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速写山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速写山西 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别称山右。春秋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公元453年,赵、魏、韩三分晋国,故又别称“三晋”。面积十五万六千多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东缘,南北长约550公里,东西宽约290公里,境内山峦起伏,峡谷相间,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大陆季风气候区的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全省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0℃—20℃,最低气温为0℃—7℃,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50毫米。 山西以多山多矿着称,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山峦连绵,峰峦起伏,雄险巍峨。矿产资源丰富,为“煤铁之乡”,能源重化工基地。 山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1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省南部。春秋时期,山西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领地,战国初,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立为三国,三国与秦、楚、齐、燕并列为战国七雄。到隋代,山西中部的太原城,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唐朝发祥于太原,李渊父子建都长安后,称太原为“北都”。金、元时期,山西省的经济、文化在北部中国居领先地位,到了明、清两代,山西省的工商业发展很快,对全国有较大的影响。 悠久的文化给山西大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与人文胜迹。山西现存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时期的70%以上,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有九千余座寺庙、庵观,祠宇、楼阁、古塔、戏台、桥梁、陵墓、城池、官邸、衙署等遍布全省。五台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仁王库庙正殿、平顺天台庵佛殿、五台南禅寺大殿是全国较完整的四座唐建实物。此外,全省还有寺观壁画两万多平方米,较好的约七千多平方米,仅次于敦煌莫高窟。在三晋大地上,横亘着从战国到明、清两代多年中修筑的七千多里长城,现存有遗迹可辨的三千余里,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娘子关、天井关等关口雄踞太行要隘,阅尽历史沧桑。 山西省的主要景点有黄河壶口瀑布、北岳恒山、佛教圣地五台山、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晋祠,保存完整的平遥古城等。 山西省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铁路连接各省,航空辐射全国。山西省铁路交通有京原线、石太线通往北京,以及直通上海、济南、西安、郑州、包头、石家庄等地的列车。民用航空有从太原飞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西安、延安、兰州、西宁、成都的航班。全省公路通车里程3.2万公里。所有县区都有汽车通往。 山西六大盆地卽太原、大同、忻州、临汾、运城、长治盆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