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7.桑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7.桑蚕

7.桑蚕

广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开始种桑。到清朝末年,桂江、西江、浔江流域一带,桑蚕生产十分兴旺,年产量约3000吨左右,1931年产茧3 282.5吨,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最盛期。此后,桑蚕生产不断衰落,直到解放前的1949年仅产鲜茧95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桑蚕生产,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群众种桑养蚕。1950—1958年是桑蚕茧生产恢复时期,到1958年,全自治区产桑蚕茧570吨,比1949年增加5倍,平均每年递增25%。1959—1965年,木薯蚕大发展,桑蚕大幅度下降。50年代末,广西利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获得成功,并对收购木薯蚕茧皮实行高奖售的政策,到1965年,蚕茧皮产量达1 740吨。1966—1979年桑蚕生产逐步回升。广西于1965年从广东引进了优良桑蚕新品种“南农七号”并于70年代中期推广应用,广西蚕业指导所育成的桑蚕品种“桂夏一号”、“桂夏二号”、“3新×5091”、“两广一号”,春秋用蚕种“群芳×朝霞”等品种,使桑蚕茧生产和生丝的产量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1979年桑蚕收购量达到1 484吨,比1966年增长8.5倍。当时由于木薯蚕的经济效益比不上桑蚕,到1979年木薯蚕茧皮的产量只有168吨,比1965年减少了90.3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原有的集体桑园承包给个人经营,还允许农民利用部分低产田、地和零星分散土地种桑养蚕。1984年自治区在蒙山、平南、钦州、横县、贵县(今贵港市)、邕宁、容县、玉林、昭平、桂平、灵山、浦北、北流、藤县、融安、合浦、环江、全州、象州、忻城等20个县(市)建立了蚕茧生产基地;并且大力扶持养蚕专业户,使养蚕专业户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同时,抓好种桑养蚕的关键性技术措施,普及以消毒防疫为中心的科学养蚕技术。据1985年统计,全自治区有蒙山、昭平、忻城、象州、环江、都安等6个县年增产蚕茧502吨,占全自治区产量的47%。在20个基地县(市)中,有蒙山、横县、平南等3个县年产茧超过500吨,1985年增产蚕茧100吨以上的有横县、昭平、蒙山、平南等县。此外,年产50吨蚕茧的重点村有平南县的河口、大成、柘番,横县的潘六,蒙山县的北楼,容县的十里,陆川县的良田等7个村。1985年桑园总面积达3 493公顷,产鲜茧4 727吨,蚕茧收购量4 200吨,培育桑苗1.5亿株。198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蒙山、昭平、横县、上林、合浦、钦州、融安、忻城、环江、容县、平南、贵县(今贵港市)、陆川、邕宁、全州等15个县(市)建设年产茧500吨以上的桑蚕茧基地县,并大力开发木薯蚕生产。1989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了自治区经委等5个单位《关于建设桑蚕茧生产基地扩大丝绸出口创汇的报告》,明确了建设桑蚕茧生产基地的有关政策,对基地县参与出售蚕茧所得外汇分成以及蚕农出售蚕茧实行斤茧斤肥奖售办法等作出了规定,同时增加了开发桑蚕生产的投入,并免征5.6%桑蚕茧特别税,从而调动了基地县和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截至1992年桑园面积达1.43万公顷,养蚕77万张,产桑蚕茧1.83万吨,单张蚕种产茧23.77公斤。与1978年相比较,桑园面积增加6.15倍,养蚕增加4.19倍,产桑蚕茧增加10.09倍,单张蚕种产茧增加1.14倍。产蚕茧量居全国第八位。
随着桑蚕生产的发展,全自治区拥有缫丝厂26家,年可加工桑蚕茧1.5万吨。
广西种桑养蚕投资少,产出大,经济效益好,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之一。河池、柳州和南宁3个地区1992年扩种桑园面积近4 000公顷。

☚ 6.茶叶   8.蔬菜 ☛
000148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