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北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北山》

 陟彼北山,登上北山头,


言采其杞。为把枸杞采。


偕偕士子③,强干的士子,


朝夕从事。早晚都当差。


王事靡盬,王家的事儿无穷无尽,


忧我父母。带累我父母难解忧怀


溥天之下。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哪一处不是王土。


率土之滨,四海之内,


莫非王臣。谁不是王的臣仆。


大夫不均,执政大夫不公不平


,我从事独贤。偏教我独个儿劳碌。



四牡彭彭(11),四匹马奔忙路上,


王事傍傍(12)。王家事纷纷难当。


嘉我未老(13),夸奖我说我还不老,


鲜我方将(14)。重视我为我正强壮。


旅力方刚(15),就因我筋力未衰,


经营四方。驱使我奔走四方。



或燕燕居息(16),有些人在家里安安逸逸,


或尽瘁事国。有些人为国事精疲力竭。


或息偃在床(17),有些人吃饱饭高枕无忧,


或不已于行(18)。有些人在道路往来奔走。



或不知叫号(19),有些人不晓得人间烦恼,


或惨惨劬劳(20)。有些人身和心不断操劳。


或栖迟偃仰,有些人随心意优游闲散,


或王事鞅掌(21)。有些人为王事心忙意乱。



或湛乐饮酒(22),有些人贪杯盏终日昏昏,


或惨惨畏咎。有些人怕得罪小心谨慎。


或出入风议(23),有些人耍嘴皮只会扯淡,


或靡事不为。有些人为公家什么都干。


(采用余冠英译诗)



[注释] ①陟(zhi):登。②言:语助词。③偕偕:强壮的样子。士子:作者自称。④从事:役于王事。⑤靡:没有。盬(gu):止息。⑥忧我父母:使父母担忧。忧,使动词。⑦溥:通“普”。⑧率土之滨:犹言四海之内。因古人以为中国领土为海水所环绕,故有此说。率,自。滨,水边。⑨大夫:指执政者。不均:不公平。⑩贤:劳苦。(11)彭彭:行进不止的样子。(12)傍傍:繁重的样子。(13)嘉:嘉许。(14)鲜:称善。将:强壮的样子。(15)旅:通“膂”。(16)燕燕:安逸的样子。居息:在家休息。(17)偃:卧。(18)不已:不停。行(hang):道路。(19)号:放声大哭。(20)惨惨:忧虑不安的样子。劬(qu):劳,劳累。(21)鞅掌:忙迫纷扰的样子。(22)湛乐:过度的享乐。湛(dan),同“耽”。(23)风议:放言高论。风,犹放。



[赏析] 《汉书·礼乐志》云:“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厉、幽之世,权贵腐化,恶棍得势,政治危机,王朝没落,不仅劳动人民苦不堪言,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趋激化。大、小雅中的一些怨刺诗,即出于这一时期下层官吏之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政治的黑暗,反映了周末的现实,被称为变雅之作。《北山》一诗,便属此类。


据《诗序》,这是幽王时的诗篇。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认为是“士者所作,以怨大夫”。在周代统治阶级的等级制度下,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处于统治阶级的最下层,他们行役繁重,又常常受到上司不公平的对待。此诗即是行役士子感伤王事甚苦、劳逸不均之作,透过诗中的怨愤,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普遍不平。


诗人的这种情绪是通过层层递进和两两对比的结构表现出来的。


诗一开篇,便点明自己奔走在外,采杞充饥,久役王事,难归故里,致使父母为己忧虑,感到十分痛苦。如果上下能够同心同德,为国为民,这种情感本来可以升华到一种慷慨崇高的境界,就像《秦风·无衣》所表现的那样,勤王从军,协力同心,慷慨赴战,杀敌立功。然而当时情况并非如此。第二章接着指出:普天之下,四海之内,大家都是周王的臣民,可是执政者非常不公,偏偏使我独自辛劳。王事甚苦,尚可忍受,但劳逸如此不均,只能促使痛苦向着怨恨转化。这种情感在第三章中得到了含蓄而深刻的表现。诗人告诉我们,执政者之所以使自己独劳,是他们认为自己年富力强,理应奔忙四方,劳作不息。联系上文,我们不难品味出诗人的言外之意:既然“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年富力强者便不在少数,何故偏要使我独劳呢?这岂不是在冠冕堂皇的借口下为己谋私利、驱人做牛马吗?


这样层层深入地写来,诗人的愤懑不平之情便渐渐强烈,难以抑制了。为了进一步揭穿执政者虚伪丑恶的本性,在后三章中,他便将自己实际的生活经历概括成六组鲜明的对比。


诗人首先说道,有的人安居在家,有的人尽瘁国事,有的人高卧于床,有的人奔走于道,这哪里是什么“嘉我未老,鲜我方将”,只不过是权贵者安闲无事,士子们劳苦不堪罢了!


精疲力竭,固然痛苦,然而精神的疲惫,却尤难忍受。诗人进一步做着对比:有的人不知世间何为痛苦,神情悠闲自得;有的人终日忧虑操劳王事,内心忙乱烦扰。由于“王事靡鹽”,“朝夕从事”,官小位卑的士子们早已是精疲力竭,身心交瘁了。


写到这里,诗人意犹未尽,用笔如同剥笋,指出生活中更有令人难堪者在:那就是劳逸不均所造成的后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徭役分配的本身,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起着恶劣的作用。它使权势者们深知安逸无妨,便日益大胆地“湛乐饮酒”,不仅置国事于不顾,而且还“出入风议”,放言高论,不负责任地说长道短;这就使得士子们虽终日辛苦,却劳而无功,只能是战战兢兢,“惨惨畏咎”,强迫自己“靡事不为”,以此避开可畏的人言,免遭飞来的祸患。


诗人通过这三章逐层深入的对比,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极不合理的社会生活。为了传述出由这种强烈的反差所引起的怨愤之情,诗人连用了十二个“或”字,在一气鼓荡的排比句式中造成节促情哀的艺术效果,较之前三章,显得言词激切,无所顾忌,体现出忍无可忍之后一发而不可收的情感特征。后世韩愈论文,曾有不平则鸣之说。《北山》一诗则告诉我们,中国文学史上的这一优良传统,是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的。

诗经《北山》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北山》


劳逸不均,待遇不公,小官儿发出怨言。对照写来,鲜明、深刻、具体。
陟彼北山,登上那边的北山,
言采其杞。(一) 我把那些枸杞采。
偕偕士子,(二) 一群群的公家人,
朝夕从事。早早晚晚都出差。
王事靡盬,官家的差遣没个完,
忧我父母。(三) 劳我父母记挂我。

溥天之下,(四) 普天之下呀,
莫非王土,哪块地不是属王家。
率土之滨,(五) 四海之内呀,
莫非王臣。哪个人不归王管辖。
大夫不均,(六) 执政的官儿不公平,
我从事独贤。(七) 我独独辛劳没闲暇。

四牡彭彭,(八) 四匹马儿多匆忙,
王事傍傍。(九) 官家的差遣真紧张。
嘉我未老,(十) 赞美我说我还不老,
鲜我方将。重视我说我正强壮。
旅力方刚,(十一) 力气大、力气强,
经营四方。派遣我张罗到四方。

或燕燕居息,(十二) 多少人安安逸逸家里躺,
或尽瘁事国。(十三) 多少人为了国事身累伤。
或息偃在床,(十四) 多少人仰着身子睡在床,
或不已于行。(十五) 多少人不停奔走大路上。

或不知叫号,(十六) 多少人从不知道有悲号;
或惨惨劬劳。(十七) 多少人走投无路在操劳。
或栖迟偃仰,(十八) 多少人悠悠闲闲睡大觉,
或王事鞅掌。(十九) 多少人官差忙得一团糟。

或湛乐饮酒,(二十) 多少人高高兴兴直喝酒,
或惨惨畏咎。(二十一) 多少人走投无路祸当头。
或出入风议,(二十二) 多少人进进出出乱开口,
或靡事不为。多少人无论啥事都动手。


注 释
(一)郑玄:“言,我也。”
(二)姚际恒:“偕偕,同也。时行役之人非一人。”
陈奂:“士读为事。《传》云:士子有王事者。王事探下句为训。从事,从王事也。”
(三)陈奂:“父母思己而忧。”
(四)毛亨:“溥,大。”
王先谦:“三家溥作普。”
(五)王引之:“家大人曰:《尔雅》:‘率,自也。’自土之滨者,举外以包内,犹言四海之内,莫非王臣。非专指地之四边。”
(六)陈奂:“大夫,在上位者。……《节南山》《传》:均,平也。不均,序所谓役使不均也。”
(七)毛亨:“贤,劳也。”
王念孙《广雅疏证》:“《孟子·万章篇》引此诗而释之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贤亦劳也。贤劳,犹言劬劳。”
(八)毛亨:“彭彭然不得息。”
(九)毛亨:“傍傍然不得已。”
胡承珙:“案《广雅》:‘旁旁,盛也。’傍与旁通。事多而不得已,亦盛之义。古人言旁皇、仿偟,皆促遽不能自己之意。”
(十)朱熹:“嘉,善。鲜,少也。以为少而难得也。”
毛亨:“将,壮也。”
李黼平:“按《释诂》将、壮,俱训大,故将可训壮。”
(十一)马瑞辰:“按《方言》:‘䠇、膂,力也。东齐曰䠇,宋鲁曰膂。’戴氏震疏证曰:‘膂,通作旅。《诗》旅力方刚,’是也。《广雅》:‘膂,力也。’王氏疏证曰: ‘《大雅·桑柔》云:‘靡有旅力。’《秦誓》云:‘旅力既愆。’《周语》云:‘三军之众,旅力方刚。’义并与膂同。膂力一声之转。今人犹呼力为膂力,古之遗语也。”
(十二)毛亨:“燕燕,安息貌。”
(十三)毛亨:“尽力劳瘁,以从国事。”
(十四)马瑞辰:“按偃仰,犹息偃、媅乐之类,皆二字同义,偃亦仰也。”
(十五)陈奂:“已,止也。行,道也。”
(十六)吕祖谦:“号,呼也。或不知叫号,谓深居安逸,虽外之叫呼,亦不知也。”
(十七)戴震:“按《释文》云:惨字亦作懆,今考此及下章或惨惨畏咎,并懆字转写讹耳。惨,毒也。不可用为叠字形容之辞。懆懆,愁不安也。”
(十八)余冠英:“栖迟,叠韵连绵词,栖息盘桓也。(见《衡门》注)偃仰,犹息偃。”
(十九)马瑞辰:“按鞅掌二字叠韵,即秧穰之类。《说文》:‘秧,禾若秧穰也。’《集韵》曰:禾下叶多也。禾之叶多曰秧穰,人之事多曰鞅掌,其义一也。”
(二十)陈奂:“湛,亦乐也。读为酖。连言为湛乐。”
(二十一)郑玄:“咎,犹罪过也。”
(二十二)郑玄:“风,犹放也。”
孔颖达:“谓闲暇无事,出入放恣,议量时政者。”
吕祖谦:“陈氏曰:‘出入风议,从事口舌也。’”

注 音
盬gu古 溥pu谱 傍pang旁 偃yan演 劬qu渠 栖qi妻 鞅yang央 湛dan单

《北山》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

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的山腰中,因自号“半山”。钟山又叫北山。这首诗就是写他住在钟山时的闲适之情。

人们会发现,这首诗的重点在后面两句,而后面两句却又颇有点蹈袭前人的痕迹。那是怎么回事呢?

王维有两句诗说:“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刘长卿有两句诗说:“芳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那么,此诗的“细数落花”、“缓寻芳草”是不是有抄袭唐人诗句的嫌疑?

宋、元以来,有些诗评家往往把两个诗人表面相同或相近的字眼拿来互相对比,硬指某人抄袭某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创作实践的。诗人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他着重的是当前的情和景;当前的情景是这样,他就按照这样来写他的诗。至于古人的诗句,因为读得多了,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出现;这种潜意识通常是本人不自觉的,但又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诗人的构思。因而有些句子完成以后,不期而然的会同古人在某些方面有些暗合。这不是抄袭,更非有意。

王安石在北山闲居,日长无事,常到附近坐坐走走。这首诗便是写他的闲适生活。开头说,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两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下面转一笔就写自己: 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也因为心情悠闲,看见树上的残花一瓣两瓣飘落地上,索性便一二三四地计数着,看看这会子功夫到底落了多少瓣。待他感到坐倦了,于是站起身来,缓缓向家走去。他此时仍是一样心情悠闲,一边走着,一边注意地上长的青草。春天快过去了,比起前些时,草地又扩展了,草也再长高了。他走走停停,悠然适然,也不知这回家的路到底走了多少时间。

这就是他当情当景写出来的诗。他哪里想到要去蹈袭前人。

当然,“坐久落花多”、“芳草独寻人去后”或其他近似的句子,很可能在他的潜意识里暗暗出现,他也许多少感觉到,也许仍然不自觉。但终究来说,他是写自己的诗。

用“细数落花”来模写“坐久”,不仅形象很美,而且构思精细。用“缓寻芳草”来解释“归迟”,不仅大有理由,而且写尽闲适之情。《三山老人语录》云:“欧公(欧阳修)‘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过溪桥。’与荆公‘细数落花’诗联,皆状闲适,而王为工。”评论是公允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