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8_176論語雜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8_176論語雜著

論語雜著

【题 解】
論語雜著作者安在極(一八七九—一九四〇),字箕五,號思庵,本貫順興南人,受學於毅堂朴世和門下。曾因謀畫反抗日本天皇的黑衣政策,與蔡亨周等人被收押受刑。終生在故鄉鑽研學問,致力培養後學。本書收録於思庵集雜著,總結論語的中心思想,對深有所感的内容也簡單闡述。强調仁為萬善之綱、四德之首,困窘者要育之以仁,惡劣者要威之以仁,頑强者要服之以仁,並將仁視為踐行政治理想的綱領。建議讀論語不能僅以口背誦,要以心領略,結合實際方能有所體會。(崔錫起)
論語一書,記聖人言動精粗不一,而都從心矩中寫出。
説孝悌處,剔發孝悌上道理説了;説事君處,剔發事君上道理説了;説仁禮處,剔發仁禮上道理説了;説辭受進退處,剔發辭受進退上道理説了;答弟子問辨處,剔發他自家道理説了。如布擺太倉之粟,隨量充飽,儘覺一個天理撒出無餘蕴。
聖人教人抑揚鼓舞,隨材成器,莫窺其所以變,有‘道各正性命’之化。
讀聖人言語,温厚平淡,如食稻服肉,有脱態幻骨之功。
論語者,將聖人言語不作閒説話看,教做自家事業上讀;讀了即起脚做去,則平生受用,庶不墜狼狽。只怕口讀,須要心讀,心讀則聖人語氣薫液,如在口吻中,‘亹亹不絶’。
吕東萊讀‘躬自厚、薄責人’一語,頓革氣質之疵。嗚乎!聖人已古之言,能使不好人做出好個人。聖人神化之速,儘無涯際。今之學者得如東萊讀者果幾人?‘學而時習’中無限大事存焉。擔負性命之責者,息肩無日。
飲食之悦我口,非不悦矣,孰若義理之覺吾心?衣服之美吾身,非不悦矣,孰若動容周旋之喻吾體?四海之富,非不悦矣,孰若道之積吾中?
一臠之羶,衆蟻附之;一磁之引,羣鐵從之。而況於道之大乎?而況於心之孚乎?
所守者,五常三綱,一其道也;所誦者,先聖先王,一其業也;所服者,冠帶縫腋,一其法也;所趨者,進退用藏,一其義也。樂孰大焉!
昆夷之愠,萬邦雖愠而文王順之;之厄,子路雖愠而孔子安之。此君子所以永有譽於天下萬世也。
學而至於成德,則聖人事業略備。此章所以冠學而一篇,學而所以冠論語一部。
‘仁,愛之理也。’施其愛而行此理者,孝悌為先。故仁為萬善之綱,而孝為百行之源。
‘仁,心之德也。’失其心而喪此德者,‘巧言令色’為甚。故仁為四德之首,而‘巧、令’為衆惡之樞,仁則知‘巧、令’之不可為。
破我藩籬,掠我物故,鉤我忠良,陰嗾求媚於聲勢異族之門,惟恐一資之不禄,‘心之德’喪矣。噫,‘鮮矣仁’!
忠信賦於天,傳習修於人,體天德而盡人道,則所守約矣。
文者,道之載也。文而非道則虚文,道而不文則道不形,文而不工,則雖書之不盡其所以妙。此聖人所以首四教而齒四科也。
惜乎!子夏之欲求其失,而反失於過也。宜其一跌再跌,而流於莊子之蕩也。
敬則心一,不敬則心荒。
心一則氣一,氣一則理一,理一則容貌辭氣從之矣。
心荒則氣汩,氣汩則理亂,理亂則日策而驅之,百體之運不得其正矣。
聽言觀貌,人可知矣。是故礎潤知其將雨,聽鐘知其為金。目動者懼,辭遯者窮。
吾知輕浮躁疾者,心荒之影;端重安舒者,心一之效也。非直威儀學識之所由符,實貴賤壽夭之兆於斯。
泰山嶠嶽不足為重,而厚德載物之量斯謂之重;洪河砥柱不足為固,而獨立不懼之操斯可謂固。君子哉!如其重,如其固。
本之忠信,以立其基;輔以勝己,以益其明;勇於遷善,以改其過,則學幾乎固矣。雖欲‘不重、不威’,得乎?
孝子不忍之至情,奚計父行之可否哉?不當改而不改者,孝子順父之經;容有可改而不改者,孝子不忍之權也。然則‘三年無改’者,父之所行只不過不合時宜者耳。若義之所不可,法之所不容者,直如之代之為,庶乎改父之孝耳。
見道深則物欲淺,見物重則道義輕。
學而至於為政,則聖人德業該備。門人編録者,示人為學本末極為明備,一開卷亦知所趨矣。
以至約服至廣者,心;以至善制至愚者,仁。君天下者以此心、以此仁父萬民而主四海,德何加焉?
仁為四德、萬善之綱,而孝敬、忠恕、恭儉、遜讓、慈惠、温良、信義、剛明、果毅之行統焉。
鰥寡孤獨、疲癃殘疾,至窮也,以仁養之。宄賊、姦凶、忍愎、讒邪、强梁,至惡也,以仁威之。蠻夷戎狄,鬼方玁狁,至頑也,以仁服之。‘禮樂教養’宣布,於是仁;‘朝聘、軍賓、祭祀’賜饗,於是仁;‘貢賦貨賄’出納,於是仁。夫孰不延頸而輻湊哉!
‘思無邪’一言,不獨學之要,亦有功於操存之法。思者,其心之機乎!幾一動而善惡分,家國之安危、天下之治亂相乘。
‘原於性命之正’,培其孝悌忠信之發,而使之擴之充之,無一念之不誠,則達之四海而有餘。
駢拇德禮,麴糵政刑,然後可以調天下。
恥之於人大矣。有恥者,進善之階;無恥者,自暴之穽。
有恥者赧赧然,日攻我之不若人。若知攻我之不若人,則攻愚之不若智而智之,攻不肖之不若賢而賢之,攻今之不若古而古之,一攻二攻而古之人賢智由由然達矣。
無恥者,恬然市己之長,彰人之短,掩己之不足,忌人之有餘,言語詭譎,動作麤率。人告之曰‘某是不好事也,某亦不是處也’,則闇然文其過,變倒黑白;人繼告之曰‘某則不如是,某亦不若是也’,則艴然嗛於心,作於色;偏邪是黨,貨利是惑,日染月薫,漸而至於弑父弑君而自安矣。
顔子好學,人也恥顔子之不若,而好學是事,不遷不貳,則不及不為憂矣。
曾子孝親,人也恥曾子之不若,而事親必孝,養志保形,則不若不為憂矣。
懿子病於背理者,以禮藥之;武伯病於失心者,以憂藥之;子遊病於厲者,以色調之;子夏病於和者,以敬濟之。
事親者其惟五適乎?志適為上,分適次之,色適次之,飲食之適、衣服之適次之。拂乎三適者,雖養之以列鼎累茵之奉,不為子矣。
善學者,以心不以貌。
若是乎顔子之好學也,‘拳拳服膺’而勿失者,惟‘不違仁’。‘不遷、不貳、不伐、不勞’等,裏面事而已。斯亦足以發聖人之蕴,何事於貌?宜其見之也愚而已。
善觀者,以理觀人。以理觀人,則動作心貌不能逃乎吾之鑑衡矣。

☚ 08_175論語次序   08_177論語劄疑 ☛
000020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