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渡河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渡河北》渡河北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驱征马,失道北山阿。 王褒出身于江东望族,所谓世胄名家、累代宰辅,他仕梁历侍中,尚书左仆射,梁武帝萧衍喜其才艺,遂以弟鄱阳王恢之女妻之,宠遇优隆;梁亡之际聘魏被留,后仕北周,亦深得宇文氏任重,授平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一时宠右朝班,但尽管如此,那羁旅之痛、故国之思却常常萦系心头,总也难以释然,正如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王司空集》所说的: “外縻周爵,而情切土风,流离寄叹,亦徐孝穆之报尹义尚,庾子山之哀江南也。” “建章楼阁,长安陵树,伤心久矣”。这首诗当为仕周时所作,叙写他渡黄河北上,路途的一些见闻感受,并不仅为一般的记行之章,而是于景光风物的描述间,寄寓着很深的慨叹。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二句,清沈德潜《古诗源》认为“起调甚高”,议论是不错的。因为它从眼前所见的秋风吹起,木叶纷落于黄河波上,即刻联想到有似昔日的南国风景,就径直领出旧土之思的发端,并且暗用屈子《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平添出一层烟雾般轻蒙柔曼的忧郁情味来,使之拥载了更丰厚的涵纳,以供人体味怀想。当然,这种辽远地域空间和漫长古今时间的类比,除了承传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外,主要的还在于主体自身现实人生经历与情感趋向的规范,所以才能够将原本隔断的二端重行汇铸为一个统一的有机审美整体,就寻常的客观物象间注入强烈主观选择意识。 后面六句即顺势直下,由空间场景描写导出时间推移的概念,层层依次展开。 “常山”,汉关塞名,属代郡,或为王褒途中将近的地方; “代郡”,本战国赵武灵王置,治所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北邻匈奴、乌桓等族,历来是边防要地,因此王褒沿途北渡,所见亭障相属,一派森严戒备的紧张景象,确也反映出那战事繁频、兵连祸结的现实状况。 “亭障”,边塞险要处的防守堡垒, 《后汉书·王霸传》: “诏霸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接着的第五、六两句写沿途所闻,以“异方乐”共“陇头歌”对举,一为曲调,一为歌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云此横吹曲“始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原由北地游牧民族传入,后人制歌辞以唱,用角鼓、羌笛、箫、胡笳等吹奏,其中就有《陇头》、《陇头水》、《陇头吟》的名目,多表现戍卒征夫离愁别恨的内容,格调悲慨苍凉。王褒此际风尘仆仆于萧条秋野上,满目荒凉,又值暮色四起,忽地传来了阵阵吟歌,呜咽入耳,怎能不使之悲从中来,陡地牵动起家国沦亡的万千思绪,平生遭际尽翻上心头,直觉天地茫茫竟无从归属,念之“肠断”!这里的“异方乐”一语,含意颇深,原因其系胡人所造,非汉地土风雅乐,故云;但另一层的意思,却是谓魏、周之类的北朝政权,都是异族入主中原,自不同于我炎汉正朔,这样,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尾句上来: “薄暮驱征马,失道北山阿。”天向晚了,驱马赶着投宿,讵料在北山下迷失了道路,将如何是好?此处袭用了《战国策·魏策》旧典,魏王欲攻赵,季梁劝说道: “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乃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 ‘之楚将奚为北面?’曰: ‘吾马良。’臣曰: ‘虽良,此非楚之道也。’曰: ‘吾用多。’臣曰: ‘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善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指出魏王以攻赵求成霸业,则“犹至楚而北行也”!并融入魏阮籍《咏怀诗》之五: “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的句意,叹息自己的人生失路。当初忍辱惜生,以至易节仕异族,现在蹉跎岁晚,生年无多,则悔又何及!也只有留下无穷的伤悲苦痛罢了。至此,方将开首的寓意点明,回旋应呼,不滞不懈。 这首诗不事雕饰,造语清浅而寄兴遥深,尤其善于融化典故以写自我心意,更耐人寻味,增加了它的感染力。 《渡河北》《渡河北》
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①,亭障绕黄河②。心悲异方乐③,肠断《陇头歌》④。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⑤。 【注释】 ①常山:汉代北部边关名,即今河北唐县西北的倒马关。代郡:汉代北部郡名,在今河北蔚县附近和山西东北部。②亭障:指边塞的岗亭与堡垒。③异方乐:指北朝音乐。④《陇头歌》:《梁鼓角横吹曲》名。陇头,即陇山。歌辞说:“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⑤失道:迷路。阿:曲折之处。 【诗大意】 秋风吹落木叶,黄河荡漾水波。不见江南景,心头多失落。常山临近代郡,边塞亭堡绕黄河。心悲北朝音乐,肠断陇头悲歌。薄暮不见宿地,迷路北山之阿。 【赏析】 此诗当作于梁元帝承圣三年(554)西魏陷江陵之后。作者入北朝渡黄河,将途中所见景色与去国怀乡之情形诸笔墨。 全诗情调沉郁。开头“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用《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说黄河水波荡漾,秋风吹下落叶,景色令人想起江南。这是诗人渡黄河时所见所思,它满蕴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写得情景交融,有很深刻的比况意味:水波荡漾,犹如自己心潮起伏;秋风嫋嫋,好似心境凄凉;木叶飘零,犹如自己流落他乡。这种伤怀,在给周弘让的信中也有反映:“河阳北临,空思巩县;霸陵南望,还见长安。”“常山临代郡”二句,写赴北国行程中所见,从河北常山关到山西代郡,沿黄河而行,边塞上一个个岗亭和堡垒相连。这不绝的亭障,通过一个“绕”字,突出了塞外风光,抒发了去国羁旅之情。“心悲异方乐”二句,写渡黄河时所闻,胡笳羌笛不绝于耳,陇头悲歌,闻之断肠。这耳中闻,目中见,一切的一切都蕴含着亡国丧家的悲怆。“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最后这两句化用曹操《苦寒行》:“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诗,反映了诗人在傍晚时分仍然“临征马”,没有宿歇之处,彷徨在北山之坳的情境。全诗通过被迫入北朝时的行路实景,表达了诗人政治上失途的茫然和忧惧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其它诗文中亦有明白地表示:“飞蓬去不己,客思渐无端。”(《赠周处士》)“征蓬长逝,流水不归……所冀书生之魂,来依旧壤;射声之鬼,无恨他乡。白云在天,长离别矣!”(王褒《致周弘让书》) 本诗突出之处是变齐梁绮靡之体而为内容深刻、感情真挚、语言朴实之诗,在炼意上尤显工力。赵翼说得好:“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以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瓯北诗话》卷六)沈德潜也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说诗晬语》卷下)本篇就以“吹”、“临”、“绕”、“心悲”、“肠断”等平常字眼,表达了深刻丰富的内容,发出了精人之语。此外,由于比况得体、化典自如,使全诗富有沉郁深婉的情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