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鹿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鹿藿 【名称出处】:《湖南药物志》 【概况】: 异名 老鼠豆、野毛豆、酒壶藤(《湖南药物志》),乌眼睛豆、大叶野绿豆(《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老鼠眼(《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 为豆科鹿藿属植物鹿藿的根。 原植物 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历史 据《新华本草纲要》考证,《唐本草》、《纲目》等本草古籍所收载的“霍藿”应为“野大豆Glycine soja S.et z.并将药材命名为“老鼠眼”。考虚到“鹿藿”名延用时间已久,故仍采用老名称“鹿藿”。 余项参见“鹿藿”条。。【药性】: 性味 苦,平。 功效 根:舒筋活络、强腰健骨,凉血、解毒。叶:止痛,止血。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根用于头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牙痛,瘰疬,痈肿,疖毒,毒蛇咬伤。叶用于牙痛,乳痈,刀伤出血。 种子用于镇咳,祛痰、祛风、解毒,杀虫。”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湖南药物志》:“治痛经:鹿藿根、川芎、算盘子根各9g,木防己12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湖南药物志》:“治小儿疳积:鹿藿根9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