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5_031憲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5_031憲問

【憲問】

‘克伐怨欲不行’章
‘克己’與‘克、伐、怨、欲不行’,不可分未發已發。雖同是已發,而‘克己’則是盡根株克去者,‘不行’則是只是外面不行者也。胡氏之以‘夜分之際、已發之後’為言者,非是。且未發不可只以‘夜分之際’言也。
‘克己’與‘不行’,曰是以已發言,同是為省察。而都梁以‘敬以存養’為克己之消除根株,‘四者不行’為省察邊事。至以集注之‘潛、莊、隱、伏’為未發事,而曰‘曰莊曰伏,甚重未發之先’,非是。
子路問成人’章
集注‘才全德備,渾然不見一善成名之迹’,以兼四子之長而言;‘中正和樂,粹然無復偏倚駁雜之蔽’,以‘文之以禮樂’言,此文義明白。而蔡虚齋曰:‘必文之以禮樂,方才全德備,渾然不見一善成名之迹。不然[1]。’
胡雲峯公綽之不欲為德,武仲之知、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為才。‘知’與‘勇’是達德,則以此為才,可乎?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章
‘六十化’,‘化’字,語類謂‘消融了,無固滯’,而雙峯則謂‘變化氣質[2],一年勝似一年’。恐雙峯説當從。蓋伯玉進德之功老而不倦,則六十猶能變化不已。至於消融、無固滯,則是幾於大化矣。伯玉雖賢,不及於此矣,更詳。語類曰:‘此句説得〔亦〕不切實。伯玉卻是個向裏做工夫人,莊子〔之〕説,自有過當處。’此則以莊子所謂‘六十化’為消融渾化,而特以莊子之以此稱為太過。竊詳‘六十化’三字,語意果不以變化氣質方用工夫者言。然則語類此説的當,雙峯説不必從。
‘或曰以德報怨’章
‘以德報怨’,集注、或問之不同,農巖嘗疑之,而與遂庵書‘怨只是恚恨之意’云者,恐得之。蓋或者所問‘以德報怨’,‘怨’字元只是以君父之讎以下言。若乃君父之讎,則雖或者何以謂以德報之耶?其所問元自如此,則夫子所答‘以直報’者,亦只是君父之讎以下。是以,集注以愛憎取舍言。若君父之讎,則其所報何可謂愛憎取舍耶?曰愛憎取舍,則其以君父之讎以下言明矣。且其必以愛憎取舍言者,蓋以君父之讎以下,則其報與不報,只是愛憎取舍。而捨卻愛憎取舍,則‘報’字無模着處,此所以必以愛憎取言者。而若或問之以君父之讎言,則農巖所謂‘推説及此’者是也,而不但為推説也。蓋或問之作在於集注前,故朱子此時則看得‘報’字、‘怨’字太廣,説得如此。然則集注、或問有定與未定之分耳。語類論‘以德報怨’,以‘盜千金、與千金’為言,且以吕晦叔賈昌朝事為證,未嘗以君父之讎為言。且此主在上位有用舍之權者言,然後‘報’字意方明白。集注以愛憎取舍言耳。
‘莫我知也夫’章
下學上達,人多以下學為初學事,上達為成德事,然不必如此看。下學上達,只是下學中有上達處,是以曰‘下學人事、上達天理’,豈有人事外天理哉?如君臣父子、人倫日用、應接事物,莫非下學人事,則此自初學至成德皆然,豈有高下彼此之殊哉?下學此人事,則自然覺得其理之所當然、所以然處,此乃上達也。此亦豈有初學、成德、高下、彼此之殊哉?是以曰‘下學而自然上達’,曰‘下學人事便是上達天理’,曰‘人事形而下,其事之理則形而上也[3]。學是事而通其理,即夫形而下者而得其形而上者’,其無高下之分,於此可見。而若其又謂之循序漸進,則蓋必下學人事,然後方可上達天理故云耳。初不為灑掃應對,則何以曉灑掃應對之理?以此而謂循序漸進,此豈以初學成德階級地位言哉?但下學上達,逐項上有下學上達,總會言有下學上達。逐項上下學上達,如學一事,則知此一事之理是也;總會言下學上達,謂逐事如此,無事不如此。則下學上達渾然為一個物事,而其人事處皆下學,天理處皆上達,如是而已。

☚ 05_030子路   05_032衛靈公 ☛
000007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