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银
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即实际流通中的各种白银银锭。中国以银为币始自汉代,盛行于明清两代,至清末方有实银和虚银之分。实银名称和形式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四种:一为元宝,普通称宝银,亦称马蹄银,因形似马蹄而得名。每枚重五十两。元宝形式亦有多种。二为中锭,重约十两,亦有多种形式,常为锤形,亦有作马蹄形者,称小元宝。三为小锞子或锞子,形似馒头,但亦可随意铸成各种形状,重约一二两到三五两,又称小锭。四为一般碎银,有滴珠、福珠等名称。重在一两以下。实银为称量货币,称量的秤称作平,全国有多种平,如库平、关平等。实银单位为两,但因称量的平不同,故又有多种两,如库平两、关平两等,各不相等。辛亥革命以后,实银继续使用。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从法律上废止了实银的使用,但在实际上银两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