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桑蚕业sɑnyuɑn sɑnɡcɑnye
地方传统家庭副业。明成化《三原县志》有“桑丝设市于清河北(即北城)”的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原县有桑树3470株。至清代,农村植桑养蚕日渐普遍。民国时期,仍为农家家庭副业之一。建国后,当地桑蚕业有过两次大发展。1966年,县人民委员会动员各社队特别是原区队栽桑养蚕,当年集体栽桑1319亩,社员在庄前屋后零星栽桑5000余株。文化大革命期间,桑蚕业受到极大影响。1978年以后,桑蚕业起死回生。1979年建桑园87亩,零星栽植3000多株。至1988年,桑园发展到8474亩,年养蚕500张,产茧1万余公斤,独李、西阳、陵前、马额、新兴等乡镇,桑园面积较大。第二次发展时期,由于盲目强调大量培育桑苗,对市场信息缺乏了解,桑苗滞销,给种植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桑蚕业又一次陷于低谷。2002年以西阳为主,有桑园2000多亩,养蚕户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