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
子曰:‘先進。’
按:篇題小注馮氏以為‘弟子賢否’次於‘夫子言動’之後,固是。而‘禮樂之從先進’次於‘夫子言動’之後者,其亦有意歟?
子曰:‘從我。’
按:四科若以輕重為序,則政事當次於德行。而以言語為次者,無乃以學者言,而言次於行故耶。
子曰:‘回也,非助我。’小注輔氏曰:‘止若子夏之起予,則亦不能無也。’
按:‘無’字下恐有‘助’字。嘗見語類祖道録李先生云:‘顔子於聖人本根有默契處,不假枝葉之助。’如子夏乃是枝葉之助,輔氏亦以枝葉之助,不能無為言乎?
南容三復。
按:門人言此於顔閔之後,是重美南容之意。
顔淵死。
按:四章是一時之事,而每章稱‘顔淵死’者,恐不但詳夫子慟惜之意,記言者慟惜之意亦可見。夫四章之序,恐當以‘哭之慟’為先,‘天喪予’次之,‘請子車’次之,‘厚葬其’最後乎。
閔子侍側。
按:子路之‘行行’,似非可樂,而其中‘聞斯行之’之氣象,故夫子亦樂之。且‘誾誾’、‘侃侃’皆可樂,‘行行’雖失中而猶有取,故並樂之。若舉坐皆‘行行’,則夫子未必樂。
魯人為長府。
按:‘仍舊貫’以仍舊輯理之意看也得,以仍置舊貫,毋更營役之意看也得。
季氏富於周公。
按:此是門人之言,而其言似有病。聖人之富不富比論於季氏之富,況此‘富’字以財而言,則周公何嘗富其財乎?又況聚斂之罪不在於季氏之富,而特在於佞僭臣。以害民則富於周公,恐未免語病。
子曰:‘回也。’集注:‘言近道也。’
按:顔子與道為一而謂之近道,則此‘道’字極言聖人全體神化之道。
‘又能安貧。’
按:‘又’字甚有意,蓋以明顔子之近道不在安貧也。
賜不受命。集注:‘才識之明,亦能料事而多中。’
按:朱子此句不以億字為病,蓋以夫子之於子貢,既斥其‘貨殖’,則未必並‘屢中’而斥之也,所以先此説而後范氏説。
子張問善人。程子全書曰:‘不踐己前為惡之迹。’恐亦通。又曰:‘不履聖賢之迹,則不入其奥。’亦通。
按:以子張之好高而問善人,其志卑,故特明其不入於室。
子路、曾皙止居則曰‘不吾知’。
按:四子皆才高,有不吾知之歎者,故夫子云爾。若曾閔在坐,則必不發此言。
‘且知方也。’集注:‘方,向也。’
按:釋方字,不曰法,而曰向。從勇上説,子路之志優於求赤者,蓋以攝大國、加師旅、因饑饉之難,而又使之知方,則其為國不止於冉求之足民而已。且子路雖以不讓見哂,而其於禮樂未必不如子華,故能使民知方。使子路專昧禮樂,則行何法而使民知方乎?
集注:‘上下同流,各得其所。’
按:小注陳氏以上句屬天地,下句屬萬物,固是。然‘各得其所’兼天地看,恐亦無妨。及春時,並冠童,是上下同流;浴必於沂,風必於舞雩,是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