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脂溢性角化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脂溢性角化病 本病又称老年疣、脂溢性疣、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是角朊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表皮良性肿瘤。 〔诊断要点〕 一、多见于30岁~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男性居多。 二、好发于面、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其次为躯干。 三、损害通常多发,单个损害数毫米至1厘米左右,为淡褐色、黑褐色或黑色略隆起的扁平丘疹,边缘清楚,表面粗糙,可呈疣状,常覆有油腻性鳞屑,剥去鳞屑可再生。 四、慢性经过,无明显自觉症状,极少数可发展成基底细胞癌。 五、损害突然发生,迅速增多者,可并发内脏肿瘤。 六、病理变化 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病变下界平坦,与两侧正常表皮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棘层肥厚的表皮中常见两型细胞,即鳞状细胞和基底样细胞。根据病理变化特点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 〔鉴别诊断〕 一、光线性角化病 皮损更干燥,角化明显,有较硬的痂皮,与基底固着,不易剥离,属癌前期病变,有癌变象。 二、扁平疣 青壮年发病,有时可见同形反应,病理变化不同。 〔治疗〕 一般不需治疗 要求治疗者可采用下列方法除去病变,但不能防止其在原位或其他处再发,再发再治仍有效。 一、药物治疗 (一)5%5-氟脲嘧啶软膏,每日2次外用,可使损害逐渐消退。 (二)30%~60%三氯醋酸溶液外涂剥脱治疗,较小损害数次可脱落。 二、冷冻疗法 (一)液氮冷冻。 (二)氯乙烷冷冻 氯乙烷为局麻药,喷于皮损后可使局部产生约-20℃低温,并使局部失去痛觉,使损害变脆变硬。常与刮除术联合应用。 三、刮除术 (一)单纯刮除 常规消毒,用刮匙用力刮除损害并刮净残留皮损,以30%~50%三氯醋酸溶液压迫止血,最后涂2%龙胆紫液。 (二)先用氯乙烷冷冻使损害变脆,之后进行刮除治疗,方法同上。 四、激光治疗。 五、手术切除 对确诊的癌变损害,可予手术切除治疗。 六、突然发生多数皮损时,应做系统的身体检查,以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并予以相应治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