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城中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城中谣》

城中谣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这是东汉初流行在京城长安的一首童谣,收在《后汉书·马廖传》中。这首诗被马援之子马廖上疏皇太后时引用,目的是讲“上行下效”的道理。马廖上疏劝皇太后行德政,说“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他举历史上的事例为证: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小腰,宫中多饿死。”又举了当时百姓口中流传的这首民谣为例,指出“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说的是京城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对全国的影响都很大。实则指出宫中的影响更大。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这里的“城”指京城长安; “高髻”,修饰得高高的发式。 “高髻”、 “广眉”、 “大袖”皆为西汉时京城妇女流行的妆饰。诗中说:如果京城里的人喜欢高高的发式,那么四面八方的人们就会把发式修饰得比京城的人还要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其中, “广眉”指宽眉; “且”,将。句意是:京城里的人若描宽眉,四方的人们就会把眉毛描到占半个额头那么宽。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京师流行宽大衣袖,那么外地人就会用整匹帛去制做衣袖!全诗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写出四方学京城的效果,借以说明“上行下效”的严重性。重叠的形式也正是民谣的特点,便于记忆,便于说唱,便于流传。


《城中谣》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城中谣》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 四方全匹帛。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

这首歌谣传唱于西汉都城长安。当时长安城内的贵族妇女流行着一种高发髻、阔眉毛、大袖筒的妆饰。如,汉明德皇后喜欢梳“四起大髻”(《东观汉纪》),赵媫妤好穿“石华广袖”(《飞燕外传》),而赵王则“好大眉”,喜爱宽眉毛(《风俗通》)。由于“上之所好,下必甚焉”的对应规律,京城时妆被四方各地争相效仿,而且变本加厉发展到了可笑的地步。歌谣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法,极为生动地反映了这种上行下效、恶滥漫延的社会风气。从字面上看,歌谣所嘲讽的只是发饰衣装方面的问题,然而它的内涵意蕴却是比较丰富的。东汉马廖就曾引用这首歌谣来说明“改政移风,必有其本”, “吏不奉法,良由漫起京师”(《后汉书·马廖传》),一切不良风气和腐化现象的滋延其根源皆在统治者倡导的道理。此外,歌谣也有如下的启示:那些缺乏个性、盲目追随、具有“一窝风”心态的赶时髦者,也负有不可推卸的推波助澜的责任。

歌词一共六句,全都是比喻,用形象表示议论,加上适当的夸张,遂使这首民谣的讽刺,辛辣中带着几分含蓄和幽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