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分别贫富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分别贫富法 是我国道教初期经典《太平经》的一部分,成书于东汉时期。 其中涉及到消费的主要观点是,把生产和拥有消费品的品种作为划分贫富的重要标准。“是故古者圣王治,能致万二千物,为上富君也。善物不足三分之二,为中富君也。 不足三分之一,为下富之君也。 无有珍奇善物,为下贫君也。万物半伤,为衰家也。 悉伤为下贫人。”其意为,古代明君治国,其最富的标志,是能使国家生产出12000种物品。而生产不足三分之二的有用消费品,为中富之君。生产不足三分之一者,为下等富君。 而无任何消费品生产者,为贫穷国君。万物损伤了一半,就是衰败的国家。 全部损伤就是最穷的人了。所谓富,是指一切物品都齐备且充足,有一件东西不具备,就不算是富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