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5_144先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5_144先進

【先進】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章
欲損過以就中也。注。
按:過即末文勝之過也,中即先進文質之適中也。
‘子曰從我於’章
並目其所長止於此可見。注。
按:‘政事、言語、文學’者,非不用力於德行,而特其才優於三者,故各因其長處而稱之。
‘子曰也非助我’章
胡氏曰止顔氏云爾。注。
按:‘聖人之謙德’指‘助我’一句,‘深贊顔氏’指‘無所不悦’一句。或疑非‘真以助我望之’,而假設此言,似乎不誠。然聖人常懷謙謙之意,此等之言,不期然而然,非不然而僞辭以示人也。
‘孝哉閔子騫’章
孝友之實止著於外。注。
按:‘孝友之實’即實德,實德即至誠。蓋其至誠積中著外,故父母兄弟稱之,而人皆信之也。大舜之孝,只是至誠而已。人或以至親稱其孝謂積中,人無異辭謂著外,非是。
顔淵顔路請車’章
胡氏曰止豈獨視有無而已。注。
按:‘驂可〔以〕脱而復求、命車不可〔以與人而〕鬻諸市’,及‘為所識窮乏者’不可‘勉〔强以〕副其意’[1],此是本章所不言之意,而胡氏推説出來,以著明聖人制事之宜。苟非精理之識,高明之學,不能如是。其視蘇氏‘行禮視吾有無’之説,不啻天壤之判矣。
顔淵死門人欲厚葬’章
門人記夫子所以處之止義之盡也。小注。
按:‘仁之至’指‘天喪予’、‘哭之慟’章,‘義之盡’指‘不許請槨’、‘責厚葬’章也。
季路問事鬼神’章
未知生,焉知死。
按:氣聚氣散,固為死生之理。而亦須知生順死安之道,然後方為知生知死矣。
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也。注。
按:‘一而二,二而一’,其説有二:以氣言,則生與死、人與鬼固二,而實一氣之聚散屈伸,此以氣言也;事生之道、事死之道固二,而實一個理也,此以理言也,非若理氣之一而二,二而一也。小注朱子所謂‘氣則二,理則一’,亦非理氣對説也,只以生與死、人與鬼對言,而謂之氣二理一也。
閔子侍側’章
尹氏曰止不得其死之理。注。
按:剛强非謹慎保身之道,而有暴虎憑河之失。此終有戰國時俠氣,乃取禍之道,故有不得其死之理。若能變其粗厲之氣質,反之於中和之地位,則何慮乎禍患?其道在於致其知識,誠其操存,自勝其人欲之私,充之以德義之勇,然後可以能變化氣質,無負聖訓。而子路終不能然,未免浪死之譏,惜哉。
人為長府’章
言不妄發止有德者能之。注。
按:‘言不妄發’,時然後言者也;‘發必當理’,言無不中於理者也。繼之以‘有德者能之’者,‘有德’‘必有言’,既有聖人之訓,而閔子‘誾誾’,又是孝純之德著於言動,故推本結之,以是而深贊美之也。集注隻字片言,無非切於學者也。
子貢也’章
雖若勝於愚不肖止失中則一也。注。
按:子夏雖不可謂愚不肖,而猶未免於不及。蓋由氣質之偏有差等,雖有過不及之淺深,而既是不及於中,末流之獘,謬以千里,而終未免流於異端。則其不及之流獘,與愚不肖何間哉?
季氏富於周公’章
范氏曰止以仕為急故也。注。
按:黨於季氏,聚斂附益,初由於以仕為急。而以仕為急,實是心術不明,不能反身修德之致,故范氏推本言之。蓋治心之術不明者,格致之功不至也;不能反身而誠者,誠正之功不篤也。所以學者貴窮理、務存養也。
也愚’章
也魯。
按:以注所言‘竟以魯得之’,及‘學以誠實為貴’,及‘曾子〔之才〕魯,故其學也確,所以能深造乎道’等語觀之,則曾子之魯非直鈍根之意,竊恐帶得誠勤篤確之稱。人一己百,不得不措,從師十年之内,得聞‘一貫’之旨,則豈止鈍根不明而然哉?先師嘗謂愚曰‘聞諸尤庵,以為比之顔子則魯’云。淺見愚、辟、喭,俱非比顔子而稱之,則獨於曾子謂之比顔子而云然者,未知如何也。
楊氏曰‘四者性之偏’。注。
按:此所謂性,即氣質之性也。氣質之性與本然之性,非有二也。時為氣質所拘,有愚、辟、喭之偏也。
子張問善人之道’章
不踐迹,亦不入於室。
按:踐迹,即考聖賢之成法,而蹈聖賢之舊迹者也。此即學也,而兼知行而言也。質美,故縱不學而自不蹈於迹。然惟不學,故亦無由入於聖人精微之域也。
‘子曰論篤是與’章
子曰論篤止色莊者乎?
按:‘君子者乎,色莊者乎’云者,若只以論篤而許與之,則有言之君子及色莊之小人未可以卞。觀人之道,不當但以言貌輕許,而必須詳觀其行事之誠為也。
言指論字,貌指色字。小注。
按:色莊二字,是兼論篤而言。饒氏所謂‘色字該言貌而言者’,果好。集注所謂‘不可以言貌取人’者,恐亦以色字兼包言貌看也。今以色字只指貌云者,可疑。
子路問聞斯行諸’章
也退,故進之;也兼人,故退之。
按:‘退’謂不及於人,‘兼人’謂過於人。集注所謂勝人,即過於人之謂也。進之者,謂引其不及而進之,使及於道;退之者,謂抑其過而退之,使合於道也。
‘子畏於’章
子在,何敢死。
退溪曰:‘夫子既在,則無可死之理。但夫子雖存,被人横加暴辱,必欲屈伏而使之從亂,則必不偷生而苟免也。’
胡氏曰止以犯人之鋒乎。注。
按:此章可見夫子遇亂危遑之實,及師生間處變之義。而胡氏説,其於處義之節極其精微,而無復餘蕴矣。世降道晦,事一之義不明,非惟不致死而已,至有操戈而攻之者,可慨也已。
季子然仲由冉求’章
自多其家得臣二子。注。
按:‘自多’之多,猶美也、矜也。
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按:二子仕於季氏,不能正其僭竊之罪,而又不能潔己而退。故‘大臣事君,不可則止’之節,夫子特舉言之而不許焉,其警之也深矣。
弑父與君,亦不從也。
按:亦之一字,意謂他事容或從之,而弑逆大惡亦必不從云也,其意陰折季氏不臣之心也。
子路使子羔宰’章
子路曰止然後為學。
按:夫子以‘賊夫人之子’責之,而子路對以‘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則是已曉聖人之意在於未學者不可遽使治民之意。而不遜辭質問,反為大言以强辨之也,此所謂‘口給以禦人’也。
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按:‘是故’二字,即承上之辭。子路‘讀書’之言乃本非其意,而故為此口給以禦人,故夫子即承此而言曰‘人之言語有如是,故我本惡人之佞者’云耳。
子路之言非其本意止特惡其佞也。注。
按:子路,初非以政為學,而至聞夫子之言,已喻‘學而後入政’之意,則當自反省,雍容更質,而乃反自知理屈,口給以禦,故曰‘非其本意’也。子路已略曉聖意之所在,則在夫子,不必費辭更告,而只口給禦人之失所當深責,故‘不斥其非,而特惡其佞’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問之者欲知其自知止知有未至而自厲。小注。
按:‘欲知’之知字,夫子知之也;‘自知’之知、‘知有未至’之知字,指諸子之知也。蓋謂問之而各言其志,然後又示之以許不許,則諸子當自知其學之未至而有所勉勵也。如夫子哂、與之後,諸子豈不有所勸厲也哉?
朱子子路使民止後世之。小注。
按:子路使民,以向義為言,非若之以譎詐陷民。冉有足民,必以均賦,則非若之只務富强。
曾點之學,蓋有以見夫人欲盡處止隱然自見於言外。注。
按:‘人欲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满’者,聖人然後能如此也。曾點於此有見焉,故其動静從容,其言志又能即其位,樂其常,而可見有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趣。未知朱子何以知也之能見人欲盡處,天理充滿之趣耶?曰:以其動静言志處想像出來也。自然當然者,天理也。物累無蔽而天理發見,則萬物各當其理,而氣象藹然和順故也。也已見此大意,故其氣象胸次灑落清明,其志意所撰各當其理。浴、風雩、詠歸之際,灑落清明果如何也?即其所居,對景同樂之趣各得其當,又何如也?言其所學,行雖不掩,而言其理趣之高,宜得聖人之許也。又按:聖人問之以‘爾何如’,則是以設施處問之。而則初無舍己為人之意,似非答問之道。而其灑落之理趣,既是設施之本源,而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氣象,可做之事業,則此雖有若將終身之意,若充其實,則乃位天地、育萬物之義,正合於聖人之問也。○又按:‘動静之際從容’,是指‘鼓瑟希,鏗爾,舍瑟’等而言;‘言志不過即其位、樂其常’,是指‘暮春、詠歸’而言,即本文所有。而‘人欲盡處’及‘胸次悠然’以下云云,乃本文所無,而就本文翫味,想像之意思,默會推出來。故陳氏小注再言‘自無中形容出有來’,上段就其見處説,下段就其樂處説也。
視三子規規止有以識此矣。注。
按:氣象指‘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氣象而言。‘有以識此’之此字,承上氣象字而言也。
所谓天地生物之心止无所倚着而不察乎此。小注。
按:‘不察乎此’者,‘此’字指上‘天地生物之心,對時育物之事’而言也。若以曾點之心但謂之‘曠然無〔所〕倚著’,而不察其為生物之心、育物之事,則是近於虚無寂滅之學云也。
此所謂大本,所謂忠,所謂一者是也。小注。
按:大本,中庸所謂‘天下之大本也’。忠與一,即‘一貫’之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之忠也。私欲浄盡,天理渾然,則此則忠也、一也,位天地、育萬物之本領也。曾點雖未做到這地位,而觀其言志,則其見已到這田地。其所言理趣即所謂‘大本’與忠與一也。
曾點氣象固是從容灑落止不可以一事言也。小注。
按:浴意思只是無一點塵念私意,故胸次灑落,氣象從容也。若能恢拓此胸襟,推擴此氣象,不惟見到這裏,若能做到這裏,使人欲浄盡,天理融徹,則天德光明,王道自行,何難乎之治平也。
三子所言者事功止行處之實。小注。
按:學者從事於格致誠正之功,通達乎修齊治平之道,篤工於戒懼、謹獨之實,至於全體不息之仁,則自然做到之見處,而其體立矣;沛然行乎三子行處,而其用達矣。此所謂全體大用之學,而‘經綸、位育’不難做矣。
程子曰止卻只在此。注。
按:‘古之學者,優遊厭飫,有先後之序’者,言古學者之用工,優遊厭足,循序漸進,無躐等之獘也;‘後之學者好高’者,是言不能優遊厭飫,循序而進也。‘遊心千里之外,〔然自〕身卻〔只〕在此’者,是言務高反卑之害也。中間三子言志自是實事者,是言務實誠篤,無高遠之獘也。小注陳氏所謂‘此條專言三子言志平實,無高遠之弊’者,此之謂也。
子路只為不達為國以禮道理止便是這氣象也。注。
按:‘為國以禮道理’,何以為氣象也?為國以禮,語其極則即‘篤恭而天下平’也。若通達此道理,則便是氣象也。
曾點漆雕開已見大意。注。
按:‘大意’即此道自然當然之義也。曾點胸次清明在躬,志氣如神,而其意思氣象即天地萬物各得其所之妙,則此非見得自然當然道理乎?漆雕開所謂‘吾斯〔之〕未能信’之斯字,已見天下萬物莫不皆有當然恰好之理,而特未能見得詳,不能做得無虧欠之謂也,此非見得自然當然道理乎?

☚ 05_143鄉黨   05_145顔淵 ☛
000008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