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原唐李寿墓乐舞线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原唐李寿墓乐舞线刻

三原唐李寿墓乐舞线刻

唐朝乐舞文物。李寿为唐宗室,开国功臣,封淮安靖王,贞观四年(630)卒于长安。其墓位于陕西三原焦村附近,1973年发掘。乐舞线刻分舞伎图,坐部伎图和立部伎图三部分。舞伎图位于椁内西北侧,舞女六人,梳双环髻,穿窄长袖内衣,套方领宽袖襦,长裙曳地,分上、中、下三列,两两相对起舞;腰肢微弯,舞姿舒缓,属软舞类。坐部伎图位于椁内北壁,与舞伎图紧邻,计有女乐十二人,均梳低螺髻,穿窄袖上衣,束长裙,跪坐,分上、中、下三排,每排四人,所执乐器从左至右分别为:竖箜篌、琵琶、曲颈琵琶、筝;笙、横笛、排箫、筚篥;铜钹、答腊鼓、腰鼓、贝。这三排乐器按其性质实为弦乐、管乐、打击乐,排列合理有序。立部伎图位于椁内东壁南侧,亦有十二名女乐,穿着与坐部伎相似,乐器顺序为:上排笙、排箫、竖笛、铜拔;中排横笛、筚篥、琴、大筝;下排琵琶、曲颈琵琶、琵琶、竖箜篌。突出管弦乐作用。唐代宫廷乐舞,由太宗时分为十部伎,后又分为坐部伎与立部伎两大类。白居易《立部伎》诗:“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李寿墓坐部伎线刻有笙有鼓,立部伎线刻有笙无鼓,对照白居易诗所云,当是唐代初分坐部伎、立部伎时的演奏形式,对研究唐初乐器配置及二部伎的历史演变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浮山唐天圣宫乐舞线刻   洛阳龙门石窟唐乐舞石雕 ☛
000082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