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集校】: 《文选》尤本: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文选》五臣本: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 兮,贫土失职,而志不平。 《文选》六臣本:同五臣本。 洪兴祖: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土失职,而志不平。 校语:廪,一作 。 贫,一作穷。 朱熹、明繙宋本:同洪本。 校语亦同。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刘师培:《御览》二十五引“怳”作“恍”,引“懭悢”作“旷浪”。 原本《玉篇·车部》引“坎廪”作“ ”,又引作“懔”。《御览》二十五引作“坎 ”。 闻一多: 、廪正借字。 《文选》作 。《类聚》五五、《初学记》一八、《御览》二一引并同。 原本《玉篇·车部》引作 。 与 通。 。【集释】: 王逸:中情怅惘,意不得也。 初会龈龉,志未合也。数遭祸患,身困极也。亡财遗物,逢寇贼也。心常愤懑,意未服也。 吕向:怆怳、懭悢,皆悲伤也。去故就新,别离也。 李周翰:坎 ,困穷也。失职,亡其财物也。 洪兴祖:怆怳,失意貌。上初两、下许昉切。懭悢,不得志,上口广切,下音朗,又音亮。廪,力敢切。 坎廪,失志,一曰不平也。 陈第:怆怳懭悢,失意貌。 去故就新,言时改也。坎廪,不平也。 周拱辰:贫土失职句最惨。贵人有贵人之职,贫土亦自有贫土之职。 昌荣鲜好,乘时建功,贵人之职也;履道坦坦,安闲自得,贫士之职也。士贫矣,而重以尤谗畏讥,其爲失职也愈矣。 而更无知友生之聊落,何莫贫于无知己而遇之。 坎廪之贫士而得友生,固不贫耶? 马茂元:坎廪,不平貌,指遭遇的不顺利。从这两句结合下文来看,宋玉当时是受到别人谗毁而失去官职,但因家境贫困,不得不漂泊到远方去谋生。 陆侃如:由“去故而就新”看来,宋玉可能是离开楚都到新的地方去,不是回乡。 由“贫士失职”,看来,宋玉本是贫士,在楚王朝失去职位,因作《九辩》。 蒋天枢:“故”谓陈,“新”则南土也。于去陈之时,怆恍失意,眷念而又怅恨。坎,险也。 廪,同懔,危惧貌。坎廪,言遭遇艰险,令人懔然危惧。贫士,谓原。《惜诵》所谓“忽忘身之贱贫”是也。 失职,谓原被黜。志不平,谓不能抑止己志行。 王泗原:坎廪,不平貌。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