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
(一)分类 按骨折发生部位分类如下: (1)前柱骨折髂耻线中断或错位,股骨头中心脱位。 (2)前壁骨折:髋臼前壁与前缘大块骨折,包括关节软骨、股骨头向前向内脱位。 (3)后柱骨折:髂坐线中断或错位,股骨头中心脱位,可伤及坐骨神经。 (4)后壁骨折:臼后壁及后缘大块骨折,有股骨头脱位。 (5)臼顶骨折:臼上顶部包括关节软骨面在内的大块骨折。 (6)臼内壁横骨折:系髋臼骨折中最多见类型,为前后柱同时横断,股骨头可发生中心脱位。 (7)“T”形及“Y”形骨折。 (8)粉碎性骨折:骨折块至少3个以上,骨折块突向盆腔,股骨头中心脱位。 脱位程度可分为3度:Ⅰ°为股骨头向中心轻微脱位。Ⅱ°为股骨头突入骨盆内壁。Ⅲ°股骨头大部或全部突入骨盆壁之内。 (二)诊断 有明确外伤史,髋部肿胀疼痛,主动和被动活动髋关节受限。 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CT扫描更准确。 (三)治疗 (1)无移位骨折及除臼顶骨折以外的Ⅰ°脱位各型骨折可行牵引治疗,一般牵引3个月。 (2)Ⅱ°及Ⅲ°脱位的前柱、后柱及横骨折,先尽早牵引,再根据X线显示骨折类型不同,选择手术治疗,手术应在伤后1周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