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煎散
【方源】: 《普济方》卷三一九引《圣惠》。 【异名】: 麦煎汤(《鸡峰》卷十五)。 【组成】: 赤茯苓 当归 干漆(炒令烟尽) 鳖甲(醋炙) 常山 大黄(煨) 北柴胡 白术 生干地黄 石膏各一两 甘草五钱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小麦五十粒,煎至八分,食后、临卧时温服。 【功用】: 《准绳·女科》:破血积痰。 【主治】: ❶ 《普济方》引《圣惠》:少男室女骨蒸,妇人血风攻注四肢,心胸烦壅。 ❷ 《苏沈良方》:骨热。黄瘦口臭,肌热盗汗。 。【加减】: 有虚汗,加麻黄根一两。 【方论选录】: ❶ 《医方考》:血,阴也,阻而塞之,则积阴为疰,故令四肢攻注;曰风血攻注四肢者,风血内搏,四肢无力,而倦怠浮肿也。 鳖甲、干漆,攻坚削积之品也,所以治精血之留结;柴胡、石膏,解肌清热之药也,所以去骨蒸之内热;思则火结于心包,故用常山以开其结;郁则气留于六府,故用大黄以推其陈;当归、生地,生新血也;白术、甘草,致新气也;赤茯苓所以导丙丁之邪;浮小麦所以止骨蒸之汗;而麻黄根之加,乃以其形中闭,为止汗之最。 ❷ 《法律》:此方治肝、肺、脾、胃火盛,灼干荣血,乃致口臭肌热可验。故用润血行瘀之法,以小麦煎之,引入胃中,盖胃之血干,热炽大肠必然枯燥,服此固可无疑,然更加人参助胃真气,庶可多服取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