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改革开放前的村级机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改革开放前的村级机构

1.改革开放前的村级机构

(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春,江苏苏北区全境解放后,废除保甲制,实行村组制。至1950年4月,苏北已普遍建立乡、村(行政村)民主政权。苏北农村的村组,对于巩固壮大革命力量,保卫革命胜利成果,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初,苏南区乡政权以下仍为保甲组织,根据中央指示,对保甲人员采取利用政策。1949年9月,苏南行署召开第一次民政会议。会后,开始废除保甲,建立3 000~5 000人口左右的小乡。保留保甲的地方由群众选举产生新的保甲长,替代旧保甲长职务。1949年底,苏南区通过召开农民代表会议,或上级委派干部,改造基层政权,乡以下不设村,以40户为单位设立农民小组,乡政府工作直接深入到群众之中。1950年1月,建立新的政权组织,乡以下组织有的叫行政村或联村,也有的叫行政大组。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江苏各地普遍建立乡(行政村)政权。这时的村,实际上已为农村的一级政权组织。村以下叫行政组,村组干部大多由农民群众选举产生。在当时的形势下,村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巩固了革命政权,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2)农业合作化时期。这一时期的乡政府之下的组织仍为村组制。在农业生产管理上,由行政组范围内的几个互助组,联合起来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又在行政村的范围内,几个初级社联合起来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农民从事生产活动。村和高级社是不同的机构,但工作上密切配合。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年下半年,根据中央的指示,撤销乡政府,成立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村一级是生产大队建制。1959年2月,中央对人民公社管理体制作出规定:实行三级管理,大队为基础的核算办法。1960年11月,又决定实行三级所有,队(生产队)为基础。生产大队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行政管理组织。生产大队建立党支部和大队管理委员会,设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民兵营长、大队会计等职。以党支部为核心,统一管理全大队的行政工作和经济建设。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8年,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的管理委员会改为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至1980年,全省农村共有1 917个人民公社,123个镇,35 373个生产大队和353 852个生产队。

☚ (四) 村级政权机构或自治机构   2.改革开放后的村级机构 ☛
000307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