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上舍生太学生之上等。北宋熙宁四年十月推行《太学三舍法》,始创太学上舍生名,由外舍生升内舍生,再升上舍生,各治一经。以一百员为额(崇宁间曾增至二百员),南宋十五年太学初复为三十员,后不变。上舍生分三等。经上舍试,行与艺所试成绩皆优,为上等上舍生,即命官;一优一平为中等上舍生,免省试,参殿试;一优一否为下等上舍生,免解试,参省试。其中内舍生校定优等、赴上舍试又入优等者,谓“两优释褐”,恩例视进士第一名。上舍生常备选充职事人(职事学正、学录、学谕、直学等),另有添支钱,并有被监学官推荐为学官的机会。南宋时,内舍生经上舍试入等升上舍生后,许直赴廷对(受皇帝接见)。淳熙间又定两优释褐恩例视进士第二人(《宋史·选举志》3、《宋会要·职官》28之7、《宋会要·崇儒》1之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