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Jiào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北方多有: 辽宁之清原、盖县,河北之涉县,山西之太原、运城、临汾,河南之义马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姓氏考略》 据 《潜夫论》 注云:“宋微子后有教氏。”此当系出子姓。 元代有教化;明代有教辅置,稷山县丞。 教jiào❶教化。張衡《西京賦》:“帝者因天地以致化,兆人承上教以成俗。” ❷教育,教誨。張衡《七辯》:“學而不厭,教而不倦。” 教jiào❶使也。金昌绪(一作盖嘉运)《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枝上啼。”杜荀鹤《春宫怨》诗:“承恩不在貌,~妾若为容。”韩偓《南浦》诗:“直~笔底有文星,亦应难状分明苦。”苏轼《水龙吟》词《咏杨花》:“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坠。”又《贺新郎》词:“帘外谁来推绣户,枉~人梦断瑶台曲。”又《虞美人》词《与秦少游维扬饮别》:“谁~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凡此教字,均使义也。周邦彦《玉楼春》词:“酒边谁使客愁惊,帐底不~春梦到。”教与使互文。教字使义,最为习见。又见“交”。
❷给也;能也;得也。李贺《大堤曲》:“青云~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此教字与与字互文,教绾,犹云给绾也。周邦彦《还京乐》词:“怎得青鸾翼,飞归~见憔悴。”教见,给见也。又《留客住》词:“待拟沉醉扶上马,怎生向主人未肯~去。”言不给我归去也。又《法曲献仙音》词:“待花前月下,见了不~归去。”言不给伊归去也。张镃《宴山亭》词:“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留住,直到老不~归去。”陆淞《瑞鹤仙》词:“待归来先指花梢~看,却把心期细问。”教看,给看也。以上为给义。晏几道《虞美人》词:“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改。”此教字为能义,谁教,犹云那能也。周邦彦《蝶恋花》词《咏柳》:“拟插芳条须满首,管~风味还依旧。”管教,犹云定能也。赵辑《宋金元人词》刘镇《感皇恩》词:“好景良辰,满堂和气,唱个新词管~美。”曹元宠《相思会》词:“住个宅儿,只要不大不小,常~洁净,不种闲花草。”常教,常能也。《董西厢》三:“你还待~跳龙门,不到得恁的。”此红娘调侃张生语,不到,犹云不料;恁的,指张生跳墙而言。教跳,能跳也,言读书人准备能跳龙门,博取功名,不料得乃跳墙也。以上为能义。柳永《集贤宾》词:“争似和鸣偕老,免~敛翠啼红。”义同上。周邦彦《醉桃源》词:“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若~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若教,若得也。按此暗用蝇附骥尾意。高观国《兰陵王》词:“只愁入夜东风恶,怕催~花放,趁将花落。”言催得花放也。王实甫《丝竹芙蓉亭》剧:“我怎肯~信断音乖,则(只)要你常准备迎风户半开。”肯,犹会也,参见359页“肯”。怎肯教,犹云怎会得也。《金线池》剧一:“卜儿云:‘你要嫁韩辅臣,这一千年不长进的,看你打《莲花落》也!’正旦唱:‘他怎肯~一年春尽又是一年春。’”按一年春尽一年春,为《莲花落》词文。以上为得义。又见“交”。 教 教❶使。杜荀鹤《春宫怨》:“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亦作交。 ❷能,得。晏几道《虞美人》:“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此犹云谁能改。 ☚ 圚">  圚 旋 ☛ 教 教交使、令。欧阳修《渔家傲》(一夜越溪秋水满):“罢采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头转。荷叶又浓波又浅,无方便,教人只得抬娇面。”唐宋时期“教”亦作“交”。史达祖《临江仙》(草脚青回细腻):“莫交无用月,来照可怜宵。”张镃《宴山亭》(幽梦初回):“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留住。直到老,不教归去。”“不教”,不使。周邦彦《蝶恋花》(晚步芳塘新霁后):“拟插芳条须满首。管教风味还胜旧。”“管教”,定使。高观国《兰陵玉》(洒虚阁):“只愁入夜东风恶。怕催教花放,趁将花落。”“催教”,催使。 ☚ 梳裹 教受 ☛ 教 昔孙叔敖乘马三年,不知牝牡,称其贤也。[1] (《诸葛亮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艺文类聚》、《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孙叔敖:春秋时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人。蒍氏,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官令尹。为政注重法治,任用贤能。邲之战,辅楚庄王指挥楚军,大胜晋兵。曾在期思、雩娄(今河南商城东)兴修水利工程。又传开凿芍陂(今安徽寿县安丰塘),蓄水灌田。 教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1] (《诸葛亮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太平御览》、《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资:取资;凭借。《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淮南子·主术训》:“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水为资。”锦:应指蜀锦。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丝织品之一。产于四川,故名。西汉时即有很多花色品种。现代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图案题材广泛,多为神话故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等。按传统构图大体可为雨丝锦、方方锦、条花锦、散花锦、浣花锦和民族缎六种。 教jiào❶使,让。白居易《瑟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❷给,与。李贺《大堤曲》:“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教 教jiào❶教导,教诲。《小雅·车舝》二章: “辰彼硕女,令德来教。”朱熹《集传》:“辰,时。硕,大也。辰彼硕女,则以令德来配己而教诲之。” 《鲁颂·泮水》二章:“载色载笑,匪怒伊教。”郑《笺》: “僖公之至泮宫,和颜色而笑语,非有所怒,于是有所教化也。” ❷教令,政令。《大雅·抑》十一章: “匪用为教,覆用为虐。”郑《笺》:“忽略不用我所言为政令,反谓之有妨害于事,不受忠言。” ☚ 聊 教诲 ☛ 教读音j·iao(-),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古肴切,平,肴韵。 ❶教书;教学。 ❷传授。 ❸使;令。 上一条: 澆 下一条: 椒
教读音j·iao(ˋ),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古孝切,去,效韵。 ❶教育;教养;教学。 ❷教导;管教。 ❸宗教。 ❹姓。 ❺文体的一种,上对下的告谕。 上一条: 覺 下一条: 滘 教〔jiao〕 sheab. 教书 〔jiao shu〕 sheabndeud.
教〔jiao〕 jaob。 教师 〔jiao shi〕 laot sid. 教室 〔jiao shi〕 jaob shil 教唆〔jiao suo〕 jid caob. 教育 〔jiao yu〕 jaob youl. 教员〔jiao yuan〕 jangs ndeud;jaobyanl. 教《广韵》古孝·效;gà‖jiào见下。 教{}四5268①形痊愈。古西北方言。《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女男得病阿娘忧,未~终须血泪流。」②介把。西南官话。湖北襄阳、光化。③动搀和(多指浇汤)。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饭忒燥,约拿点儿粥~~。④动校验。吴语。浙江象山。樊恭烜《浙江象山方言》:「《说文》:『斠,平斗斛量也。』古岳切。俗凡以此斗校彼斗呼如~,即『斠』之转平也。」⑤动换;调换。⑴赣语。江西宜春〖kau44〗。跟你~本书看‖~嘎嘎用粮票等换蛋。江西新余〖kau42〗。~东西‖~开钱来换另钱。⑵客话。广东梅县。秋霞《梅县童歌》二:「买条马来骑,马会走,~条狗,狗会吠。」⑥动安放。赣语。江西新余〖kau42〗。~门。⑦形稀。闽语。广东揭阳〖kau33〗。水落加住~,水落减住极水加得多就稀,水加得少就稠。   教jiāo传授 △ ~书育人∣~学生汉语课。 另见395页jiào。
教jiào❶教诲;教育 △ 请~|身~重于言~。 ❷指宗教 △ 佛~|~徒。 ❸使;命令 △ 老师~我来叫你|敢~山河换新装。 ❹姓。 另见392页jiāo。 教传授知识、技能:~书︱~学︱~课︱包~。 另见 jiao。
教❶教育;指导:~学丨~授︱~师︱~员︱~官︱~室︱~具︱~鞭︱~本︱~材︱~案︱~务︱ ~习︱ ~导︱~训︱~益︱~练丨~养丨~正丨~诲(hui)︱文~︱宣~︱执~︱罢~︱请~︱讨~︱求~︱叨(tao)~︱承~︱赐~︱见~︱候~︱领~︱指~︱聆(ling)~︱受~︱雅~︱管~︱说~︱调(tiao)~︱家~︱遗~︱言~︱身~︱助~︱~学相长(zhang)︱屡~不改︱谆(zhun)谆~诲︱因材施~︱言传身~︱孺(ru)子可~︱移樽就~丨不吝指~。 ❷使;令:~唆(suo)。 ❸宗教:~派︱~会︱~堂︱~条︱~规︱~义︱~廷︱~皇︱~主︱~士︱~徒︱国~︱释~︱佛~︱道~︱信~︱在~︱传(chuan)~︱说~︱三~九流。 ○儒~(指儒家,从南北朝时 起称儒教)︱礼~(根据儒家思想制定的礼法条规和道德观念)。 另见 jiao。 教jiāo传授知识或技能:教太极拳│教学生识字。 另见248页jiào。
教jiào❶ 教学,教育: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屡教不改。 ❷ 宗教:佛教│伊斯兰教。 ❸ 使,令:敢教日月换新天。 ❹ 容许,听任:妈妈不教我去。 ❺ 被:花瓶教孩子给撞到地上去了。 ❻ 姓。 另见246页jiāo。 教jiāo把知识或技艺传给别人。 【词汇】教书︱教学 【组词】教语文︱教儿歌︱教徒弟︱手把手教 【例句】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 他坐在风琴前面,让我们先唱一支学校里新教的歌。 【近义】传︱授 【反义】学 教(1次) 指教。君将何以~之《卜》 另见jiao
教见[遗教] 另见jiao 教jiāo指教。《卜居》:“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王逸注:“整容仪也,愿闻其要。”金开诚校注:“何以教之,有何见教。” 另见“jiào”
教jiào❶政教,教化。《尚书·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九辩》:“愿慕先圣之遗教。” ❷ 教育;训诲。《孟子·滕文公上》:“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卜居》:“君将何以教之?” 另见“jiāo” 教jiào设若是(设身处地的语气)。如:~我我可不答应。/~谁谁也心疼。 教jiao另见jiao。教唱 教读 教会 教书 教书匠 教书育人
教jiao另见jiao。教案 教本 教鞭 教材 教程 教导 教法 教父 教改 教工 教官 教化 教皇 教会 教诲 教具 教练 教龄教门 教派 教师 教室 教士 教授 教唆 教堂 教条 教廷 教头 教徒 教务 教习 教学 教训 教养 教义 教益 教育 教员教正 教主 罢教 赐教 从教 道教 电教 佛教 管教 国教 回教 家教 见教 就教 科教 孔教 劳教 礼教 领教 请教 求教任教 儒教 身教 施教 释教 说教 讨教 文教 邪教 信教 言教 遗教 异教 幼教 在教 指教 宗教 教导员 教科书 教师节教唆犯 教务处 教研室 教研组 教养员 教育学 教职员 拜物教东正教 基督教 清真教 天主教 耶稣教 犹太教 教材教法 教条主义 教学相长 三教九流 有教无类 法制教育 反面教员 人民教师 言传身教 因材施教 反对邪教,崇尚文明 教(一)jiào (二)jiāo【辨形】 左下子的一横变提,右是攵,不是夂。11画。形声。 【辨义】教(一)jiào ❶教诲,教育:教案|教本|教鞭|教材|教程|教导|教法|教范|教坊|教改|教工|教官|教管|教化|教具|教练|教龄|教师|教室|教授|教唆|教坛|教头|教务|教习|教学|教训|教言|教养|教益|教友|教谕|教导|教正|教导员|教科处|教科室|教科书|教科研|教师节|教唆犯|教学法|教研室|教研组|教养员|教育局|教育厅|教育学|教职工|教职员|教导有方|教学相长|爱教|罢教|帮教|保教|成教|赐教|带教|电教|管教|候教|家教|见教|劳教|礼教|聆教|领教|名教|母教|乞教|请教|求教|任教|社教|身教|说教|胎教|叨教|讨教|调教|文教|宣教|雅教|言教|遗教|幼教|支教|执教|指教|重教|助教|走教|科教片|性教育|政教处|主教练|不教而诛|屡教不改|明教不变|有教无类|身教重于言教|白衣教练|不屑教诲|超前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师|终身教育|谆谆教诲|保外帮教|不吝指教|奉令承教|孺子可教|言传身教|移樽就教|以法为教|因材施教|尊师重教|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❷ 指宗教:教案|教父|教规|教皇|教会|教门|教母|教派|教区|教士|教堂|教条|教廷|教徒|教义|教友|教主|传教|道教|佛教|国教|回教|旧教|孔教|儒教|说教|祆(xiān)教|新教|信教|殉教|异教|在教|主教|三教九流|拜物教|基督教|天主教|耶稣教|犹太教|九流三教|伊斯兰教。 ❸ 使;命令: 风能教船走。 ❹ 姓。 〔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不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不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 (二)jiāo传授(知识或技能): 教课|教书|教学|教唱歌|教书匠|教徒弟|教书育人|包教。 【辨析】 二音近义,都含“教育,传授”的意思。区别在于: 一、词性有所不同: 教(一)jiào作动词、名词,并作动词性、名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jiāo只作动词。 二、适用对象及范围不同:教(一)jiào既用于指具体事物,也指抽象事物,除表示“教育”义外,还指宗教和表示使令等,并用于姓氏,适用范围广;(二)jiāo只指具体事物,限用于“传授”义,适用范围窄。 教jiao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他爸爸在我们学校~化学|电视机里正在~大家唱这首歌|这种样式的毛衣怎么织?请你~~我。 另见jiao。
教jiao❶教育;教导:因材施~|~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教师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❷使;让:当时的情景真~人哭笑不得|碰上这种事,~我怎么能不生气! ❸容许或听任:上级不~这么干,咱们就别干|晚上妈妈不~他出去。 ❹〈介〉被:小孩~蛇咬了|电视机别~日光直射着。注意“教 ❷ ❸ ❹”又写作“叫”。 另见jiao。 教(反)学
教(同)导 化 (反)学 教jiāo传授知识:地下婆子们都笑道,“这可是一件奇货,这个乖可不是白~人的。”(五七·1362)狗儿笑道,“不妨,我~与你老人家一个法子。”(六·132) 另见jiao。
教jiào❶教导: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子有方的。(二·36)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也。(十·229) ❷让;叫:(晴雯)冷笑几声道,“我到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我替你们害臊了!”(三一·712)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你见个真佛去的呢。(六·135)原来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朋友冷子兴。近因卖古董合人打官司,故~女人来讨情分。(七·161) ❸被;叫: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二三·524)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你们带累坏了我。(七四·1828) 另见jiao。
教jiāo另见 jiao。
教jiào另见jiao。 教❶教謂禮義。《禮記·王制》:“脩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 鄭玄注:“教謂禮義。” ❷謂樂也。《禮記·樂記》:“教者,民之寒暑也。” 鄭玄注:“教,謂樂也。” ❸治而廣之,人放傚之曰教。《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教。” 鄭玄注:“治而廣之,人放傚之,是曰教。”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雜占部 > 珓簽 > 杯珓 > 教 教 jiào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通稱 > 校 > 教 教 xiào 教 教古代长官告属下的一种应用文。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教者,效也,出言而民效也。”汉·蔡邕《独断》:“诸侯言曰教”。“教”用以“饬职”,汉以后长官告属下皆可曰“教”。 ☚ 露布 演说词 ☛ 教;学○教jiāo(动)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学相长|~然后知困。 ●学xué(动)获得知识或技能:~然后知不足|~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活到老,~到老。 学←→教xué ← → jiào学:学习。 教:教导,指导。 【例】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 《琵琶行》)未尝得闻明教。(西汉·司马迁: 《史记·苏秦列传》) 教 教文体名。上对下的告谕,不限于帝王。如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梁简文帝《与僧正教》,江淹《建平王聘隐逸教》。 ☚ 玺书 奏议 ☛ 教jiào〖名词〗 一、政教,教化(8)。《原道》: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现在这个时候,却拿夷狄的办法,放在先王的政教之上,那难道不几乎全部变成夷狄了吗? 《待漏院记》: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这是因为三公经常研讨治国的方法,六卿严密分工,宣扬了那种合理的教化。《袁州州学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皇上在上面提倡,官吏在下面不响应,教化停滞,不能顺利推行。 二、教训,教导(15)。《郑伯克段于鄢》:称郑伯,讥失教也。——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放弃了对弟弟应有的教导。《单子知陈必亡》:故先王之教曰。——所以先王的教训说道。《寄欧阳舍人书》: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敢不接受您的教导而加以详细补充呢。
教jiào〖动词〗 一、教化(3)。《原道》: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古代教化人民的人只占有其中之一,如今教化人民的人要占其中之三。《讳辩》: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创作法令制度来教化天下百姓的人,不是周公、孔子吗? 二、教导,教育,训诲(27)。《石碏谏宠州吁》: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我听说疼爱儿子,应该用规矩法度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子鱼论战》:明耻、教战、求杀敌也。——说明战败是耻辱,教育士兵要英勇奋战,就是为了努力杀敌。《泷冈阡表》: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边抚养我,边教育我,使我至于成人。 三、读jiāo。传授(1)。《信陵君救赵论》:侯生教公子以窃符。——侯生把偷窃兵符的计策传授给了信陵君。 四、读jiāo。使,令,让(3)。《里革断罟匡君》: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现在鱼儿正是孕育的时候,不让鱼儿长大起来,还放下网去捕捉,真是贪得无厌啊。《桐叶封弟辨》: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实行它,这就是周公在使成王成就过错啊。 教jiāo传授(知识技能)。《孔雀东南飞》:“十三~汝织,十四能裁衣。” 另见266页jiào。
教jiào❶ 教导,指教。《论语·子路》:“以不~民战,是谓弃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 ❷ 教化,教育,政教。《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申之以孝悌之义。”韩愈《原道》:“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之上,几何其不胥为夷也?” ❸ 指宗教。《新唐书·后妃传上·文德长孙皇后》:“佛、老异方~耳。” 另见264页jiāo。 教 教指点;教导。亦作对他人来信的敬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罗振玉《与缪荃孙》:“久不拜~,积想殊殷。” ☚ 航示 大教 ☛
教 教指教。梁启超《覆刘古愚山长书》:“既承相爱,亦以奉尘,尚祈~之。” ☚ 匡益 教导 ☛ 教*BDCC ㈠jiāo❶传授知识或技能:~书/~识字/~唱歌/~孩子们弹琴/师傅耐心地~,徒弟认真地学。 ❷〈文〉使,令,让:但使龙城飞将在,不~胡马度阴山。 ❸〈文〉能够:旧意谁~改。 ❹介词,表示被:狂客被歌酒迷,好花~风雨僝。 ㈡jiào ❶诲育;训导:~诲/~育/管~/请~/指~/因材施~。 ❷指宗教:道~/佛~/基督~/伊斯兰~/信~者。 ❸〈文〉指某种学说或学术派别:虑羲(即伏羲,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作十言之~/学道、学儒、学墨诸家,分门各为一~。 ❹〈文〉官府的谕令、谕告:~出毕行/谢脁为东海太守,下~扬其风概。 ❺姓。 传授 传授传(~人) 授(遗授;指授;训授;转授;移授) 教 传授和学习:传习 教师把知识、技能传给学生的过程:教学 教学方法:教法 孔子的教学方法之一:不悱不发 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给别人:传经送宝 把高超的技能和诀窍传授给人:金针度人金针度世 传授和继承:传承 传袭 师徒间学问、技艺等递相传承:衣钵相传 衣钵相承 前人学问、技艺等的递相传承:衣钵之传 美德相继传承:重徽迭照 师父传业于弟子:薪尽火传 师生递相传授:传薪 薪传 口说耳听,转相传授:口耳相传 口耳相承 以通信辅导方式的传授:函(函授) 当面传授:面授(~机宜) 用言语表达或传授:言传(~身教) 口头传授:口传 口授 用说和听的方式传授知识:口传耳授 用口讲和手把手教的方式把技艺传授给别人:口传手授 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传心授 言传心授 心授口传 心传口授 口授心传 不形成文字,只是口头相传:口口相传 讲解传授:讲授 讲教 指导传授:指授 指点传授:指受 感化传授:感授 递相传授:相继 相传 正宗的传授:嫡传 私下里传授:私相传授 暗中把高超的技能和诀窍传授给人:金针暗度 金针偷度 暗度金针 一次次地反复传授教导:前传后教 用心教授:心授 一个派系的学术观点、技艺等数代一对一地往下传授:一脉单传 学术传授不绝:薪火 不是合适的人不传授:非人不传 平素没有积累,临时从这里学,又到别处去传授:现买现卖 错误的传授或传播:误传 (把技艺、学问教给别人:传授)
另见:教授 传给 技艺 学问 ☚ 讲授 传授知识 ☛
教化1 教化1教(神教) 化(扰化) 风(风声;风化;风动;风范) 陶匏 对教化的美称:灵化 教化百姓:化民 调民 顺民 教化民众:训俗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作新 继承良好的风尚传统,秉承朝廷的旨意教化大众:承流宣化 陶冶教化世俗:陶世 称颂帝王的教化:咸若 皇帝的教化:王化 皇教 皇猷 皇风 皇帝的教化、政令:皇教 王者的教化:王教 王风 尊长的教化:钧播 国家的教化:邦化 国教 儒家的教化:儒化 佛的教化:佛化 法化 女子的教化:阴教 妇女的教化:阴化 施行教化:敷政 布政 布教 布化 致化 化易 布施教化:敷教 开展教化:开化 道德教化见成效:偃草 忽视教化:怠教 受到教化:穆如清风 (教育感化:教化) ☚ 感化 教化方式 ☛
教育 教育教(~训;~学;~材;言~) 育(~人;美~;体~;诲~) 养(养成) 教育和课试:训课 教育童蒙:蒙养 教育学生:课徒 教育弟弟:顺弟 教育人材:菁莪 育材 教育人民:教民 以国之常法教民:训经 帮助丈夫,教育子女:相夫教子 对妇女的教育:妇学 教育要趁早:教妇初来 教育熏陶他人:养人 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 学校里的道德教育:训育 督察教育:督训 给予教育:施教 驰教 给人以教育或帮助:春风风人 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春风夏雨 及时给人教育和帮助:夏雨雨人 接受教育:受教 闻教 前往受教:就教 重新接受教育:回炉 恭敬受教:伏阁受读 学生恭敬受教:程门立雪 程门度雪 程门飞雪 立雪程门 立雪求道 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沐春风 如坐春风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有教无类 教行无类 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教育:无类之教 良好的教育:春风化雨 时雨春风 化雨春风 东风化雨 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时雨春风
另见:教师 教化1 讲授 教书 学生学习 练习 ☚ 教育 家庭教育 ☛
训练 训练训(受~) 练(练习) 讲 试(试验) 教(教驯;教演;教阅) 习教 习练 简习 训练别人掌握某种技能或动作:训习 训肄 训教生徒:训徒 训练生员、士子:训士 选择训练:简练 挑选训练:拣练 选拔训练:选练 讲习训练:讲训 培养训练:培训 教练,训练:教服 教育训练:教训 调教,训练:调习 调练 调理 集中在一起训练:集训 轮流训练:轮训 竞赛或表演前的训练活动:练兵 训练上很有方法和诀窍:训练有方 严格训练:习勒 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训练有素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勤学苦练 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养使掌握某种特长或技能:训练) ☚ 练习 训练动物 ☛
教授 教授教(~习;~会) 授 教民务农:训农 教民播种:降播 教民生产:诲殖 教音乐知识:访乐 教给计谋:诲谟 开设课程,教授:设科 进行教学:行教 授予人知识、思想等:输(输灌;灌输;贯输) 灌注 灌输智慧使彻底觉悟:醍醐灌顶 边学边教:热炒热卖 生炒热卖 刚学了一点就用来教人:现蒸热卖 (传授知识技能:教授)
另见:教师 讲说 教育 讲解 学生 学习 ☚ 教授 教书 ☛
教导 教导教(教示;教道;教论;教告;教喻;教谕;教指) 导(谕导) 示训(训诲;训告;训教) 傅(~之以义) 诲 诏(诏示;诏导) 诱裕 斅(~学相长) 教导和训戒:教戒 教诫 教敕 敬称对方的教导:雅教 雅诲 教导儿童:顺幼 教导童蒙:谕蒙 教导胄裔:训胄 教导民众:训民 教导人立身养志:诏志 教育,教导:诲化 教导特别耐心:诲人不倦 诲人不惓 诲而不倦 极倦诲人 诲人不厌 诲之不倦 恳切的教导:耳提(耳提面命;耳提面诲;耳提面训;面命耳提) 提耳(提耳面命;命面提耳;面命提耳) 谆谆 恳切耐心的教导:谆谆教导 谆谆教诲 态度温和,循循善诱而及时的教导:和风时雨 时雨和风 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春风桃李 教导人很有办法:教导有方 (教育指导:教导)
另见:教育 指点 劝勉 指导 开导 ☚ 教导 训诲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宗教 宗教教(~派;~规;~义;~堂;~主;~徒;信~;在~;说~;传~) 某些国家规定本国所信仰的宗教:国教 佛教:佛(佛门;~家;~经;~寺;~殿) 释(释教;释家;释宗) 玄教 玄扉 禅门 梵门 像教 竺教 浄教 觉海 金狄 梵氏 异氏 象教 竺干氏 竺干学 浮屠教 方外之教 对佛教的侮称:鬼教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象驾 佛的教法:教门 佛教的教义:乘(大~;小~) 佛教和道教:佛老 释老 道教:仙教 玄教 玄门 元门 元教 道流 黄庭教 伊斯兰教:回教 清真教 天主教:旧教 基督教:新教 十字教 犹太教:天字教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现象,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宗教)
另见:信仰 神仙 佛 寺庙 ☚ 信奉 家庭 ☛ 教jiào;jiāo(一) 古孝切,去效。 ❶政教;教化。《礼记·王制》:“修其~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❷教育,教诲。《孟子·公孙丑》:“学不厌,智也;~不倦,仁也。” (二) 古肴切,平肴。 ❶传授;授予。《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❷使,令。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教〗 (一)粵 gaau3〔窖〕普 jiào ❶ 教育,教導。許慎《說文解字》:「〜,上所施下所效也。」韓愈《師說》:「愛其子,擇師而〜之。」 ❷禮儀,規矩。孟軻《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則近於禽獸。」(煖:通「暖」。)
(二)粵 gaau1〔交〕普 jiāo ❶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別人。《孔雀東南飛》:「十三〜汝織,十四能裁衣。」 ❷ 使,讓。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善才服。」(善才:唐代用來稱呼彈琵琶的藝人或樂師,意為「能手」。)
教㊀jiao ❶教导。如:教育,教练,教导。 ❷叫,使。如:教唆。 ❸宗教。如:教会,佛教,传教。 ❹姓。㊁jiao传授知识技能等。如:教课,互教互学。 教 教一种公文样式,王侯官吏的下行文字,《文心雕龙》说:“教者,效也,出言而民效也。”这类文体,篇幅不大,文字简炼,语气果断。诸葛亮有《与群下教》。 ☚ 移文 露布 ☛ 教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 teach;instruct: 互 ~ 互学 teach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学生植物学 instruct students in botany; 你这学期 ~ 什么课? What are you teaching this term? 她 ~ 我们做实验。 She taught us how to conduct experiments. 他在那所大学 ~ 世界语。 He teaches Esperanto at that university. 另见 see also jiào。 ◆教书 teach school;teach; 教书育人 impart knowledge and educate [cultivate] people; 教学 teach
教jiàoⅠ ❶ (教导;教育) teach;instruct: 请 ~ ask for advice;consult; 言传身 ~ teach by precept and example; 因材施 ~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❷ (使;命令) ask;order: 老师 ~ 孩子们进去。 The teacher ordered the children in. Ⅱ (用在被动式里引进主动者): 行李 ~ 雨淋湿了。 The luggage got wet in the rain. Ⅲ ❶ (宗教) religion: 佛 ~ Buddhism; 基督 ~ Christianity; 信 ~ believe in a religion;be religious ❷ (姓氏) a surname: ~ 迪 Jiao Di 另见 see also jiāo。 ◆教案 teaching plan;lesson plan; 教本 textbook; 教鞭 (teacher's) pointer; 教材 teaching material; 教程 course (of study); 教代会 teacher's congress; 教导 instruct;teach;give guidance;enlighten;teaching;guidance; 教导有方 skillful in teaching and able to provide guidance; 教父 god-father; 教改 educational reform; 教工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of a school); 教官 drillmaster;instructor; 教规 {宗} canon;rule; 教皇 {宗} pope;pontiff; 教会 {宗} church; 教诲 [书] teaching;instruction; 教具 training [teaching] aid; 教科书 textbook; 教练 train;drill;coach;practise;coach;trainer;instructor; 教母 god-mother; 教女 god-daughter; 教派 {宗} religious sect;denomination; 教袍 ferraiolone; 教区 parish; 教师 teacher;mentor;schoo ̄lteacher; 教师节 Teacher's Day; National Teacher's Day; 教士 {宗} priest;clergyman;Christian missionary; 教室 classroom;school room; 教授 professor;instruct;teach;lecture on; 教授有方 teach well; 教唆 instigate;abet;put sb. up to sth.;incite; 教唆作恶 urge [egg] sb. on to evildoing;instigate sb. to do evil; 教堂 church;cathedral;chapel;House of god; 教条 dogma;doctrine;creed;tenet; 教条主义 dogmatism;doctrinairism; 教廷 the Vatican;the Holy See; 教徒 believer [follower] of a religion; 教务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教学 teaching;education;teaching and studying;teacher and student; 教学评价 teaching evaluating; 教学相长 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the benefit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 and student alike.;To teach is to learn.; 教学质量 quality of instruction; 教学资源信息系统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 教训 lesson;moral;teach sb. a lesson;give sb. a talking-to;chide;lecture sb. (for wrongdoing,etc.);educate; 教训别人 talk to sb. like a Dutch uncle; 教训一顿 read someone a lesson; 教研室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教研组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教养 bring up;train;educate;upbring ̄ ing;education;culture;breeding;correction; 教义 {宗} religious doctrine;creed; 教益 [书] benefit gained from sb.'s wisdom;enlightenment;benefit from advice; 教育 education; 教育电视台 educational TV station; 教育电视卫星 satellite instructional TV; 教育法 Education Law; 教育附加税 additional tax of education; 教育改革 education reform; 教育观 outlook of education;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education; 教育规划 educational planning; 教育国际化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教育界 educational circles;educational world; 教育体制 educational structure; 教员 teacher;instructor; 教长 {宗} imam;imaum;dean; 教职(员)工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staff; 教主 the founder of a religion; 教子 god-son; 教子有方 bring up one's children properly 教jiào❶ 教导有方|教学相长
❷ 不教而诛|累教不改|名教罪人|三教九流|伤教败俗|束教管闻|言教身传|有教无类
❸ 谆谆教导
❹ 不吝指教|不言之教|奉令承教|奉命承教|敢不受教|纲常名教|明刑弼教|孺子可教|言传身教|易子而教|因材施教 教教,甲骨文作  ,金文作  ,《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甲骨文以 “爻”爲聲符,以 “攴”作意符表示動作。“爻”下或从子,則似會教子之意,隸定作“斅”。卜辭或用作地名、人名。銘文或通 “效”,或用作人名。“教”與 “學”義本相因,故一字或兼教、學二義,後别爲二字,古代訓詁學家把這種語言現象説成“受、授同辭”。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 ,古隸典型。參見399.學字條。 教(jiào)“ ,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 。凡教之属皆从教。 ,古文教。 ,亦古文教。”(古孝切) 徐锴《系传》:“攴所执以教道人也。 音教,效也。会意。” 甲骨文作 、 ,金文或作 、 ,或从攴从子,爻声,或从攴,爻声。卜辞中用为地名、贞人名。许慎解释“教”的本义是施教、传授知识技能,传世文献常用。出土文献用例如郭店楚简《老子》甲本:“是以圣人居亡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又《唐虞之道》:“夫圣人上事天, (教)民又(有)尊也。”[1]字形或作 、 、 、 。 教部只有一个属字“斅”,云:“觉悟也。”典籍通作“學”字。古施受同词,教學同字,后分化为二。故静簋:“静學(教)无 (斁)。”[2]楚简又读教为學。 教敎(11画) ❶jiāo ❷jiào
 【提示】孝,上面是十,旧字形是㐅; 子, 位于字左时,末笔横改提。攵,4画,不要错写成3画的⼡。 *教jiāo11画 攴部 传授知识或技能: ~书|~语文|~徒弟学技术|包~包会|手把手地~学生。 另见jiào(189页)。
*教jiào11画 攴部 (1) 教导;教育: ~化|~材|指~|管~|言传身~。 (2) 宗教: ~派|~徒|传~|佛~。 (3) 同“叫(5)— (7)”,现通常写作“叫”。 (4) 姓。 另见jiāo(187页)。 教 ☚ 教部 卜部 ☛ 教1. jiào 2. jiāo1. jiào 甲骨文以来的会意兼形声字。从爻(隶楷变成从土一撇),从子(《说文》小篆认为上爻下子是一个字。是效或教的本字),从夂(攴、扑)。象执教鞭督促教小孩子学习爻(yáo,旧读xiáo,是组成八卦中每一个卦的长短横道,如一、一)卦。就是“教”义。是指导,教诲义。如:施教|受教|指教。组词如:教育。引申为使,令。通“叫”字。如:风能教船走。转义为宗教。如:佛教|教会。组词如:宗教。别引申有比喻义。如:教条主义。 2. jiāo 指导,教诲义的稍加引申为传授。如:教书|我教你。 教★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从攴、爻(或乂)、子,攴有鞭策义,爻为学习数学的算筹,子指小儿,隶定为“教”,攴改为攵。本义读jiào,教导、教育,引申为指导、使令、让、某种学说或学术派别、宗教等;又读jiāo,引申为向人传授知识或技能。 【辨析】 教/诲 见164页“诲”。教 甲 金 篆 隶jiào【析形】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左从 ,即学字之省,右从攴,表示执棒以督促儿童学习。隶书字形变后 逐渐讹变成孝,有表音作用,原构型义不显。 【释义】《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以 为效,上面施教,下面仿效,形虽不符,义则可通。本义是教育、教化。引申指某种学说或学术派别,又引申指宗教。[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的相互促进。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Oracle, the left part of the character was the simplified form of 学(xué,learn). The right part is 攴(pū), which means ensuring a child to study with a stick. In Official script, the left part was changed into 孝(xiào) which also expressed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character, while the primitive form of the character was not clear. 【original meaning】 Teaching or educating. 教 ☚ 爻 夭 ☛ 教(1)〈动〉同“叫”。使;让。 《金》七六: 怪小油嘴儿,谁~你不吃些甚么儿! 《醒》四九: 奶奶忘不了他,~我捎与他的东西,我敢昧下他的?又六十: 这是俺不好打他,天~别人打他哩。 《聊·慈》二: 你到家里,就说他姑不~他来。 (2) 〈副〉通“较”。比较。 《金》一: 原来猛虎项短,回头看人~难。 (3) 〈介〉表示被动。被。 《金》七六: 我做奴才,一来也没干坏了甚么事,并没~主子骂我一句儿、挡我一下儿。 《聊·翻》四: 再休言,再休言,耳朵没~蚰蜒钻。又 《禳》二八: 官人身上一块肉,~他带去嫁奴才,他俩心里也不爱。 <异>叫。《聊·翻》一: 父亲心里大不喜,说这个妮子把气啕,做媳妇一定极不孝。叫人家休退打骂,岂不着父母担嚣?又 《禳》二七: 他不害嚣,他不害嚣,跑着到人前去立着。名道是高奶奶,岂不叫旁人笑? 另见jiāo(“教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