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如何看待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 34. 如何看待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关于这个问题的论争,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1)是否存在依附及依附的原因。一种意见认为,战后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外国资本在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是不能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了。在这种情况下,不顾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把已经取得政治独立,并在国际舞台上成为强大的新兴力量的第三世界国家仍然说成是“依附”于帝国主义“中心”的“边缘部分”,是不符合实际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帝国主义是一种依附的关系。这种依附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垄断地位,它有大量的垄断资本,这些垄断资本输出到世界各地形成金融资本统治的密网,同时,还形成了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这就使得以前的殖民地附属国、今天的发展中国家不能不处于从属于帝国主义的地位。这种依附不是指一般的依赖,而是一种从属的关系。 第三种意见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尽管有很大的依附性,但同它们独立之前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的情况大不相同。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根本原因有两方面,即国内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 国外垄断资本的巨大影响。 第四种意见认为战后以来,由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改变,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依附性,只是形式和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总的说来,不仅没有减轻,相反却日益加重了。 (2)关于依附性的发展趋势。一种看法是,目前南北经济关系处于过渡状态。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可能发生分化,从而出现多种发展前途。部分发展中国家在革命条件成熟下,可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而提前结束过渡状态。有的国家也可能在特殊的政治经济因素变动的影响下,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明显的倒退,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增强。 另一种看法是,在南北经济关系中,有两种力量,两种倾向。一种是垄断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支配和控制的力量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附的倾向; 另一种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反对垄断资本控制的力量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倾向,以上两种力量的对立和斗争,将长期持续下去。在这个斗争过程中,各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也颇不相同。有的国家,人民群众的斗争力量较大,政府反控制的政策措施较有力,在发展本国经济中,真正依靠人民群众,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这样的国家对外的依附性就会逐渐减少; 反之,不仅不能减少,甚至会加强。 第三种看法是,应该全面分析两种趋势: 一种是资本积累的趋势,一种是反趋势。资本积累在国际范围内作用的趋势是使剥削逐步加强。但是资本积累在国际范围发生作用的趋势,还受到若干反趋势的限制。这种反趋势至少包括: 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并且努力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范围内反垄断斗争; 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自力更生,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依附的趋势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只有全面分析上述正反两方面的趋势,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特别要注意的是,被剥削和依附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受剥削程度的加深不等于依附程度的同步加深。有的同志用发展中国家受剥削程度的加深来说明依附程度的加深,这是过于简单化了。 第四种看法是,南方国家依附于北方国家,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但是政治独立后的今天与殖民地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不能认为南北关系的发展必然是中心——外围关系的再生产。当前,发展中国家依然在经济上依附于发达国家,但比起殖民地时代有所好转,不能排除经过发展中国家的努力,逐渐缩小南北差距的可能性。 第五种看法是,随着国际经济联系的发展,各国的国民经济对外的“依赖性”将会增强,但是“依附性”不一定同步增长,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战后以来的事实表明,发展中国家只要政策适当,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可以加快民族经济的发展,从现象上看,其对外“依赖性”加深了,但是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其对外“依附性”反而减弱了。当然“依赖性”与“依附性”也有一定联系,这有一个量的界限,“依赖性”超过一定量的限度,则可能难以自拔而陷于“依附”的地位。 ☚ 33. 南北经济关系中相互依赖的性质 35. 怎样看待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 00000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