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菀 【概况】: 异名 森林千里光(《药学学报》),敖衣音一给其根那(蒙族名)。 基源 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林荫千里光的全草。 原植物 林荫千里光Senecio nemorensis L.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著生多数不定根。 茎单1或丛生,高45~100cm。基生叶及茎下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近无柄而半抱茎,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1~3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疏牙齿,两面被疏柔毛或光滑;上部叶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向上渐小。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组成伞房状,花序梗细长,被短柔毛,有线形苞叶;总苞钟形,长6~8mm,宽5~10mm,总苞片1层,10~12片,线形,背面被短柔毛,边缘膜质;缘花舌状,雌性,黄色,中央花管状,两性,长约8mm。 瘦果圆柱形,具纵肋;冠毛长5~7mm,白色。花果期7~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566页.图6545)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草甸,林缘或林下;分布于中国北部、中部和东部。蒙古、前苏联及欧洲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8~9月采收全草。 【化学】: 含大叶千里光碱(Macrophylline)、瓶千里光碱(Sarracine)[1]、7-当归酰倒千里光次碱(7-Angeloylretronecine)、7-千里光酰阔叶千里光次碱(7-Senecioylplatynecine)、林荫千里光碱(Nemorensine)、瓶千里光碱(Sarracin)、倒异千里光因(拟)(Retroisosenine)、保加干里光因(拟)(Bulgarsenine)、9-千里光酰阔叶千里光次碱(9-Senecioylplatynecine)[2]、富斯千里光宁(Fuchsisenecionine)、千里光碱(Senecionine)[3,4]。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63;10(9)∶536 [2] CA 1990;113∶29155s [3] CA 1982;97∶120460z [4] Planta Med 1984;50(4)∶362 【药性】: 性味 苦、辛,寒。 归经 入肝、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热痢,眼肿,痈疖疔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肠炎,痈疮:黄菀配鼠曲草(或火绒草),水煎服。” 单方应用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疮肿:黄菀适量,捣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