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台城》 - 唐·韦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台城》 - 唐·韦庄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距唐亡仅二十年。作品凄楚哀婉,空灵蕴藉,是一首动人的唐王朝的輓歌。 台城,是东晋、南朝的台省(即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陈亡之后日渐颓圮荒芜。首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在阔大的背景下,大笔勾勒台城遗址所见。台城滨江,故称“江雨”、“江草”。“江草齐”暗寓刘禹锡《台城》“千门万户成野草”之意。细密悠长的江雨无疑会诱发人们无尽的思绪,而断瓦颓垣中的萋萋青草又怎能不使诗人涌起奢华易尽、历史无情的感叹!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六朝如梦鸟空啼”。竞逐豪奢的六朝君王在历史舞台上匆匆而过,顷刻间烟销云散,不免使诗人有恍若梦境之感。李商隐曾以“三百年间同晓梦”来表现六朝的迅速更迭。而在这愁惨的梦幻之地却传来阵阵自在的鸟啼。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闻鸟鸣时的复杂感受:昔日王城的繁华早已荡然无存,只剩有鸟儿在这里点缀着荒凉与空寂,但这沉痛的历史教训依旧无人记取。三句猛然振起,四句紧承,将一腔怨恨倾泻在柳烟如堆的台城柳上:“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最是”一语既突出了对烟柳的怨恨,也总领了全诗的情感。柳,在诗中具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长堤柳烟曾装点过六朝的繁华,但它如今却超然于人世沧桑之外。依依杨柳。寄寓了诗人“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同时,也无情地绾结着往昔与今天,向世人昭示着历史结论。诗人一腔哀怨却不直说,而以景之无情反衬而出。曲折、含蓄中现着深沉。 萦绕于韦庄心头的是大厦将倾的预感和对现实政治的绝望。因而,无可奈何的哀怨笼罩着诗篇。格调未免低沉,但诗人的感觉和认识却无疑是冷峻而深刻的。在这空寂的古都遗址,诗人似乎得了造物主的启示,隐约察觉到了已往几百年间的六朝往事与当今现实的惊人相似。“今之视昨,亦犹后之视今”(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大唐王朝也将如梦幻般的六朝一样飘然逝去,令后人生发同样的感慨。作品有意无意地揭示了这样一个深邃的社会哲理:王朝的更迭,人世的代谢是无须惊怪、也是无法抗拒的历史规律;奢靡无度的君王、腐朽黑暗的政治必然要被历史的波涛所吞没。 哲理表现上,本诗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以精心选择的景物来渲染氛围。景物有声有色,亦动亦静,且虚虚实实,从而创造出一种凄迷朦胧、非今非昔、遥接古人来者、辽远无边的时空境界,极好地表现了诗人超脱而深沉的历史感悟。二是紧扣人生有恨与自然无情的对照来抒情写意。诗人让永恒的自然来嘲弄短暂的人生、让生机勃然的景象来反衬不堪回首的人事。他成功地将历史的兴亡和哲理的沉思聚焦于萋萋繁茂的青草、欢快悠然的鸟鸣,更熔铸于横亘古今、烟霭迷蒙的十里柳堤,令读者回味无限,遐想不己。 《台城》 - 唐·韦庄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距唐亡仅二十年。作品凄楚哀婉,空灵蕴藉,是一首动人的唐王朝的輓歌。 台城,是东晋、南朝的台省(即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陈亡之后日渐颓圮荒芜。首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在阔大的背景下,大笔勾勒台城遗址所见。台城滨江,故称“江雨”、“江草”。“江草齐”暗寓刘禹锡《台城》“千门万户成野草”之意。细密悠长的江雨无疑会诱发人们无尽的思绪,而断瓦颓垣中的萋萋青草又怎能不使诗人涌起奢华易尽、历史无情的感叹!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六朝如梦鸟空啼”。竞逐豪奢的六朝君王在历史舞台上匆匆而过,顷刻间烟销云散,不免使诗人有恍若梦境之感。李商隐曾以“三百年间同晓梦”来表现六朝的迅速更迭。而在这愁惨的梦幻之地却传来阵阵自在的鸟啼。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闻鸟鸣时的复杂感受:昔日王城的繁华早已荡然无存,只剩有鸟儿在这里点缀着荒凉与空寂,但这沉痛的历史教训依旧无人记取。三句猛然振起,四句紧承,将一腔怨恨倾泻在柳烟如堆的台城柳上:“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最是”一语既突出了对烟柳的怨恨,也总领了全诗的情感。柳,在诗中具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长堤柳烟曾装点过六朝的繁华,但它如今却超然于人世沧桑之外。依依杨柳。寄寓了诗人“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同时,也无情地绾结着往昔与今天,向世人昭示着历史结论。诗人一腔哀怨却不直说,而以景之无情反衬而出。曲折、含蓄中现着深沉。 萦绕于韦庄心头的是大厦将倾的预感和对现实政治的绝望。因而,无可奈何的哀怨笼罩着诗篇。格调未免低沉,但诗人的感觉和认识却无疑是冷峻而深刻的。在这空寂的古都遗址,诗人似乎得了造物主的启示,隐约察觉到了已往几百年间的六朝往事与当今现实的惊人相似。“今之视昨,亦犹后之视今”(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大唐王朝也将如梦幻般的六朝一样飘然逝去,令后人生发同样的感慨。作品有意无意地揭示了这样一个深邃的社会哲理:王朝的更迭,人世的代谢是无须惊怪、也是无法抗拒的历史规律;奢靡无度的君王、腐朽黑暗的政治必然要被历史的波涛所吞没。 哲理表现上,本诗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以精心选择的景物来渲染氛围。景物有声有色,亦动亦静,且虚虚实实,从而创造出一种凄迷朦胧、非今非昔、遥接古人来者、辽远无边的时空境界,极好地表现了诗人超脱而深沉的历史感悟。二是紧扣人生有恨与自然无情的对照来抒情写意。诗人让永恒的自然来嘲弄短暂的人生、让生机勃然的景象来反衬不堪回首的人事。他成功地将历史的兴亡和哲理的沉思聚焦于萋萋繁茂的青草、欢快悠然的鸟鸣,更熔铸于横亘古今、烟霭迷蒙的十里柳堤,令读者回味无限,遐想不己。 《台城》 - 唐·韦庄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的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到了唐末,这里已荒芜不堪了。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并在诗境里寓含着较深沉的感慨。这首诗就写得比较虚,而在字里行间的空白处,其内蕴又是十分深沉丰富的。 “江雨霏霏江草齐”,起句着意渲染氛围,这里突出一个“江”字,江南春雨,谓之“霏霏”,因为它密而且细,淅淅沥沥。因南京在长江之滨,因而这里说“江西”、“江草”。霏霏雨丝,烟笼雾锁;江草勃勃,碧绿如茵,好一派江南风光! 轻柔宛丽,迷迷蒙蒙,最易勾惹起人的迷惘惆怅之感慨。 “六朝如梦鸟空啼”,鸟啼草绿,青色常在,而曾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而豪华壮丽的台城则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真是往事如梦呵! “鸟空啼”的“空”,即“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那个“梦”字,寓含极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如烟,曾经是台城繁华的点缀,而如今,虽然柳色依旧,烟笼长堤,可是台城已是一片荒凉破败了,今昔沧桑,此情此景,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的台城杨柳,你又何以如此无动于衷,不解人间事呢?而对于一个怀着亡国忧思的诗人而言,则今昔对比又是何等的触目惊心! 说柳“无情”,正反衬了诗人之“有情”,写杨柳依旧,正衬托出今昔沧桑巨变,而“最是”则更突出了这种感受的深沉,其伤感与怅惘之情溢于笔端,形成一种深深的感染力,引人怅惘,催人泪落。 这首诗文字不多,却能以虚胜实,虚实相生,以“无情”胜“有情”,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难怪成为人们传诵不息的名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