忧谗畏讥:互文,即“忧畏谗讥”。担心害怕遭到诽谤和讥刺。谗,说坏话。(52)萧然:萧条,凄凉冷落的样子。(53)极:动词,达到极点。(54)者;可译为“……的心情”。(55)至若:用在段首,引出下文。可译为“至于”、“又如”。(56)景:日光。(57)惊:惊动,震动,这里指“掀起”。(58一):全。(59万)顷:广阔无边。万,以实数代虚数。(60)翔集:时翔时集。翔,飞。集,群鸟栖止在树上。(61)锦鳞游泳:色彩鲜艳的鱼在游。鳞,借“鳞”代鱼。游,浮行于水上。泳,潜行于水中。(62)岸芷(zhǐ)汀(tīng)兰:互文,即“岸汀芷兰”,要合译。芷,一种香草。汀,水中的小洲。(63)郁郁:香气很浓的样子。(64)而或:有时。(65)长烟:大片的云雾。(66)皓:皎洁,明亮。(67千)里:形容月光照耀范围极广。以实数代虚数。(68)浮光跃金:即“浮光如跃金”。浮光,指照在水面上的月光。(69)静影沉璧:即“静影如沉璧”。璧,圆形的玉,中间有孔。(70)何极:哪有尽头。极,名词,极限,极点。(71)旷:开阔,开朗。(72)宠:恩宠,荣耀。(73)偕:一起。(74)把酒:拿着酒杯。把,拿,动词。酒,这里借指酒杯。(75)临:面对。(76)其:连词,相当于“而”。(77)嗟(jiē)夫(fú);感叹声。(78)求:寻找。探求。(79)仁人:品德高尚的人。(80二)者:指上述览物或悲或喜的两种情况。(81)为:表现,作为。动词用如名词。(8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两句是互文,即“不以物己而悲喜”。以,由于。物,指与“己”相对而言的外界环境、条件等。己,指个人的得失、处境。这两句要互补合译。(83)庙堂之高:即高高的庙堂,定语“高”放在中心词“庙堂”之后,中间加助词“之”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庙堂,朝廷,古代帝王每遇大事,要告于宗庙,议于明堂,所以借“庙堂”代“朝廷”。(84)忧其民:即“为其民忧”,为自己国家的人民而操心。忧,“为……而忧”,为动用法。(85)江湖之远:句式与 “庙堂之高”相同。(86)是:即“是以”,因此。(87)进:指在朝作官。(88)退:即“处江湖之远”。(89)而:才。(90)其:表委婉的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91)先:“在……之前”。(92)天下:指“天下人”(93)而:就。(94)后:在……之后。(95)而:才。(96)微:如无,表假设的否定副词。一说作“没有”解。(97)斯人:这种人。(98)谁与归:即“与谁归”。归,归向大道,同趋一途。(99)时:指本文的写作时间。

[译 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当巴陵郡的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了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楼上,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叙此事。

我看那巴陵美好的景色(全集中)在一个洞庭湖。(它张开大嘴),衔着远处的山岳,吞进(奔腾的)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从早到晚,一天之间,时而阳光明媚,时而天色阴沉,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到的宏伟景观。(关于这些)前人的记述已经很周详了。既然如此,那么,(这个地方)往北可通巫峡,往南可到潇水和湘江,被贬斥的官员和文人墨客,常常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所触发的感慨,该不会没有差异吧?

(要是)阴雨连绵下个不停,整月都不放晴,冷风怒吼,浑浊的巨浪直冲云天,太阳隐没了光辉,山岳不见了踪影;商人旅客无法通行,(否则)船只会(被巨浪)砸成碎片;才近黄昏,一片漆黑,(巨浪)像虎在吼叫,像猿在哀鸣。(在这时你如)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因为远离国都和家乡而无比怀念它们,担心、害怕(有人在朝廷)说坏话或指责自己,(只觉得)满眼凄凉,感慨到极点因而悲痛不已的心情了。

至于(到了)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季节),(洞庭湖)波澜不起,湖光天色,上下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沙滩上的水鸟时飞时止,鳞光闪闪的鱼群,时浮时潜;湖岸上和沙洲上的芷草兰花,香味浓郁,一片翠绿。有的夜晚,大片的云雾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在波涛上的月光,像跃动着的金块;静止的月影,像沉在湖底的玉璧。渔人的歌声互相应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临这座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耻辱一并忘却,端起酒杯,当风畅饮,而喜气洋洋的心情了。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道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表现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从)不因客观环境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这种人)身居高高的朝廷,就忧虑那黎民百姓;身在偏远的江湖,就忧虑自己的国君。因此,在朝做官时也忧虑,退隐江湖时也忧虑。(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快乐呢?大概他们一定会这样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没有这种人,我跟谁同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鉴 赏]

这篇优美的散文,描绘了岳阳楼“气象万千”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物所产生的不同心境,勉励身处逆境的志士仁人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不利而动摇自己的意志,阐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表达了作者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所具有的坚定信念。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从滕子京在岳州的政绩写到自己写作《岳阳楼记》的缘由,简练地交代了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四段),写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铺写洞庭湖的两种不同的景观,引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一部分又分两层。第一层(第二段)总写“巴陵胜状”,洞庭“大观”。先从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角度,推出几个用粗线条勾勒的全景镜头,然后以“前人之述备矣”陡然煞住,发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感慨,巧妙而自然地过渡到第二层。第二层(第三、四段),抓住“异”字,采取对比的手法,铺叙湖上的两种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忧、喜迥异的“览物之情”。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在特定环境中“迁客骚人”的主观感受,以景生情,以情系景,十分生动、自然。

第三部分(第五段),借“古仁人之心”来抒发自己的抱负,收住全文。这一部分是文章主题所在。作者又提出了另一种“异”。这个“异”,不是悲喜之“异”,而是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与那些终日不能忘怀个人得失者的“异”。然后用一个设问句引出全文的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好友的规劝。最后只用一个感叹句结束全文,含蓄别致,耐人寻味地表达了他不可动摇的志向与信念。

文章写景铺排生动,抒情真切感人,议论精警透辟,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而记叙、描写和抒情无一不以议论为依归,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语言的运用上带有赋的特色,排比铺陈,骈散结合,以散句论述,以骈句描绘,词采纷呈,音调和谐,富于音乐美。

本文虽题为“记”,而从文章的内容和表现方法来看,应属于写景抒情的散文。

字数:5015

[作者及作品简介]
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北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本文是范仲淹在邓州任上(1045—1048)应滕子京之约写的。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河南人,当时被贬到岳州,他和范仲淹是同年进士,曾多次得到范仲淹的举荐,两人交谊很深。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城西,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它紧靠洞庭湖,可以饱览“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张说在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墨客登临赋诗。滕子京被贬到岳州第二年,大规模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为此楼作记,从此岳阳楼名扬四海,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意在表明自己积极的处世态度,抒发不计个人得失安危的博大胸怀;并以此来与友人共勉。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散文。

范仲淹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