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龙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龙灯

龙灯

华东民间故事集。赵景深主编,复旦大学中文系1955级及1956级民间文学小组选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年2月出版。20.5万字,351页,共53篇传说、故事(包括山东13篇、江苏17篇、浙江9篇、福建5篇、江西4篇、安徽5篇)。卷首有赵景深撰写的《序》。

☚ 藏族民间故事传说   锄头上的功劳 ☛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節慶部 > 春 > 龍燈
龍燈  lóngdēng

舊時上元燈節所張的一種龍形花燈。宋·夏竦《上元應制詩》:“寳坊月皎龍燈淡,紫館風微鶴燄平。”宋·王明清《揮塵録·餘話一》:“次詣承平殿,鳳燭龍燈,燦然如晝。”清嘉慶十六年《西安縣志·風俗》:“元夕張燈三日,簫鼓笙歌徹旦不息。市井家植竹木爲棚,懸燈百掛,火樹銀花,上燭霄漢。更以紙剪走馬諸燈,及爲龍燈、花燈委蛇巷陌,士民競歡。”

娱乐健身具

娱乐健身具

球具:球(~拍;~网;~架;篮~;足~;排~;网~;垒~;铅~;乒乓~)
乒乓球的美称:银球
篮球架上供投蓝用的带网的铁圈:篮(篮圈;投~)
古代的一种皮球:鞠(蹴~)
古代的两种游戏用具:鞠壤
风筝:纸鸢 风鸢 风槎
用布或纸做的可舞动的龙:龙(~灯;火~)
假面具:假面 面具 面皮 伪装
骗人的伪装:糖衣 外衣
掩饰丑恶面目的美丽伪装:画皮
古代作战时用以自卫的铁制面具:铁面
鬼神面具:神头鬼脸 神头鬼面 神头鬼脑
其他娱乐具:牌(纸~;铺~;桥~;骨~;麻将~) 杆(单~;双~;高低~) 毽(毽子) 高跷 滑梯 铁环 陀螺 木马 秋千 鞬子 金叶子(金叶子格)

☚ 娱乐具   棋具、赌具 ☛

龙灯

亦称“龙舞”、“耍龙灯”。汉族节日传统民间灯彩。流行东北各地。每逢春节、元宵、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灯舞活动。关东以布龙为主,分“龙头”、“龙尾”和“龙身”(龙节)三大部分。龙身是七个硬节、八个软节; 辽南为九个硬节,十个软节。身穿彩衣手持龙珠的人在前引龙,引龙人俯仰翻滚,龙头则上下飞舞,龙身各节随之舞动。各龙节要拉开抻直,关键在于第二节,即要带动其它各节紧跟龙头,又要拉直龙脖。“龙头”、“二把”、“龙尾”称为舞龙“三柱”。动作有“大波浪”、“打滚”、“垛龙”、“快倒把”、“窝脖”、“双钻裆”、“越龙脊”和“盘玉柱”等。最后,围绕大火盆(堆)起舞,在熊熊烈火中起舞,最为精彩。

龙灯

108 龙灯

见27107龙舞。

☚ 龙舞   布龙 ☛

龙灯

119 龙灯

见27115灯舞。

☚ 鱼灯   竹马灯 ☛
龙灯

龙灯

民间重大庆典活动时的传统娱乐节目。从汉代的百戏之一“鱼龙曼衍”发展而来,唐宋的“社火”中多有龙灯表演。据记载,南宋时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元宵之夜,就有用草扎成的长龙。

☚ 左右朋   舞狮 ☛
龙灯

龙灯lonɡdenɡ

民间传统社火。流行于境内各地,以三原最为盛行。三原耍龙灯较盛行的地区有西关、东关、西里村、邵村、陂西等处,又以县城西关和邵村双龙戏珠、西里村的龙灯最为驰名。西关龙灯造型长大、神态威严,用筒子做竹架结构,故称筒子龙。传说起源于明清,号称西关老龙。西里村的龙灯小巧玲珑,号称西里小龙,其特点是表演活跃。北原邵村则是双龙戏珠,又别具一格。耍龙灯时,先由四人手提云朵跑场,再由四人擎鲤鱼出场引出麟鳖,而后引出龙灯。舞龙套数有:龙门三现、翻江倒海、拜四方、翻滚、朝天一炷香、珍珠倒卷帘、双钻、单钻、盘龙门、回龙门等名目。旧时常在春节闹社火时表演。20世纪80年代后,凡遇重大节日及庆典时,也进行表演。

☚ 夯歌   龙抬头 ☛

龙灯long deng

dragon lantern

龙灯

dragon lanter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