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宋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宋史》《宋史》
《宋史》是记载宋朝兴亡始末的一部重要史籍,包括北宋、南宋的全部历史,全书共计496卷,其中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史书,此书为元朝官修三史之一,至正三年(1343)四月,与《辽史》、《金史》同时开修,五年十月修成,历时两年多。由中书右丞相脱脱任都总裁,后因罢相,改由阿鲁图继任。帖睦尔达世、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李好文、王沂、杨宗瑞7人任总裁,斡玉伦徒、泰不华、杜秉彝等23人为史官。宋朝极重视史书的编修,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国史和日历、实录等史料。元军攻占临安府后,将大量的史籍文书运抵大都,这为《宋史》的编撰提供了极为丰富和便利的资料条件,因而此书收录了许多独有的珍贵资料。“志”中所记载的宋朝天文、律历、地理、礼仪、选举、职官、食货、军事、刑法等典章制度尤为详尽,在二十四史中首屈一指。在“传”中单列忠义、道学,也是此书所特有。“外国传”中的夏国传,也收录了宋、夏关系的大量史料,成为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资料依据。尽管《宋史》的编修有浩繁的史料,但由于成书仓促,史官又未进行认真的整理、修订,对欠缺的史料也未进行必要收集、辑佚,所以此书修成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全书体例失调,北宋详而南宋略;错误、疏漏极多,纪、志、传之间往往矛盾百出,相互抵牾;出于元朝的立场,删减、隐讳或回避史实,等等。正因如此,后人对《宋史》又进行了大量补正,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叶渭清的《元椠宋史校记》、张元济的《宋史校勘记》等。由于《宋史》中辑录的史料已大多失传,所以它在史学史及宋史研究中仍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宋史》修成后,于至正六年,在杭州路刻版刊行,明朝又有成化本和南、北两种监本,清朝有武英殿本和浙江书局本。1934年商务印书馆以至正、成化两种版本为底本,影印成百衲本,同时作了一些校补、订正。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宋史》标点校勘本,吸收了前人校订的成果,是目前较好的一种版本,但其中也还有一些错误,使用时还应参照以前的版本。 《宋史》 二十六史之一。元朝官修史书之一。脱脱、阿鲁图先后领衔,欧阳玄、张起岩等任总裁官。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开局,至正五年十月修成。共496卷,其中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世家255卷,是二十五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保存资料极为丰富。元修《宋史》,以两宋史籍为依据,形成《宋史》史料丰富的特点。元朝史学家在搜集史料上也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仅袁桷所举搜访书目就达一百四、五十种之多。在修史上,也有创新。如首创《道家传》保存了道学家的学术活动的资料,以及他们以道学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对当时的影响。忠义传、儒林传反映了当时人物风貌及宋代的一些历史特点。《宋史》的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与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和艺文15志,非常详尽而又完整地保存一代天文历法、典章制度、社会经济、行政沿革、图书目录。《宋史》的缺点亦十分明显:成书仓促,未能认真加工、整理、考订。拼凑成书,使《宋史》芜杂粗糙,错讹与疏略很多本纪、列传、志,乃至各列传之间往往抵牾。北宋详、南宋略,理宗、度宗以来尤多缺漏。一人两传,有目无文。隐讳宋蒙战争中的历史事实,一些抗元名将不见于史。《宋史》最早的版本是:至正六年(1346)杭州路刻印的至正本。较好本子是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百衲本。百纳本集中了至正本、明代的成化本和清代的武英殿本进行对校、修补并改正了某些错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