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其二) - 明·李攀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其二)》 - 明·李攀龙

明·李攀龙

缥缈真探白帝宫, 三峰此日为谁雄?

苍龙半挂秦川雨, 石马长嘶汉苑风。

地敞中原秋色尽, 天开万里夕阳空。

平生突兀看人意, 容尔深知造化功。

李攀龙为明代“后七子”之一,为诗宗法盛唐,在他的这首诗中,即可见出一斑。这首诗所表现的,不是王维的恬淡静穆,而是李、杜等人的浑宏壮阔。诗人以不同的视角,展现出了雄放壮观的景象。

首联平视近景。诗人站在太华山巅,但见白云缥缈,雾气缭绕,如入仙宫仙境。“真探”二字,正写出了诗人这样的感受。真探,仅是形象逼真而已。放眼观望,诗人又见三峰傲然挺立。置身此境,与物化一,诗人不禁发生奇想:三峰耸立,傲然一世,却又是为了何故,因的何人?

颔联写风写雨。诗人俯视茫茫秦川,见风吹雨骤。苍龙施雨,大雨倾泻,风神发威,汉苑石马也象在长嘶奔鸣。这里极写雨猛风威。颈联为远视所见。诗人放眼去处,有坦荡无垠的大地中原。此时已属秋末,风过处,黄叶飘落,秋色殆尽。秋天天高气爽,夕阳斜照下,辽阔中原更觉空旷。《南齐书》中论画曾说:“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里之峻。”此虽画论,亦适于论诗。李攀龙在颔颈二联内,正是将天地笼于诗内,将万物摄尽笔头。四言中间,包蕴了天地山川。

魏晋玄学主张“得意忘象”、“寄言出意”,山水诗兴,亦多由此为据。李攀龙这首诗尾联二句,显然也体现了这一特点。由华山三峰之傲世雄立,诗人忽然间想到了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诗人说,尔等平生傲然卓立,也许该知道这是天地造化使然,非自己之力。视作反问,便可作如此理解:既是天地造化之功,也大可不必傲视天下了。

通观全诗,有写景有感慨,情景交融,物我化一。艺术上最明显的是,诗人以画笔为诗,以跳跃扫描,以极大的跨度,尽其所能,包涵更多的意象。在风格上,这首诗写得比较开阔,气韵也流畅。其缺陷或不足在开拓升华即所得之意较为一般,故此较唐代李、杜诸家,思想深度上便稍逊一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