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畏章】
三畏
語類 問:‘此三句,要緊都在“畏天命”上。’曰:‘然。纔畏天命,自是於大人、聖言皆畏之。’問:‘固是當先畏天命,但要緊又須是知得天命。’曰:‘要緊全在知上。纔知得,便自不容不畏。云云。大學劈初頭便説一個格物、致知。“物格而後知至”,最是要知得至。人有知不善之不當作,及臨事又為之,只是知之未至。’賀孫。
大人
或問 大人之説,范吕以位言,謝楊以德言,皆失之偏,合之後備耳。
語類 大人不止有位者,是指有位、有齒、有德者,皆謂之‘大人’。賀孫。○小注删‘皆謂’二字。
畏字義。
論語集編 此章專言‘畏’。董銖、子重問:‘敬宜何訓?’朱子曰:‘惟畏庶幾近之。’勉齋黄氏則云:‘嘗聞之師曰,“敬之為義,惟畏足以盡之。蓋敬者,人心畏悚之名也。故字之从人从敬則曰儆,从言从敬則曰警,从手从敬則曰擎,無非畏悚戒懼之義。”先儒有以主一無適言者,有以常惺惺言者,皆足以發明主敬之意而訓義親切,使人體而易知。則未有易畏之一字也。’案:黄氏説與子重所記不同,而朱子所跋薛畏翁畫贊亦曰‘惟畏可以近之’,實先生親筆,則曰近者為當。況畏於敬雖最切,然其字有二義,若所謂祗畏、抑畏、寅畏,皆敬之意也。至所謂畏怯畏懦之屬,又安得為敬乎?是又不容不辨。
‘尹氏曰’云云。
蒙引 尹氏注不知重在知不知上,乃謂‘〔小〕人不務修身誠己’,故不畏。與本文意小異,故在圈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