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洋地黄毒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洋地黄毒甙 洋地黄毒甙又名洋地黄毒素、地吉妥辛。 【作用特点】 洋地黄毒甙为紫花洋地黄叶中最主要的基本成分,作用同洋地黄叶。 (一)在胃肠道吸收,适于口服,吸收完全,疗效恒定。口服后2小时开始生效,效力最强时间8~12小时,中毒症状消失需3~10天,效力完全消失需12~20天。特点是作用较慢、持久,有蓄积性,吸收完全。 (二)也可静脉注射用药,30分钟开始生效,2~8小时发生最大效能。 (三)主要在肝内代谢破坏,故可应用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例。洋地黄毒甙的转化物为狄戈辛,服用量的5%以狄戈辛的形式经尿排出。 【适应症】 同洋地黄。 【禁忌症】 同洋地黄。 【用法和用量】 洋地黄毒甙片剂每片0.05或0.1毫克;针剂每1毫升含0.2毫克。详见表4~2。 表4~2 洋地黄毒甙的用法和用量 【注意事项】 其副作用同洋地黄。凡能增加肝酶活性的药物,如苯巴比妥钠、保泰松及苯妥因钠等,均可促进洋地黄毒甙的代谢。若二者合用时,要注意适当增加后者的剂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