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969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969年

1969年


4月

作家陈翔鹤于22日遭迫害去世,终年68岁。
电影剧作家郑君里于27日遭迫害去世,终年58岁。


9月

《红旗》第10期发表文章,提出“保卫革命样板戏”的口号。


10月

作家吴晗于11日遭迫害去世,终年60岁。

☚ 1968年   1970年 ☛

1969年

1969年


3月

由苏绍连、洪醒夫等人发起的“后浪诗社”在台北成立。
白先勇发表短篇小说《思旧赋》(《现代文学》第37期)。


5月

洛夫的评论集《诗人之镜》由高雄大业书店出版。


6月

余光中的诗集《莲的联想》由台北大林书店出版。


7月

黄春明发表中篇小说《锣》(《文学季刊》第9期)。
以校园为对象的《文艺月刊》于7日创刊。
张秀亚的散文集《那飘去的云》由台北三民书局出版。
吴浊流为鼓励青年作者而设立“吴浊流文学奖”,由钟肇政主持。


9月

周伯乃的评论集《中国新诗之回顾》由台北广文书局出版。


10月

商禽的诗集《梦或者黎明》由台湾十月出版社出版。


11月

琦君的散文集《红纱灯》由台北三民书局出版。


12月

高准的评论集《中国新诗风格发展论》由台北华冈出版部出版。
梁实秋的散文集《秋室杂忆》由台北传记文学社出版。

☚ 1968年   1969年 ☛

1969年

1969年

孟瑶的长篇小说《飞燕去来》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
张健的评论集《中国文学与思想散论》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
姚一苇的《戏剧论集》由台湾开明书店出版。

☚ 1969年   1970年 ☛

1969年


文化

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在河南殷墟西区进行大规模钻探和发掘。到1977年止,先后发掘分属若干墓区的939座商代小型墓葬和5座车马坑,出土了大量文物,得到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台湾剧作家姚一韦创作话剧《红鼻子》。剧作采用象征手法,展现台湾现实生活的多个层面,且集表演、歌舞、杂耍于一体。
10月11日,吴晗被迫害致死。吴氏著有《朱元璋传》、《海瑞罢官》、《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同时主编历史、地理丛书100多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诬为“三家村”反革命集团首领而入狱。
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一批高等院校被裁并或外迁。


政法

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元旦社论《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公布了毛泽东关于清理阶级队伍、注意政策的指示。从此,全国普遍展开清理阶级队伍。
1月29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批转驻清华大学工人、解放军宣传队关于贯彻执行对知识分子“再教育”、“给出路”政策的报告。
3月,台湾国民党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取消“副总裁”。
4月1日,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林彪作政治报告时,对“文化大革命”作了全面肯定。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列入总纲。
4月,台湾当局制订《人口政策纲要》,推行“家庭(生育)计划”。
6月24日,《解放日报》发表《革命与反革命的阶级大搏斗——五十年来尊孔与反孔的斗争》署名文章,宣称尊孔和反孔是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重要方面。
6月,台湾蒋经国出任“行政院副院长”。
9月11日,周恩来在首都机场会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双方同意维持边界现状。
11月12日,前国家主席刘少奇遭迫害后,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刘氏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早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五卅运动及省港大罢工。在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他是伟大的马列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台湾作家柏杨(本名郭衣洞)被台湾当局以“匪谍”和“侮辱元首”罪名判刑10年。1977年6月被释出狱,但台湾当局规定: 不许提及往事,不许旧调重弹,不许暴露台湾社会问题。
11月13日,王亚南病逝。他是中国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曾与郭大力翻译 《资本论》等著作。
12月,台湾当局增选“中央民意代表”。


军事

3月2日,苏联军队多次入侵珍宝岛,中国边防军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9月23日,中国首次进行地下核实验成功。
9月29日,一次新的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69年


天文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制成氨分子钟。
《中国天文年历》正式出版。
中科院中南分院物理研究所研制成气泡型铷原子钟。


医学

5月5日,制成庆大霉素。这种抗菌素对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和治疗常用抗菌素耐药的细菌所引起的几种疾病,都有良效。特别对于治疗绿脓杆菌感染,效果更佳。


工程技术

我国自己设计、制造、安装的具有6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氮肥厂在河北建成。
始用塑料版印刷代替铅版印刷,这是中国印刷工业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它简化了生产过程,印刷质量好,使用寿命长。
上海工具厂制造了加工高精度齿轮滚刀的新机器——高精度新型铲磨机。用它加工出来的齿轮滚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其制造成本只有进口机床的二十分之一。
1.5万吨油轮“大庆27号”顺利下水。由红旗造船厂建造。
1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在上海正式发电。这台发电机组采用了“双水内冷”先进技术。
国产万吨级挖泥船下水。该船主要特点是载泥量大,功效高,操纵灵活,适应性强,船体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它主要用于疏浚沿海港口的航道。
国内最长的双曲拱桥苏北新沂河大桥建成,这座公路桥全长1 267米,由连续39孔双曲拱组成。
国产3 200吨破冰船“海冰101号”在上海下水。
中国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在北京长途电信局投入使用。
矿用32吨自卸载重汽车由上海汽车制造厂研制成功。车长7米,宽3.5米,自重20余吨。
国产高压风冷移动式空压机车在安徽诞生。


1969年


数学

怀特在分子生物学中找到大范围微分几何的应用。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整体结构可以用拓扑加以描述。它也是应用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学

默里·盖尔·曼[美]发展了奇异性理论、中性K介子理论、近似对称性理论的八重态方法、夸克方案等。在坂田模型的基础上,他和纽曼[以色列]分别提出了用“八重态方法”进行基本粒子分类的方案。弥补了坂田模型的不足。他还预言存在Ω-粒子,后来被发现和证实。在“八重态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夸克模型”的设想,利用这种模型,可以解释重子的八重态、十重态以及介子八重态中各种量子数变化规律。因盖尔·曼研究有关核粒子的分类和粒子间相互作用等,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B.N.泰勒根据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测量的t/h值及其他有关常数值,结合量子电动力学理论研究,作出了基本常数的新平差。推动了基本物理常数的数据处理的发展。
泰勒等人根据库克的实验并加以调整而得出: G=6.673 2(31)×10-11牛顿米2/千克2
W.S.博伊尔[美]和史密斯[美]提出电器耦合器件的原理和设想,即用电荷量表示不同状态的动态移论。应用于固体成像、信号处理和大容量存储,扩大半导体的应用范围。


化学

M.F.布卢姆[美]研制出乳化炸药,使现代化工业炸药进入新阶段。
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英]同奥德·哈塞尔[挪]因在形成三维构象概念和把这些概念应用于化学所作的贡献,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乔尔索等[美]发现第104号元素。
日本东丽公司开发的甲苯歧化制二甲苯工艺投入工业生产。
G.G.吉尔伯特制成酶电极。这是一种电传学传感器,属于敏化的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选择性好,测量速度快,使用方便,不破坏样品。


天文学

美国轨道太阳观测台发现蟹状星云脉冲星NP 0532的X脉冲辐射。


生物学

R.G.爱德华[英]2月15日在英国剑桥生理试验室完成人类卵子试管受精工作。金[美]和米克斯[美]发表文章,引证了分子生物学的许多论据,支持和赞同“中性学说”(这一学说是日本的进化论者木村资生于1968年提出来的,认为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既非有利,亦非不利。在分子进化过程中,这些突变不断积累,按照一定的几率通过遗传漂移,在种内扩散,最后形成新种。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美]、阿尔·弗雷德·戴·赫希[美]以及萨尔瓦多·爱德华·卢里亚[美]因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获成就,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R.特吕豪特[法]提出生态毒理学概念,是研究有毒物质进入循环对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所产生的生态效应,是介于生态学和毒理学的一个边缘科学。
美国进行基因的分离技术实验,把大肠杆菌中的DNA分离出来。


医学

库利[美]等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人造心脏移植术。47岁的患者存活了4天。
D.霍金[英]8月公布胰岛素的结构。


工程技术

美国设计出具有“人的功能”的机器人,由计算机控制,用于收回强放射性物质,抢救污染区内的人员。
E.霍夫[美]制成第一台硅微处理器,实用的扫描电子显微图完成。
A.M.科马克[美]和G.N.亨斯菲尔德利用NaI闪烁核电子仪器发明了X透视的CT计算机辅助横断层方法。
计算机用“泡沫储存”元件问世,它们能在计算机停止工作时保存信息。
C.A.霍尔[英]首次用公理系统定义了一类程序设计语言的语义,对公理语义和理论计算机学的理论起了推动作用。
15.1万吨的破冰船“曼哈顿号”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切斯特港启航,于9月14日抵达阿拉斯加的巴罗角,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航程。
联邦德国发射人造卫星“阿祖尔号”。
美国的波音747客机首航成功。
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阿帕网(ARPAnet)。
1月14日,苏联“联盟4号”和“联盟5号”首次在太空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对接。
7月16日,美国载有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柯林和奥尔德林的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飞向月球,7月20日,阿姆斯特朗成为落脚月面的第一人,奥尔德林为第二人,Collins呆在月球轨道,7月24日返回地球。11月14日,C.康拉德[美]和A.1.比恩乘“阿波罗12号”到达月球并进行了月面行走。
美国轨道太阳观测台发现,蟹状星云脉冲星NPO 532的X脉冲辐射。


1969年


文化

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怀特发表论著 《组织行为:理论及应用》。他的其他主要著作有《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贫民区的社会结构》、《拉丁美洲美国企业中人的问题》。
影片《午夜牧童》、男主角约翰·韦恩、女主角玛吉·史密斯、男配角杰克·扬、女配角戈蒂·霍恩分获第42届奥斯卡奖。
美国逻辑学家、分析哲学家奎因论著《逻辑哲学》出版。他反对逻辑经验主义对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否认它的证实理论和还原主义,提出整体论的检验理论,在英美哲学家中引起一场持续十多年的论战。
国际文学评论家协会在意大利帕尔马成立。
爱尔兰作家萨缪尔·贝克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探险队创造首次跋涉冰封北冰洋的纪录。


政法

1月16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同美国在巴黎达成协议,同意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越南南方傀儡政权同时参加和谈。
1月20日,美国尼克松就任第37届总统。
3月7日,印尼单方面宣布废除《中国印尼双重国籍条约》。
3月28日,捷克首都布拉格数十万人举行反对苏联军事占领的游行示威。
4月19日,伊朗与伊拉克在边界和阿拉伯河航行问题上发生争执,双方开始调动军队备战。
4月28日,法国政府提出行政改革建议在公民投票时被否决,总统戴高乐辞职。
5月25日,苏丹青年军官尼迈里发动政变,解散议会,成立革命指挥委员会,组成阿·阿瓦达为首的新政府,改国名为苏丹民主共和国,尼迈里任政府总理。
6月5日,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在莫斯科举行,75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参加会议。罗共对苏共的反华立场提出异议,意大利、西班牙等共产党和工人党对苏联侵占捷克提出谴责。
7月,西伊里安经公民投票重归印度尼西亚。
9月3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逝世。
10月21日,索马里发生政变。国民军司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接管政府,改国名为索马里共和国。
10月28日,联邦德国新总理勃兰特发表施政演说,承认事实上存在两个德国。
11月17日,苏、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在赫尔辛基举行预备讨论。


经济

5月,美洲国家组织21个拉丁美洲国家在智利举行特别协调委员会会议,要求实行拉丁美洲同美国的经济、贸易关系的深刻改革。
5月7日,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外长签订《五国经济合作协定》。
5月26日,玻利维亚、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秘鲁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签署 《安第斯区域一体化协定》 (又称 《安第斯条约》)。10月16日协定生效。卡塔赫纳协定委员会(习称安第斯条约组织)正式成立。
7月17日,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财政部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原则上同意六国在货币领域内实行合作的“巴尔计划”。
8月8日,西方金融市场出现抛售法郎、英镑、美元和抢购黄金与联邦德国马克的新风潮。9月,又出现抢购联邦德国马克的风潮,联邦德国被迫关闭外汇市场。10日,宣布马克升值。
是年,荷兰经济学家简·廷伯根与挪威的雷格纳尔·弗瑞希因创立经济计量学获经济学奖。


军事

1月1日,以色列与黎巴嫩爆发边境战争。
3月17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下令出动B一52飞机轰炸柬埔寨。
7月,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由于一场足球赛而导致两国断交,并发生武装冲突。
7月20日,苏联的7艘军舰组成舰队,到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一带活动。
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武器,不论是作用于人的还是作用于动物、植物的。

1969年

1969年


1月


8日

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常会训示 “全面革新的精神、行动和准据”。


9日

台湾当局决定在“行政院”内设立“物价问题会报”。


14日

台湾 “立法院”三读通过 “国有财产法”。


20日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张宝树设宴款待参加国民党一大在台代表孙科、张知本、黄季陆等八人,交换对举行国民党十大的意见。


23日

台湾当局与美国在台北签订《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28日

台湾 “立法院”通过 《台湾地区实施平均地权土地债券发行条例》。


29日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及所属各单位工作检讨会议召开,31日闭会。


30日

原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在北京病逝。


2月


13日

台湾当局“行政院”通过彭孟缉、陈之迈、沈昌焕分任驻日本、梵蒂冈及泰国 “大使”。


24日

蒋经国访问南朝鲜。


26日

蒋介石主持“国家安全会议”,核定第五期台湾经济建设四年计划。


27日

蒋介石任命黄季陆为 “国史馆” 馆长。


3月


1日

国民党令各级党部,审慎选举代表出席十全大会。


6日

台湾当局“行政院”通过《大学法》修正草案与 《行政执行法》 修正草案原则。


8日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 《全面实施平均地权方案》。


13日

台湾当局 “行政院”核定 《台湾地区户政管理改进办法》。


24日

国民党海外党务工作检讨会议召开。


27日

蒋介石明令公布《动员戡乱时期自由地区中央公职人员增选补选办法》。


29日

国民党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台北召开,4月9日结束。


4月


6日

前国民党中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张治中在北京逝世。


10日

国民党十届一中全会在台北举行。


11日

台湾当局制定《人口政策纲要》,推行《家庭 (生育) 计划》。


23日

台湾当局与日本在台北签订《修订空运协定》。


29日

蒋介石明令免除“中央银行”总裁、“行政院” 政务委员徐柏园本兼各职,由俞国华暂代。


5月


2日

台湾当局在新加坡成立 “贸易代表团办事处”。


5日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梁永章为中央委员会第五组主任,林金生代理台北市委员会主任委员。


12日

蒋经国访问泰国。


28日

国民党中央通告各级党部,今后对遭遇天灾人祸及贫苦民众,应尽速 “救助”,加强社会 “服务”。


6月


3日

蒋介石与南越总统阮文绍发表 “联合公报”。


4日

台湾当局“国家安全会议”公布《公立大学学术行政人员任期暂行办法》。


5日

台湾当局“行政院”决议任命汤武为驻厄瓜多尔 “大使”。


9日

国民党第十四次党务工作会议在台北召开。


12日

台湾当局“行政院”通过《动员戡乱时期自由地区中央公职人员增选补选办法施行细则》与《中央公职人员增选补选选举事务所组织章程》。


19日

台湾当局 “行政院”通过国民党所订《政治革新要项》之执行项目及预定进度计划纲要,并任命殷惟良为台湾当局驻利比里亚 “大使”。


24日

国民党第三次新闻工作会议在台北举行,26日结束。


25日

蒋介石任命蒋经国为台湾当局 “行政院”副院长,黄杰为“国防部”长,李国鼎为“财政部”长,钟皎光为“教育部”长,陶声洋为“经济部”部长,俞国华为 “中央银行总裁”。


26日

蒋介石任命陈大庆为台湾省主席。


28日

蒋介石任命郑为元为台湾当局 “参谋本部”副总参谋长兼执行官,罗列为“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 主委,于豪章为 “陆军总司令部” 总司令。


7月


1日

台湾当局“行政院”公布《动员戡乱时期自由地区中央公职人员增选补选办法施行细则》。


2日

国民党特务骚扰闽江口与定海湾附近地区。


14日

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开始受理党员竞选台北市第一届市议员之登记。


18日

台湾当局与美国签订《科学合作计划实施方案》。


31日

台湾当局 “行政院”决议设置“财政经济金融会报”。


本月

台湾当局成立 “中山科学研究院”。


8月


1日

美国国务卿罗杰斯访问台湾。


4日

蒋经国就任台湾当局 “行政院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 主任委员。


5日

台“立法院”通过《分类职位公务人员考试法》 修正案。


12日

台 “立法院”通过《分类职位公务人员俸给、考绩两法》 修正案。


16日

国民党驻美国总支部第十六届全美代表大会召开,蒋介石致书面训词,要求强化基层组织。


22日

蒋介石任命刘锴为台湾当局出席第二十四届联大常会 “首席代表”。


26日

国民党台湾省委员会举行党政工作检讨会,27日结束。


9月


3日

台湾当局与刚果签订 《农业技术合作协定》。


12日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马超俊等五人响应蒋介石“依例自退”令申请退休案。


24日

国民党中常会核定 《国会议员团》理事人选,计有谷正纲、倪文亚等22人。


25日

台湾当局 “行政院”核定 《台湾北区区域建设计划》。


27日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公布台北市第一届市议员选举候选人,国民党提名人选33人。


28日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通令各级党部,发动国民党员,支援台风灾区重建工作。


10月


1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内定孙运璇为 “经济部” 部长,张继正为 “交通部”部长。


6日

国民党中常会讨论台风灾害善后办法,决议“迅助”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并发动救灾捐款。


9日

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台北举行 “华侨联合总会” 第四次会议。


22日

台湾当局“行政院”核定台湾省新庄等30个地区首期实施平均地权。


27日

国民党中常会宣布: 中央公职人员及台北市议员两项选举,凡国民党员违纪竞选及助选者,分别予以处分。


11月


1日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公布“国大代表”与“立法委员” 国民党提名人选。


2日

台湾国民党当局公布 《新农业政策纲领》。


15日

台北市议员选举举行,国民党提名的林挺生43人全部当选。


20日

台湾当局在台中地区设加工出口区。


24日

国民党建党75周年纪念大会在台北举行。


同日

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与 “国史馆” 合办之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正式成立。


12月


1日

台湾当局正式成立 “三军大学”,余伯泉任校长,蒋纬国任副校长。


3日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提名周百练为增选 “监察院委员” 国民党候选人。


20日

台湾当局举行“国大代表”“立法委员”与“监察委员” 增选补选。


25日

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前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罗家伦在台北病逝。


同日

台北市改制后的第一届议会成立。

☚ 1968年   1970年 ☛
000022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