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闹羊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闹羊花 中药名。 见《本草纲目》。别名:踯躅花,惊羊花,老虎花,石棠花,黄喇叭花。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BL.)G.Don的花序。落叶灌木。 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毛;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向上微弯的刚毛,幼时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花金黄色,花冠漏斗状,外被细毛,先端5裂,裂片椭圆状至卵形,上面一片较大,有绿色斑点,蒴果长椭圆形,熟时深褐色,具疏硬毛,胞间裂开,种子多数,细小。花期4~5月。 果期6~7月。常见于山坡、石缝、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4~5月间花开放时选择晴天采收。 采下后立即晒干。干燥的花序多皱缩,由6~12朵花组成,簇生在一总柄上,黄灰色至黄褐色,花冠钟状,顶端卷折,表面疏生短柔毛;雄蕊较长,花丝弯曲并露于花冠外面,有的脱落,花药卵黄色。 以干燥、黄灰色、无杂质者为佳。 味辛,性温,有毒。 驱风,除湿,定痛。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 并作为手术麻醉药品。内服:煎汤;0.3~0.6克;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忌服。 用牛乳1合,暖令热,调下3克(《圣惠方》)。 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食后服(《续传信方》)。 ❹ 治瘌痢头:鲜闹羊花擦患处;或晒干研粉调麻油涂患处(上2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共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绵包1丸,咬之,追涎(《海上仙方》)。 现代临床用于手术麻醉,以5%闹羊花注射液作耳穴麻醉,每穴注射0.1~0.2毫升,体穴麻醉每穴用0.2~1.0毫升;耳穴不超过5个穴位,体穴不超过12个穴位。一般在注射后5~10分钟就可开始手术。此外,采用50%闹羊花1~2毫升肌肉注射,同时以洋金花生物碱5~10毫克静脉滴注并取合适量辅助麻醉,亦可收到较好的麻醉效果。 治疗痹症(关节肿痛,或运动障碍):取生闹花120克,金樱子根30克,洗净后,以烧酒500克封浸1个月。成人每晚服药酒15~20毫升,体质较弱者10~15毫升(不可超量),具有止痛、消肿、恢复关节活动的作用。孕妇及体质明显虚弱者忌服。 花含毒性成分梫木毒素和石楠素。叶含黄酮类、杜鹃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有:镇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梫木毒素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作用,心率减慢较降压先出现,但持续时间较短,与剂量有密切关系。 杀虫作用,花对昆虫有强烈毒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