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酒家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酒家女
〔德国〕 乌兰德 三个小伙子渡过莱茵河面, 走进一家老板娘的小店: “老板娘,你可有好酒来招待? 你的漂亮女儿怎么不出来?” “我的酒全都清凉又晶亮, 我的小女儿躺在灵台上。” 他们三个走进姑娘的闺房, 只见黑棺材里躺着姑娘。 第一个小伙子把面纱揭开, 望着姑娘,神色显得悲哀: “唉! 要是你还活着呀, 美女,从此以后,我会永远爱你。” 第二个再用面纱把她覆盖, 转过脸去,不由得哭泣起来: “可叹你今天以棺台作床! 我曾爱过你多少年时光!” 第三个立刻又拉起了纱巾, 并且亲吻着她苍白的嘴唇: “我一直爱你,今天毫不变更, 我将继续爱你,直到永恒。” (飞白 译) 乌兰德(1787~1862),德国诗人。在政治上属于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左翼,文学上是“施瓦本浪漫派”的首领。他的诗歌创作以叙事谣曲和浪漫曲见长,音韵优美、语言朴质,胜似民歌。许多作曲家都曾为他的诗谱曲。在反拿破仑的“解放战争”时期写了一些激昂慷慨的爱国诗歌。乌兰德是日耳曼语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从古到今,文学有两大永恒的主题,一是生命的主题,另一个是爱情的主题。“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首《酒家女》把爱情与死亡连在一起,以寓言式的体裁和浪漫的笔法,描写面对一个躺在黑棺材里的美丽的姑娘,三个小伙子的三种爱,三种境界和三种对爱情的理解,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题:爱是超越了生死界限的永恒。 这首诗以奇特的艺术构思为我们虚拟了一个特定环境:莱茵河畔、小酒店中,三个小伙子为了他们都倾心爱慕的姑娘来到这里。然而,只见酒来,不见伊面,他们便“走进姑娘的闺房”,映入眼帘的是“黑棺材里躺着姑娘。”诗人大胆地把死亡与爱情浓缩在这个虚构的情境中,为整个诗篇打下哀婉、凄惨的基调,使我们听到了下面三段耐人品味的生对死的自白,感受到了他们三个人不同的内心活动。第一个小伙子显然是不会爱那个姑娘了。在他看来,爱就是为了获得。那么姑娘已命赴黄泉、红颜已逝,他的爱情也该划上句号了。第二个小伙子则不然,他曾经用心爱过那个姑娘。他不忍心看她的遗容,痛哭不已,为姑娘的青春短暂而惋惜、伤心和悲恸。他哀叹姑娘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这次爱情做了祭奠。而第三个小伙子的爱情是超越了生死界限的。他把爱情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终生不渝、至死不悔、直到永远。如果姑娘地下有知,她一定会起死回生,重返人间的。由此可见,以奇特的艺术构思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本诗的最突出的特色。 其次是语言的洗炼、朴素、口语化和个性化。全诗读起来像是在讲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又像是一则含蓄深邃的寓言,耐人寻味。三个人物的动作、表情、话语,用字虽少,但表现力极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酒家女神话传说。阳都市有酒家女,生有异相,眉连,耳细长,众以为异,疑其为天人。时有黑山仙人犊子,常居黑山,食松子茯苓,已数百年。常乘犊,号为犊子。犊子时壮时老,时丑时美,来往阳都,酒家女悦之,遂相奉侍。一日女随犊子出取桃,一宿而返,得桃甚多,连叶甘美,异于常桃。邑人俟其去时,既出门,二人共牵犊耳走,其速如飞,人不能追,如是且还,复在市中数十年,夫妇具去,后有人见二人在潘山之下。事见《太平广记》六○引《墉城集仙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