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疫源调查与防治
1995年完成了对柴达木盆地子午沙土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调查工作,总面积6 550平方公里,共收集动物5 046只,获体蛋8 292匹,经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为开发柴达木盆地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为确保交通要道、国防重地、旅游地区、经济开发地区的安全,对循化、尖扎、贵德、共和、海晏、乌兰、德令哈、泽库、同德等地区开展了保护性灭獭,灭獭面积达12 670多平方公里,对贵德、循化两县的灭獭效果进行了考核验收,均达到了稳定控制标准。到1997年,全省40个布病病区县(市)均达到了控制区标准,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和碘缺乏病已控制在国家要求的指标之内,大骨节病发病逐年下降,发病趋于稳定,许多病区已基本无新发病人。昔日的“傻子村”、“拐子庄”已开始走上了健康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