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裁减军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裁减军备Disarmament为了避免战争而对武器的限制、缩减或消除。裁军的理想是使所有国家的军备缩减到仅仅用于维持国内秩序的程度。自19世纪以来,在和平时期商议裁军被视为国际问题的中心。1920年成立国际联盟的主要目标就是裁减军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政治家和科学家都认为,裁军是当务之急。1946年1月举行联合国大会最初的一项行动就是设立原子能委员会,为这种新武器的规范与管制提出有效的方法。1952年,由安理会成员国和加拿大组成一个单一的裁军委员会。1959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尼基塔·赫鲁晓夫提议所有国家都必须致力于全面裁军。尽管这未能变成现实,但达成了一些关于控制武器的议案,例如1963年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1968年的《防止核扩散条约》。同时,由于建造洲际导弹的竞赛仍在继续,超级大国1969年决定自己开始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1972年,美、苏限制战略武器的会谈第一次协议生效。但该项会谈的第二次协议被美国参议院否决。由于加拿大曾协助制造原子弹,故而从一开始就参加了裁军会谈,呼吁保持相互间的平衡,并进行可核查的裁军。但为保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致性,加拿大不能自由发表意见。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政府和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开始关注地球的安全,关注超级大国间核战争的战略影响。关于军备控制的国际性会议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前总统里根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进行了谈判,并于1987年12月8日签署一项条约,规定最终消除中程导弹,从而第一次有了消除某类核武器的协议。 裁减军备见“裁军”。 裁减军备 裁减军备裁减军备指裁减威胁世界安全的各国的军事力量和武器装备,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也是中国的一贯主张,中国政府早在1964年10月17日就致电各国政府的首脑: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的核威胁”,同时庄严承诺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31页)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他指出: “我们的对外政策是众所周知和持久不变的,我们坚决主张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裁减军备,首先是裁减超级大国的核军备和其他军备,反对一切侵略和霸权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0页) ☚ 西欧和东欧都是维护和平的力量 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 裁减军备reduction of armaments 裁减军备reduction of armament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