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麋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麋茸 【概况】: 基源 为鹿科麋鹿属动物麋鹿的未骨化而带有茸毛的幼角。 原动物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又名麋(《庄子》),麋(《说文》),四不象(《黑龙江外记》)。 历史 麋茸首见于《唐本草》。《纲目》载于兽部第五十一卷。时珍曰:“麋,鹿属也,牡者有角。麋似鹿而色青黑,大如小牛。”所述与今之麋相符。 形态 体长约2m,肩高1m余,雄者体重约200kg,雌者100kg。雄者尾长达75cm,雌者约60cm。 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角似鹿,故称“四不象”。 雄者具角;角无眉叉,主干离头部一段距离后,分前后2枝,前枝再分歧成二叉,后枝长而直,不再分叉,尾生有长束毛,尾端超过后肢踝关节。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侧蹄显著,冬毛较长,毛色灰棕。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纹,下颏与耳壳内面均呈白色,额及顶部沙黄色,颊褐色,颈下长毛黑褐色,颈背有一黑褐的纵纹延伸到前背部,体侧下部灰白色,四肢内侧及腹部黄白色;夏毛较短而稀,红棕色杂有灰色;幼兽红褐色,杂有黄色,体有白色斑点。 每年两次换角,夏角在6~7月成长,11~12月脱落,此后生出一对冬角,翌年3月后脱落。(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686页。 5637条图) 生境与分布 麋鹿为中国所特产,动物园有饲养。 。【生药】: 采集 雄麋每年两次换角,麋茸在每次角骨化之前采收。 加工炮制 涂酥炙微黄,燎去毛,研为细末。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蛀。 。【药性】:性味 甘,温。 ❶ 《本草蒙筌》:“性热。” 归经 《要药分剂》:“入肾经。” 功效 壮阳,补精,强筋,益血。 主治 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筋骨疼痛,男子阳痿,女子不孕。 ❶ 《唐本草》:“服之功力胜鹿茸。”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或浸酒。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麋茸丸(《普济本事方》)治肾经虚,腰不能转侧:麋茸37.3g,(酥炙黄,燎去毛),茴香20g(炒香),菟丝子(酒浸曝干,用纸条同碾取末)37.3g,共研末和匀。 另取羊肾一对,清酒煮烂,去膜,研如泥,研和药末为丸,梧子大,阴干。如肾膏少,可加入酒糊。每服30~50丸。 温酒或盐汤下。 ❷ 麋茸万病丸(《杨氏家藏方》)补养气血,令人有子;熟干地黄(洗,焙)、当归(洗,焙)、麋茸(酥炙为末)各等份,共为细末和,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50丸,米饮或温酒下,空心食前服。 。【医药家论述】:苏恭:“麋茸功力胜鹿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