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粮食生产
1978年以前,阜新粮食总产最高只有3亿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法兴农,不断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大搞科学种田,特别是与辽宁省农科院开展科技共建,实施“7520工程”、“8525工程”,实行大面积集团承包,在提高单产上狠下功夫,粮食产量逐年增加。1990年全市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57亿公斤,从此结束了吃返销粮的历史,由粮食调入市一跃变成调出市,开始为全省做贡献。1991至1995年,全市粮食平均年产量达11.75亿公斤,比“七五”期间年平均6.38亿公斤增长84%,年平均增产粮食近1亿公斤。1994年全市粮食总产突破13亿公斤,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粮食总产达8亿公斤,在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中,列第33位。1996年,全市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达到15.8亿公斤,是1978年前最高产量的5.27倍。人均生产粮食1 519公斤,为全省第一。粮食商品量达10亿公斤。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粮食总产达10亿公斤,并涌现出5个产粮亿斤乡镇,彰武县达到5亿公斤,两县粮食产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分别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阜新、彰武两县均被国家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