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216第十一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216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學問之道’節
竊意:學也者,學古也;問也者,問人也。博學得無限道理,審問得無限精微,舉無他為,要之以為求放心之道而已。求放心之道,豈但已也?果是有無限功程、無限致法,而孟子每總舉之曰勿喪耳矣。人無以知如何為勿喪之道,故此復以雞犬之知求者證發其意,而以學問全功當其所以求之法如此,然後可謂知求放心者矣。自第八章‘得其養’、第九章‘專心致志’已為發端,而所未説盡者,到此發來矣。於是乎所謂求放心者,可以無約使入身之疑及收攝精神等歧議,而與參禪打坐等可以無疑似之惑矣。
學問之於求放,正如博文之於約禮;道問學之於尊德性,初不當分功地分界先後次序。然孟子到此卻為統舉相該之論者,不是另説求放,打破學問之煩也,正是要使以此學問求放耳。不以此道,非吾所謂求放也,故特地發示爾。夫聖門所謂學問之道,儘無窮際限量,必也博極天地之大,致極纖毫之微者,有如彼也,而曰其歸求放,而求之也,必須以此道求之。則心之為言,當知定不指肝肺間方寸之塊,謂可收納得在此也;又求之為功,當知定不謂外學問另有把守之法,以為上達之妙也。人每於此關頭未察,故千載之歧疑紛起。有謂先求放而後可以學問者,蓋亦自託於先立乎大者之意,而實非也。夫學問之先,何地安頓而可求放得乎?又有謂學問亦所以求放心云者,亦未察此章語意而誤也。夫學問之外,更何有求放餘法,而堇以此謂之求放際一助而已乎?又有以學問二字虚説,謂求放心便是學問,而自是輕抹了道問學一邊者,象山陽明之説。於是乎斷斷見其道理不成,近則是告子之外義,遠不過禪宗之懺悔。所以自勉齋以來,憫釋而不能孛言者,疑正在此。至于晩村,可謂明矣,但其所謂‘心便指仁’及‘自“公都子”章皆指仁義之良心而言’云者卻欠,於所以然處有不明白,故學問、求放依成兩歧,而工路不立矣。夫豈知人之為人,既以天地間萬事萬為為體,則所以善處此底是謂仁道,而以此立意處即見人心之正,故曰:‘仁,人心也。’然則‘仁,人心’云者,只是明此道理之為在吾人所當立心踐道底云爾,不是要現個此道理之必在方寸間而設也,亦不是要現個此道理天成,不勞修致而發也。則到此所謂放心者,豈有他也?卻是個罔念此仁放失當道之謂。求之不過在學古問人,規矩不失,學方問妙,精微俱盡,以致夫此道理之極,則所謂心者得矣。故孟子於此總許多許大底學問推致之法,而曰莫非求放心之事云爾。其可謂識求致之大法,而達學問之歸趣者矣,亦異乎後先生之論學、論心矣。
退録曰:‘上章發所固有之良,此章發所以求之方。以下引喻相形,反覆挑發,極深切也。’竊意:‘所固有之良’者,有無大不範之量,以其能就夫舍生大節也;‘所以求之方’者,有無細不及之樣,以其自有個學問精功也。人之於善,其可為底資地逕路有如此者,而自不肯為,所以可哀。而有不可不開牖為得者,抑豈無開牖可得之端乎?故孟子不以為空言而屑已也。

☚ 12_215第十章   12_217第十二章 ☛
000029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