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花黄芩
【概况】: 异名 土黄芩(贵州)。 基源 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偏花黄芩的干燥根。 原植物 偏花黄芩Scutellaria tayloriana Dunn(S.tayloriana Dunn var.polytricha Hand.-Mazz.;S.indica auct.non Linn.)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上升,有时具匍匐根状茎,连花序高8~30cm,基部多少木质化。 叶通常3~4对,初时如莲座状排列,以后呈交互对生,中部叶大,卵状椭圆形,长4.5~5.5cm,宽3.8~4.5cm,边缘具浅波状圆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具橙色腺点,两面均被白色具节状伏毛。 花对生,于茎顶上排列成背腹向的总状花序,长7~15cm;花序轴被具节长柔毛。花萼长约2.5mm,密被短柔毛。 花冠淡紫至紫蓝色,长(1.5)~(1.8)~2.5(3)cm,基部成曲膝状,向上渐宽,喉部宽达6mm,冠檐二唇形,上唇盔状,先端微凹,下唇中裂片半圆形,两侧裂片卵圆形。雄蕊4,2强,花丝细长、扁,中部以下被纤毛。 花盘肥厚,倾斜,前方隆起斜上,子房柄较长或不甚明显。 花柱细长,无毛。子房光滑。花期3~5月。 生境与分布 生林下灌丛中或旷地上。分布于湖南西南部、广东、广西东北部、贵州。 。【化学】: 参考本卷“黄芩”条。 【药性】: 性味 苦,寒。 功效 清热燥湿。 主治 咳嗽,吐血,白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咳嗽,吐血,白痢:偏花黄芩9~15g,配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