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

一种描述和揭示后进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变及其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理论。这一理论是由日本经济学家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将按照“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顺序依次进行,这就像三只大雁在排队飞翔(如图所示)。第一只雁是进口产品,它推动了国内市场的扩大;第二只雁是随后引发的国内生产的兴起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第三只雁是随后又推动的出口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的开拓。
近代日本棉纺工业的发展历程可用来说明这一理论。日本于19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明治初年)棉纺工业还很落后。在向西方实行门户开放之后,外国棉纺产品大量涌入日本市场;随后,日本本国的棉纺工业发展起来。低劳动成本和近代先进技术的结合,逐步使日本的棉纺产品具有了国际竞争力,进而迅速向国际市场开拓。在对后进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研究中,人们常用雁行发展模式来描述以轻纺工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以高加工工业为主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历程。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Theory of Goose Fly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这一理论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它揭示了后进国实现工业化、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过程,并成功地解释了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赤松要在对日本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现象:
日本在明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现代化的棉纺工业尚未发展起来。因此,向西方实行门户开放的日本,就出现了西方棉纺产品大量涌入日本市场的现象。西方棉纺产品的涌入迅速开拓了日本棉纺产品的市场,并使这一市场不断扩大,这一棉纺产品的市场的形成,为日本国内棉纺工业的发展准备了市场条件。这时,近代技术和低工资成本相结合的本国棉纺工业便脱颖而出,并逐渐使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当本国的棉纺工业的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后,规模经济得到充分利用,就必然会使生产成本大大下降。由于后起国具有低工资优势,因而使日本的棉纺产品获得了价格上的国际竞争力。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棉纺产品出口的新局面,而国际市场的开拓又将使棉纺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上述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按照赤松要的观点,“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就是后进国的产业发展遵循“进口一国内生产一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上述进口一国内生产一出口的进展过程,在图形上像三只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产业发展形态”。第一只雁就是进口的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所引发的国内生产的浪潮,第三只雁则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这是雁行形态的基本型。在许多产业结构理论的著述中,还用“雁行产业发展的形态说” 来表达后发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化、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进程,即它还有两个变型:


1.产业发展的秩序一般是从消费资料产业到生产资料产业,从农业到轻工业进而是重工业的不断高度化过程;
2.消费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粗制品向精制品转化。生产资料产业的产品不断从生产生活用的生产资料向生产用的生产资料转化,产业结构越加多样化和高度化。
赤松要还证明了: 产业发展不仅是产品的循环,而且由于消费的重点依次向轻工业、重工业、重化工业产品移动,从而形成了产业雁行形态发展中的生产——消费循环。
☚ 比较经济分析   第四部分 人物 ☛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根据对日本棉纺工业发展史的研究,提出的一种关于国际贸易对工业结构影响的理论。认为日本的棉纺工业的发展受国际贸易的影响,曾出现三个不同时期: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由于向西方开放门户的日本,出现大量西方棉纺产品涌入日本市场; 促进了日本棉纺工业发展; 迎来了日本棉纺产品出口的局面。这三个阶段用图形表示,恰似三只大雁在飞翔,故对上述过程称为“雁行产业发展形态”。之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也被用来表达后起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化、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的过程。

☚ 斜行多角化经营   剩余出路贸易理论 ☛
000074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