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书”缶错金铭文
春秋晚期(晋国)。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栾书缶》是栾书祭祀祖先时盛酒的用具。器身及盖各有四环纽,纽作斜角云纹,自颈、肩及于上腹有错金铭文五行40字,盖内铸铭文两行8字,大篆体。错金镶嵌铭文始于春秋中期,多见于兵器,铭文往往数字,像《栾书缶》这样长篇错金铭文,十分罕见。春秋晚期的晋国正体篆书逐渐被简易的写法取代,“草篆”开始流行,具有地区性特征的文字和书法正以全新姿态出现于历史舞台,《栾书缶》铭文即为这种形势下的产物。它十分精美,文字异体较多,字呈纵势,草篆结构奇诡而神秘,章体雍容华贵,线条圆润婉转,显得婀娜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